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概況導游詞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貴州概況導游詞篇一
各位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貴州龍”的故鄉——興義!
我是導游,讓我們一起去探尋“貴州龍”的蹤跡,暢游三疊紀世界。
在這里,您將觀賞到生活在億萬年前,形態逼真、生動清晰的“貴州龍”、海百合等古生物化石群;了解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的一些基本知識;體味遠古時代肅穆幽深的意境,產生滄海桑田、萬股永恒的無限遐想。在中生代三疊紀時期,興義是一望無際的海洋,生活著大量的“貴州龍”,經過地球的滄海桑田,“貴州龍”就被凝固在層層的灰巖、頁巖里,形成了化石。
“貴州龍化石”是怎樣發現的呢?什么是貴州龍動物群?它具有什么科學價值?貴州龍是恐龍嗎?這些問題,我們來一邊參觀,一邊揭秘:
據清咸豐五年碑文記載,明、清時期,綠蔭村民發現山上有化石像龍,便將其視為龍山,是布依寨的龍脈,風水。咸同年間,村民集資十千文,植樹造林,立鄉規民約,加以保護,一百多年來,石漠化的石山綠樹成蔭,古生物化石得到完好保存。
1957年7月,原中國地質博物館研究員胡承志,在興義頂效鎮綠蔭村的三疊紀地層中,采集到7件海生爬行動物化石標本,隨后貴州省博物館曹澤田先生在該地同一地層中采集到8件化石標本。上述兩批標本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所所長楊鐘健院士鑒定后,于1958年發表科研論文,這些標本中的動物是距今2。4億年前的中三疊紀時期的水生爬行動物,歸屬腫肋龍亞目腫肋龍科的一個新屬種,已經滅絕。屬首次發現,具有世界科學意義,特以發現者的姓氏和發現地貴州命名“胡氏貴州龍”,簡稱“貴州龍”。興義因發現世界罕見的“貴州龍”化石被稱為“貴州龍的故鄉”,聲明遠播,成為貴州乃至全國關注的焦點。
此后的數十年內,我國南方海相地層中不斷發現同一科目的各種動物群,科學家們都將其歸屬于“貴州龍”動物群;除頂效綠蔭村發現貴州龍動物群外,在烏沙、盤縣、龍廣等地,都曾發現貴州龍動物群化石。經專家鑒定歸屬的有:爬行類、魚類、棘皮門類、節肢動物類等,另尚有10余種化石待專家進一步研究定名,“貴州龍動物群”已成為當今的科研熱門。
我國三疊紀水生爬行動物的研究始于胡氏貴州龍的發現。近年來,科學家不斷深入研究,將傾心撰寫的科研文章,融入我國古脊椎動物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1995年,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發布鑒定結論:“貴州興義是我國已知海相地層中唯一同時發現三疊紀爬行動物和魚化石的產地,如此眾多的爬行動物和魚化石在一個產地相同層位中發現,在國外相關的海相地層中也是罕見的”。《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鑒定結論,標題是《世界罕見的重大科學發現——貴州龍化石被認定》,引起全球巨大關注。
興義地區中三疊紀的爬行動物和魚類化石的發現,對古脊椎動物學、古動物學、古生態學和古化石埋藏學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價值。
很多朋友會問:“貴州龍”是恐龍嗎?它們之間有沒有關系?從時間上看,貴州龍生活在2。4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而恐龍則生活在1億多年前的侏羅紀時期;從生存環境來看,貴州龍長期生活在水里,而恐龍基本上是一群陸生動物,是在貴州龍絕滅以后才出現的,所以它們一點關系也沒有,它之所以被叫做“龍”,完全是命名習慣的緣故。“貴州龍”是一支在向水生生活適應過程中逐漸演化的過度性物種,它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曾是茫茫大海的見證,是我們這一片土地對生物進化、物種起源等科學研究的依據。
貴州龍動物群發現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科學研究層面,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從地質變遷和生物演化過程中得到啟示,要愛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增強環保意識,倍加熱愛自然、珍惜自然、尊重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好了,各位來賓,今天我們的探尋“貴州龍”之旅就到此結束了,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一段美好的回憶,謝謝大家!
