小學美術教案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美術教案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篇一
花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為人們所喜愛。本課采用《美麗的花》為課題,其目的是通過觀察各種花卉的枝葉的組成規律,讓學生感受花卉在形狀、色彩上的自然美,再結合以前學習的知識(大小對比、前后遮擋等關系),用線條和色彩概括地表現植物的形象,并探究如何將廢舊材料制作成立體或半立體的作品。因此,教材的課文導語是“花兒五顏六色,姿態各異。有了它們,我們的生活更加美麗”。
本教材從“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角度提供了鋼筆線描作品《南美水仙》、寫意畫作品《新曙》和工筆畫作品《花卉》作為欣賞內容,讓學生對中國花鳥畫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了解了繪畫表現方式的多樣性。所以,教材中提示“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現出來的畫面效果是不一樣的”。在欣賞中國畫作品的同時,也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南美水仙》是一幅線描寫生作品,線條剛柔相濟,疏密有致,展現出了花瓣、花莖與枝葉的巧妙組合關系,是重點分析的對象;而后兩幅作品則引導學生在繪畫學習中,體會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方法。
本課啟發學生對花瓣、葉片的形狀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關系進行細致觀察,并采用寫生與創作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善于發現大自然中的美,激發學生造型表現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繪畫藝術的多種表達形式,從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本課分為兩課時,采用“欣賞―觀察―寫生―創造”的策略進行教學活動。
第一課時:教師利用盆栽花卉作為觀察對象,引導學生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對花卉的形態特征進行觀察,并用基本形概括花、葉的形狀以及前后關系,充分了解花卉的結構。課堂上采用演示與視頻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學習線描寫生。
第二課時: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花卉的理解,將收集到的各種廢舊物品進行分析,選擇恰當的材料,通過剪、折、粘、插等制作方法進行再創造,制作出立體或半立體的花卉作品。
第一課時
(一)引導階段
課前分組,在每組的寫生臺上放置盆栽花卉。
1、板書:花。
2、教師采用談話法,讓學生談談對花卉的認識和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3、視頻欣賞不同形態、顏色各異的花卉。
小結:花能美化環境,給人們帶來愉悅的精神享受。教師完善課題:美麗的花。
(二)發展階段
1、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與花相關的若干美術作品,讓學生理解同一題材有多種繪畫表現形式。如線造型是繪畫最基本的表現形式,板書――線描。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盆栽花卉,分析花瓣、葉子的形狀和組合規律、枝干的穿插規律,結合演示法或利用視頻播放的形式讓學生掌握線描寫生的方法及要領。教師需特別強調觀察的整體性及用線的流暢性,在寫生過程中讓學生把握寫生對象的特征,有目的地進行取舍。
(三)實踐階段
1、作業要求:運用線描的方法對盆栽花卉進行寫生,描繪出花與葉的形態以及前后遮擋關系。
2、學生寫生,教師巡視指導。
3、指導要點
①用線流暢,一氣呵成。
②抓住花的整體形狀特征進行描繪,注意花與葉、葉與葉之間的前后遮擋關系以及枝杈的穿插關系等。
(四)展示與評價階段
1、展示學生作業。
2、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講出感受。
3、學生和教師點評,提出建議。
第二課時
(一)引導階段
展示學生上節課的優秀作業。總結:花卉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美的情趣,也能為我們的美術創作帶來靈感。
(二)發展階段
1、教師:任何花卉都有獨特的外形特征,根據這些特征采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制作,可以創作出優秀的美術作品。
2、展示利用綜合材料制成的立體或半立體的作品。學生探究:作品美在哪里,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3、教師根據花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材料,演示制作的過程和方法。
(三)創作實踐
1、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制作出立體或半立體的作品。
2、教師指導,提示學生安全使用工具。
(四)展示與講評階段
1、展示學生的作品,小組代表作簡要介紹。
2、學生和教師點評。
(五)拓展
展示“花卉”在藝術創作中的運用實例。
(六)收拾與整理階段
引導學生收拾、整理好制作工具和材料。
評價建議:
第一課時
1、學生能否做到對盆栽花卉進行仔細觀察,能否表現出花和葉子的形態特征及枝杈的穿插變化關系。學生能否運用線條對花的結構特點進行大膽概括。
2、學生能否在描繪的過程中做到用線干凈、流暢。
第二課時
1、學生能否積極地參與本課的`教學活動。
2、學生能否與小組同學協作完成作品。
3、學生能否用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和感受。
小學美術教案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篇二
1、了解有關船的知識,知道船的基本結構和用途。
2、能用蠟筆(或油畫棒)、水彩畫等形式創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想象力。
3、使學生從小熱愛航海事業,培養不怕困難的精神。
1、編寫思路。
船,從原始的獨木舟演變到現在,種類繁多,用途各異。它悠悠地漂浮于小河上,或疾速行駛在蔚藍的大海中,賦予人們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很多人渴望坐一趟船,去體味大海的遼闊和深沉,甚至渴望親自造一艘船,讓它航行在迷人的大海上,即使是世界上最簡陋的一艘船,也會覺得滿足與快樂。船是連接古代文明的紐帶,是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
本課以《船兒出航》為題,目的是使學生對未來懷有美好愿望,樹立起朦朧的個人理想。教材通過提問船的類型、用途、造船特點,使學生了解有關船的知識,為進一步設計自己心目中的船準備素材。教材提供了用蠟筆、油畫棒和水彩創作并結合拼貼的示范作品,展示富有特點的行駛中的船,為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想象力打下基礎。教材還提供了一些學生作業,有繪畫的,有手工的,還有許多學生一起放船出航的場面,進一步激起學生創造的欲望。
2、重點、難點。
重點:航行中船的特點的表現。
難點:描繪航行中的船,體現學生的想象和創意。
●方案一
第一課時課前準備
(學生)觀察自己喜歡的船的特點;收集有關船的資料,體會航行中船的魅力;準備油畫棒(或蠟筆)、水彩筆、紙張等常規作畫工具
(教師)課件、范畫等
教學過程
1、認識航船。
播放課件:航行中的船。思考: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點?怎樣表現航行中的船(教師強調航行中的船與環境的變化)?
