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塞翁失馬的故事(塞翁失馬的寓言故事概括)
塞翁失馬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ài wēng shī mǎ,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出自《淮南鴻烈集解》。
靠近邊境一帶居住的人中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他們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個老人說:“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說:“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壞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得大腿骨折。人們都前來安慰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說:“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境一帶,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靠近邊境一帶的人,絕大部分都死了。唯獨這個人因為腿瘸的緣故免于征戰,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塞翁失馬》通過一個循環往復極富戲劇性故事,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系,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如果單從哲學角度去看,這則寓言啟發人們用發展的眼光辯證地去看問題:身處逆境不消沉,樹立“柳暗花明”的樂觀信念;身處順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樂”的憂患意識。
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塞翁失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無論遇到福還是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