貴州概況導游詞篇二
安順地處貴州省中偏西南部,是貴州省現有的四個地級城市之一,是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的故鄉。東與省會貴陽市、西與六盤水市和黔西南州、南與黔南州、北與畢節地區分別接壤。安順市轄西秀、平壩、普定、鎮寧、關嶺、紫云一區五縣(自治縣)和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黎陽高新技術工業園區三個縣級派出機構。總面積9264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252.3萬余人,其中布依、苗、 回、仡佬等少數民族占38.43%。20xx年6月,經省政府報請國務院批準,撤銷安順地區和縣級安順市,設立地級安順市。
安順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這里就是古西南夷地兩個神秘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牂牁和夜郎國的發祥地。秦代設郡置縣屬象郡,開始受到中原文化和先進耕作方式的影響。漢代,這里與中原在政治上、軍事上關系日益加深,經濟文化交流逐漸增多。元代,這里開始形成集鎮,至明代徐霞客壯游西南時,已是“城垣峻整,街衢宏闊”,……“城樓跨街,市集甚盛”。清代,地方工商業逐步發展,形成“黔中商埠”,“商業之盛,甲于全省”。歷史上的安順是貴州高原經濟開發較早的中心區域,是古代黔中文化的發祥地,是近代貴州中西部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安順是全國甲類旅游開放城市,是世界喀斯特風光旅游優選地區,是全國六大黃金旅游熱線之一和貴州西部旅游中心。地表峰林、峰叢、石林、石牙、巖溶瀑布、湖、潭、多潮泉、漏斗等隨處可見。地下溶洞、暗河、伏流、瀑布、暗潭以及千姿百態的石柱、石筍、石幔、石花等星羅棋布。目前,擁有黃果樹、龍宮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夜郎湖、格凸河、花江大峽谷3個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安順還有世界罕見的喀斯特洼地群,近年來被國際無線電科聯列為籌建大型射電天文望遠鏡的選址之一。與自然景觀相互映襯、相得益彰的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有被譽為“亞洲文明之燈”的普定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有世稱“千古之謎”的關嶺“紅崖天書”;有近年來發現發掘出土的關嶺“中國龍”、“海百合”化石群和平壩恐龍化石群;有完整保存著明代江南漢族遺風的屯堡文化村落,以及安順府文廟、平壩天臺山等上百處古遺址、古建筑、摩崖石刻、壁畫等人文景點,與當地布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民間風情輝映成趣,構成了開發前景極為可觀的旅游資源。
安順境內河網密度居全省之冠,地上地下河流水量豐沛,落差集中,便于多級連續開發。可開發的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80萬千瓦。同時,境內和周邊地區煤炭資源豐富,具有水火互濟的優勢,為發展水火并舉的能源工業提供了良好條件,是國家《關于西南、華南地區發展綱要》中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貴州省實施“西電東送”工程的主要供電點。
安順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左右。最高海拔1850米,最低海拔356米,立體氣候明顯,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生存,全國統一普查的456種重點藥材中,安順有406種,占89%。富集的生物資源,使安順具有發展綠色產業和地方特色種養業及其配套加工業的良好的基礎條件。