2、欣賞范作。
(1)播放課件:欣賞美術作品,體會各種各樣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點等。思考: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現方法(構圖、造型、技法、情感、創意)?
(2)師生共同講講有關航行中的船的故事。
(3)教師小結。
3、學生創作。
(1)創作主題:船兒出航。
(2)學生提出創作意向。
(3)教師建議:可以以故事單幅的形式畫出航行中的船,也可以畫觸礁或風浪中的船,還可以畫各種形態各異的航行中的船。
(4)學生作業,教師巡回指導。
4、評價作業。
(1)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作品(如作品名稱、創作過程、想法等)。
(2)采用自評、他評和教師評相結合的方法。
5、回家作業。
回家修改自己的船,下節課用手工的形式創作出來。
第二課時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各種拼貼材料工具(如剪刀、紙張、布、膠水、兩面膠等)
(教師)船的模型、課件等
教學過程
1、評價作業。
讓學生上臺介紹回家修改后的繪畫作品,說說存在的優缺點。
2、比較異同。
(1)播放實物投影:繪畫的船與手工的船。思考:它們有什么異同點?
(2)播放課件:船兒出航了(進一步體會手工船的特點)。
(3)師生共同小結,理出創作思路,可以創作多功能的船、外形美觀的船、有創意的船等。
3、示范制作。
(1)播放課件:以剪貼為例的手工船的制作過程。思考:這條手工船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它有什么優缺點?
(2)教師強調制作手工船時應注意的問題(如整體觀察、剪、貼、安全等)。
4、學生創作。
(1)提供創作主題:航船在我心中。
(2)學生創作,教師指導。
5、評價作品。
(1)以自評為主,他評和教師評為輔。
(2)評價建議:船的造型是否獨特美觀、富有創意。
(3)進行思想教育,如:假如你是船長,遇到危險時怎么辦?
(4)舉辦一場航模比賽,看誰制作的船最棒。
6、課外作業。
收集有關船的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加航模比賽
小學美術教案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篇三
1.簡單了解有關居室的功能和特點.以及不同地區、民族在設計上的不同文化和習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僅有一般居室的特點,還要有表現個人的興趣和愛好。
2.使學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現和設計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幸福生活的喜愛之情,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人。啟發學生通過設計、表現自己的居室,體驗生活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通過了解有關居室設計的文化、習俗。加深對自己身邊居住環境的了解,喚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繪畫時房間里家具與家具、家具之間與周圍環境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前后、大小關系
美術用具
談話法、示范法
一、組織教學
1.教師作自我介紹,學生依次作自我介紹。
二、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阿爾的房間》
今天我們是第一節課美術課,我想大家都想輕松一點,我們今天就來欣賞一幅外國名作。
學生欣賞討論:
1.從畫中你看到了什么?感覺怎樣?
2.從畫中、文字中你了解到了那些東西?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補充介紹《阿爾的房間》的相關知識:
3.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圖片和小朋友作品
提問:
(1)你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歡哪個設計,它有什么特點?
(2)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臥室,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誰能告訴大家你的那片小天地是怎樣的?
(3)你對你的小天地滿意嗎?
(4)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怎樣的?它的布置應當具有什么功能和特點?
(5)你準備怎樣去改進你的那片小天地呢?(學生討論)
想一想,在你動手的時候你會遇到些什么困難?(內容、比例、層次等)
三、學生作業:
要求:可憑記憶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設計自己的居室。
教師指導
四、學生作品展示:
學生交流討論
1.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的地方又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
五、拓展:
運用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試著設計我們的教室、校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