安順屬于國家區域經濟規劃重點發展的“貴陽—遵義—安順”黔中產業帶,是發展潛力較大的新興工業城市。通過“八五”和“”期間對現有企業實行改組改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盤活資產存量,在資產大跨度重組方面取得突破,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斷得到提高,尤其在區域經濟合作上成績可喜,前景看好。同時,安順是貴州省多種經濟成分共生繁榮改革試驗區,在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加強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文化交流過程中已經積累了保護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接納外來企業投資等方面的一些成功經驗,具有較好的形象和廣泛影響。目前,安順正著力于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積極培育和發展支柱產業,以構建能源、制藥、化工、食品、汽車五大支柱產業為目標,延長產業鏈,帶動采礦、機電、種植、養殖、運輸、包裝、印刷等其它各業的發展。隨著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黎陽高新技術工業園的建設發展,安順將成為西部接納經濟發達地區產業和資本轉移的熱點區域。
安順以交通、通信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城鎮化建設步伐全面加快,正朝著具有較強實力的大城市和貴州省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標邁進。
目前,全市已實現鄉鄉通公路,市區與各縣城之間均為柏油路連接。在全省規劃的“兩橫兩縱四連線”高等級公路骨架中,有一橫一縱兩連線貫通安順境內,通過“十五”期間的建設,安順將成為貴州中西部公路交通樞紐。加上縱貫境內的貴(陽)昆(明)鐵路和即將建成的隆(昌)百(色)鐵路,以及安順機場經改造后加入西南民用航空網,安順境內將形成航空、鐵路、公路協調發展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
安順境內已經建成光纜全部覆蓋的shd同步數字傳輸系統,實現了電話交換程控化、長途傳輸數字化、無線尋呼和移動電話全面覆蓋。可提供多功能服務的有線電視光纜已連通各縣,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
安順市區建設正圍繞建成實力較強的大城市和貴州省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標逐步展開,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黔中文化特色日益明顯,城市規模日趨擴大,城市整體功能日益加強。中心城市規劃面積將從現在的35平方公里擴大到152平方公里,市區常住人口到20xx年計劃達到33萬人,20xx年爭取達到50萬人。
順將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利用國家的政策引導,廣泛吸納區外資金、技術、人才參與我市的開發與建設,有目標分階段的推進我市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以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作為切入點,把環境治理和保護放到突出位置,依靠科技進步,努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著重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業基礎設施、水利設施、生態環境、資源的適度開發和高新技術產業等方面的開發建設,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通過戰略性的調整,構建以公有制為主導,多元所有制經濟互補、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一個經濟繁榮、民族團結、山河秀美的新安順,人民生活接近當時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社會和人口、資源、環境發展步入良性循環發展的軌道。
貴州概況導游詞篇三
貴陽,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相傳有一位老和尚來到貴陽,發現在貴陽的某座山上,匯聚了大量的天地靈氣,于是老和尚來到這里倒栽了一棵松樹,結果,這棵松樹居然存活了,而且枝繁葉茂,證明了老和尚的話,這位老和尚就是有名的赤松和尚。于是他在這里修建了一座寺廟,名曰“弘福寺”,意為弘揚佛法,造福天下。而這座匯聚了天地靈氣的靈山,則叫做“黔靈山”。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山就是黔靈山了,它由大羅嶺、象王嶺、白象嶺、檀山、杖缽峰、獅子臺、關刀巖、寶塔峰和北峰組成。現在的黔靈公園就是由黔靈山為主體,后又開辟了黔靈湖,動物園,麒麟洞,二壩和三嶺灣等景點。
在我的右手邊是索道,如果想先登上山頂可以從索道出發。如果想去看看大熊貓、孔雀、獅子老虎的游客,可以從三嶺灣、麒麟洞去參觀動物園。不過“玩山”的人,特別是朝山拜佛的香客,大都沿著“九曲徑”慢慢爬上去。
現在我們腳下的九曲徑共有380級臺階,24個“之”字拐,因有9個大彎道而稱為“九曲徑”。沿著山道旁的石壁上,有許多石刻,從“第一山”、“黔靈勝境”到“南無阿彌陀佛”……引導人們走近佛門,感受“心既是佛”的境界。大家看,這里有一個巨大的“虎”字,這是清朝的石刻。為什么在這佛山上會有“虎”字?大家都知道,虎是山中之王,以虎鎮山,還有什么妖魔鬼怪敢接近呢?于是,佛法弘揚,得一清凈之地。走到上面還有一個“吹螺壁”,一些奇妙的小洞遍布在石壁上,洞眼大小象手指一樣,如果用嘴貼著石壁可吹出海螺鳴叫的聲音,傳說吹響小洞,就能使人長壽。九曲徑的最后,還有一個泉亭,叫做洗缽池。到了這里,我們就走完九曲徑了,各位游客,現在我的右手邊這幅大型石雕叫做“九龍浴佛”,它說的是釋迦磨尼誕生時,有九條龍吐水為他沐浴。左手邊就是弘福寺了。平時寺門只會開邊上的小門,大家知道為什么嗎?在佛教,這叫做山門,分別代表空門、無相門和無作門,如果中間的門開了,那就是遁入空門,出家當和尚了。
大家在弘福寺上香后,我們可以順著這條山間小路一直下到黔靈湖畔。黔靈湖碧波蕩漾,讓人心曠神怡。在這里,可以全身心地放松,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這里你可以到湖面上泛舟,如果累了,還可以到湖畔上的茶室砌一壺暖茶。從這邊走過去,有個廣場,聳立著貴州解放烈士紀念碑,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
現在我們順山而下,便到了麒麟洞。它的得名是因為在麒麟洞內有一塊巨大的鐘乳石,非常象一頭麒麟。在麒麟洞旁的這個“水月庵”,曾關押過兩位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留下過許多故事。
好了,到了這里,黔靈山的主要景點都游過了,還有一些名勝古跡正在維護和修理中,希望各位朋友下次再來游玩。
貴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的紅楓湖風景名勝區是連貴州本地人都十分愛去游覽的地方,它不僅僅因它的湖泊面積大更因它的湖上星羅棋步的小島而吸引著本地的外地的游客。它的水域總面積為57.2平方公里,蓄水量可達6億立方米,為貴州高原人造湖之最,據專家考證出來的數據顯示,紅楓湖比北京的十三陵水庫大12倍,相當于6個杭州西湖。
紅楓湖位于清鎮市郊,距貴陽33公里,坐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他的湖域水面東西可達2公里,南北長達25公里。湖域四周遍布紅楓樹,金秋時節、楓葉似火、湖水輕柔、互襯互耀,故名曰:"紅楓湖"頗具詩情畫意。
紅楓湖由中、南、北、后四湖組成。其中北湖以島著稱,較有名氣的如鳥島、蛇島、龜島等等都是以形象而命名。沿岸有西漢時代的古墓群以及明代的苗王營壘等名勝古跡至今仍可感受到那種烽火煙城的感覺;南湖以洞聞名,在各類湖群中,紅楓湖以此自居一格,洞中各種怪異鐘乳石令人咋舌;中湖處于南北二湖之間,以奇石異峰著稱,山上松柏蒼翠,峭壁陡巖,頗具氣勢;后湖汊眾多,船行人移,夕陽余輝下,恰似煙雨江南,又一小橋人家。
自助徒步旅行是我向往已久的,自從上一次去了貢嘎山就再也沒有背著背包出去徒步旅行,這次的滴水潭旅行我們已經籌劃了許久,過了兩個月腳早就開始癢了,最后定下了五男三女一起同行,可到了該出發的時候天空不做美,下起大雨,本來這次旅行應該取消(我的個人意見曾經被大多數人接受,由于littlehat的堅持我成了反面教材),因為具我觀察從網上的來的天氣信息,未來的兩天將是有更多的降雨,就這我在去滴水潭的一路上被其他人扁,好可憐呀!:(盡管實事證明我是正確的可是還是被。失敗!),本來該8:00點出發的,由于上述原因一直到10:00點才在火車站通達飯店門口集合,乘上開往黃果樹的汽車,開始了我們的這次旅行!一路上littlehat和同行的兩個美女、一個帥哥打牌的聲音,讓他們的回頭率一度增加了n多倍,甚至連窗外的車禍也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不過讓我可記憶猶新,在路上我遇到了兩起車禍,其中一起剛剛發生,車里的人還沒有被救出,想想有些害怕,如果我們的車被撞的話.....,轉念一想怕什么,不過是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的事罷了!(其實心里在想:“好歹讓我吃碗餛飩面嘛!要做也做個飽死鬼嘛!!”注:早晨走的太急,早飯只吃了個自己家里包的粽子,餓!),一路無話,到了黃果樹!叫了三輛三輪摩托直奔我們的旅行起點--三棵樹,到那里之前我們一直在猜那里是不是有三棵樹,還是以前只有三棵樹,現在有一片森林?結果我們都錯了,那里有幾根電線桿,幾間房子和一小片森林(可不只三棵樹)。我們的起點從一間磚頭房開始,老天可真不合作,在乘車的路上下下小毛毛雨,可是到了出發地三棵樹,就開始下中雨,還不知道接下來會怎么樣呢?不過管它呢?你不可能不去呀!況且在“不遠的地方”(結果這不遠的地方就讓我們走了三個多小時)就是滴水潭,不可能放棄。走吧!要緊牙,硬著頭皮走吧!(可憐的一群旅行者!),滴水潭在一個峽谷里,谷底是一條河,我們沿著瀑布對面一條人工砌的路,走向瀑布。
這里昨天下過大雨,一路上都是稀的,走了不多久每個人的褲子鞋子都臟了個透,還好我穿的是涼鞋,用從山上流下來的雨水就可以洗干凈,所以鞋子沒有“太臟”,還能看得下去,不過要是在途中沒有遇見流水的話,鞋子沾上稀泥,鞋子在進些水,再加上后面沉甸甸的背包,那可夠瞧的(其重無比!!),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我們總算到了滴水潭瀑布的跟前,具體的說應該是它的對面的河邊岸上的上面,從那里看瀑布,真是氣勢磅礴(用稍微通俗點的話講就是水很大),水聲震耳欲聾,由瀑布沖擊起來的水霧遮住了整個瀑底,很難讓人看清底下的風景,還好在岸邊有一片草地,于是我們放下背包,拿了一點吃的(走了三個多小時人人都餓,想一邊吃一邊欣賞瀑布)往下走,路很滑,水霧很大,每走一步都會有滑倒的危險;每向瀑布走進一步,水霧就大了幾分....到了最后水霧變成了大雨,全身都濕了,本來還想在那兒吃點東西,現在不行啦,干脆往瀑布的正對面走,感受一下瀑布真正的氣勢。可是這個決定現在看起來是錯誤的,越是接近瀑布對面,水霧越大,打在臉上呼吸都比較困難,現在不只是衣服濕了,連鞋子也完了,不行了,趕緊撤退,東西也顧不得吃了,狼狽的撤回到上面,到了我們放背包的地方,互相看看“慘不人睹”一個個從頭到腳都是濕的,帽子上還不時滴幾滴水。
已經是下午5:00,全身都是濕的,必須生火烤衣服,不然要感冒,可是在這地方...運氣還不錯,在離滴水潭大約2公里的地方有一個村子,在我們放包的附近敖建江找到了那個村子里的當地農民,于是我們跟著這位農民深一腳淺一腳,踩著稀泥路到了她家,本來我們準備就在這位農家住,可是地方有點小,況且我們晚上還要吹牛,恐怕打擾他們,于是準備在這位農家還上隨身攜帶的干衣服,濕衣服借農家的衣架晾起了,濕鞋,濕襪子烤烤干,吃了晚飯就去教室里搭帳蓬、吹牛、睡覺。littlehat去找村里學校的陸老師,借教室的鑰匙,因為學校放假,沒有多久就借到了。
大家分頭開始忙起來,找村里的水源,洗洗身上的泥;農家幫我們生起火,大家一起圍在火邊烤衣服、吹牛,雖然我沒有吹幾句,可是聽起他們吹牛挺有意思。就這樣到了將近晚上9點,衣服也烤的差不多了,實在是太餓了,開始用我們帶去的酒精爐燒水吃飯,這以其說是晚飯,倒不如說是夜宵,這一吃就吃到將近11點,總算把中午飯補了回來,大家吃得比較爽。接下來的活動就是到教室里搭帳蓬,準備睡覺,因為有女同胞在,男同胞們總不免干一件事--就是講鬼的故事,結果只嚇著了一位還在讀書的女孩,講的故事沒有嚇著我們,倒是她的叫聲把我們下了一跳。這時外面下起大雨,我們開始為明天的行程擔心,應被嚇著的人士的要求,大家進帳篷睡覺,那時已是凌晨2:00,可是不到半個小時,又一個一個的爬了起來--太熱,因為教室的門窗睡覺時都被關的嚴嚴實實,不透氣,沒辦法起來,打開所有的窗,總算能躺下了,迷迷糊糊就天亮,還在下雨,大家不得不起的很早(其實應該說睡得很少),8:00不到一個個都被從睡夢中叫醒,沒辦法起來吧,還要走路回家呢。
貴州概況導游詞篇四
貴州省中西部城市安順,建于明代,地處滇黔要道,素有 “滇之喉、黔之腹”之稱,且“商業之盛,甲于全省”,自古為黔中商業重鎮,1985年國務院批準為甲類開放城市。安順歷史悠久,文化發達,交通便利,商業繁榮,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安順旅游服務中心、購物中心、娛樂中心、旅游商品生產基地和交通樞紐。
安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仡佬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習俗。民族民俗風情點遍布各地,有安順市婁家莊、平壩馬場鄉爛壩村、安順蔡官等十余個,古補原始、熱情奔放的表演使你領略到高原少數民族的生活氣息。由石瓦、石墻、石門窗構成的石頭村落比比皆是,與高原風光融為一體,充滿異域情調。民族頭飾、服飾做工精佃、色彩斑斕,蠟染、刺繡、挑花等傳統工藝圖案精美,工藝獨特。民族節日豐富多彩,古風猶存。布依族的賽馬、趕表,苗族的跳花、對歌等表現出特別的民族情趣。還有被稱為“戲劇活化石”的地戲,明代以來經久不衰,造型奇特的彩繪木雕面具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古樸粗獷的地戲表演格外精彩,在法國巴黎和西班牙馬德里登上大雅之堂,應邀到中國臺灣巡回演出,受到島上同胞的贊譽。
安順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為14一16℃,夏季最高月平均氣溫26℃,冬季月平均氣溫4℃ ,四季適宜旅游,是避寒避暑勝地。
安順地處西南地區地程中心位置,交通便利。貴昆鐵路貫穿全境,旅游專列“黃果樹”號每日往返于貴陽和安順之間,通過貴陽、川黔、湘黔、黔桂鐵路與省外各地相連,空中航線通往全國各主要城市。貴陽到香港直航專機開通,西南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從貴陽經安順直達黃果樹,給旅游者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條件。
安順的接待條件在不斷的建設改造中日臻完善,賓館、飯店服務設施齊全,通訊設備先進,系統外多家賓館都具備接待旅游團隊條件。旅游車輛70臺,總座位有600個,車輛種類多,車況好,安全舒適。旅游系統現有從業人員千余人,年輕而訓練有素,生機勃勃,充滿朝氣。
安順瀑布成群,洞穴成串,真山真水,奇特壯觀,山水洞瀑渾然一體的整體美、形象美、色彩美突出地表現了安順旅游資源的特色,濃郁的民族風情,眾多的文物古跡給這片土地增添了無窮的生命力。國家規劃院在對貴州作了詳盡的勘測之后得出結論“以安順為中心的貴州西線必將成為西南旅游的中心”。全國旅游“八五” 規劃確定,加速貴州西線旅游的配套建設,與云南聯面網絡,建成我國新的旅游熱點地區。
由于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不斷加速開發建設,時時以嶄新的面貌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游人。
安順,已經成為祖國大西南的黃金旅游熱線。
貴州概況導游詞篇五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格凸河位于紫云縣境內,享有“不可思議”的美譽。今年,我有幸去到那里,輕眼目睹了他的不可思議。
步入景區大門,踏著一條竹林小徑,再拐過一座山,我們看到了一道并未看見的美景:遠處,在茂密的樹葉之間,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流進了不遠處的洞里。據說,那是女神在這里留下的足印再往前走,我們進入了洞窟里。可讓我們納悶的是,本是炎炎夏日,可洞內卻異常涼爽,仿佛步入秋天一般。這是什么情況?從隨從的表哥那兒,我們終于明白了:原來洞內因為終年不受陽光照射,所以非常潮濕,溫度低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噢,難怪!
再往里走,我們進入了洞內,溫度越來越低。上方,一道光柱灑下來,把洞內的光線搞得忽明忽暗。可是,接下來的地方卻讓我們都望而生畏:就在不遠處,有一座看似古老的吊橋呈現在眼前。其實這橋是挺穩固的,可偏偏這橋特別高,而且下方,湍急的水流就像一個張著血盆大口的猛獸,等著他的“食物”到來。掉下去可不是頭破血流這么簡單。這可嚇壞了媽媽,本就恐高的她,這次被水流嚇的寸步難移。可是沒辦法,不得不走啊,于是,他“啊”地一聲大叫,以“光速”跑向了對面,這可把我們逗壞了,一個個笑得前仰后合。
最有趣的就是回音谷了。往山谷里大叫一聲,山谷里都充斥著你的回音,十里開外都能聽到。更有趣的是,你叫的聲音越大,回音的頻率就更多。“實在是太奇妙了!”我不禁這樣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貴州概況導游詞篇六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xx旅行社的戴xx,叫我“戴導”好了。這幾天就由我帶領大家去參觀風景優美的旅游勝地黃果樹瀑布。旅游期間,請大家認清導游旗的標志,以免跟錯隊伍。大家有什么問題和要求請盡量提出來,我將盡力解決。最后祝大家這次旅游玩得開心、吃得滿意、住得舒適。
黃果樹瀑布是中國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慕名的大瀑布之一。1982年11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審定,黃果樹瀑布已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這個瀑布為什么起名叫黃果樹瀑布,傳說很久以前瀑布附近的農民都喜歡種黃果,瀑布邊上就有一大片黃果園,因此就把這個瀑布稱之為黃果樹瀑布了。黃果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于貴州省西南部,是全國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首批獲得國家評定的aaaa級旅游區,距省會貴陽市128公里,距西部旅游中心城市安順市區45公里,有滇黔鐵路、株六復線鐵路、黃果樹機場、320國道、貴陽黃果樹高等級公路貫通全境,新建的清鎮黃果樹高速路直達景區呢!”
大家看,黃果樹大瀑布已經到了,你們看,這就是聞名遐邇的中國第一大瀑布。黃果樹大瀑布高77.8米,寬101.0米,周圍分布著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大小18個瀑布,形成一個龐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基尼斯記錄。黃果樹大瀑布是黃果樹瀑布群中最為壯觀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從上、下、前、后、左、右六個方位觀賞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簾洞自然貫通且能從洞內外聽、觀、摸的瀑布。
帥哥們、靚女們,“水簾洞”已經到了,請大家隨身帶上自己的貴重物品。這個水簾洞全長134米,它由6個洞窗、3個股洞泉和6個通道所組成。這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根據中國神話故事改編的大型電視連續劇《西游記》中水簾洞一場戲,就是這里拍攝的。我希望諸位舉起你們的照相機,把黃果樹瀑布拍下來,留在你們的記憶中,宣傳給更多的人,因為,黃果樹瀑布是中國的驕傲!
戴導我也要和大家說再見了。常言道“相見時難別亦難”,“送君千里終有別”。下次再來我戴導再給大家做導游。最后祝愿大家一路平安!合家歡樂!身體健康!
貴州概況導游詞篇七
各位游客朋友:
歡迎大家來到銅仁,我是大家此次旅游活動的導游,我叫**,大家可以叫我*導。古代大哲學家王陽明贊曰:天下之山,翠于云貴;連亙萬里,際天無極。那今天,我們就去見識見識貴州之山:梵凈山。梵凈山這個山名,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它是從“梵天凈土”點化而來。
梵凈山位于中國貴州省東部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海拔2572米。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彌勒菩薩道場。梵凈山不僅是貴州第一山,還是中國中西部武陵山脈的主峰,也是中國14個加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世界性自然保護區之一,素有“生態王國”之美譽。
梵凈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這里的山峰各有特色、各具神韻,傳說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過此地時由于山高,馬腳被拌了一下,即從馬背上掉下了幾疊經書,形成了梵凈山上的峰群,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萬卷書”。世界獨有的奇石“蘑菇石”形似一本本經書堆疊而成的,據說這一天工巧匠就是當年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孫悟空親手所造,與之對應相稱的梵凈山次峰“紅云金頂”從梵凈山上冒然而出,直插云霄,凸出地面100米,堪稱“藍天一柱”,頂上分別駐著兩座寺廟,即為彌勒佛殿和釋迦殿,傳說佛祖就是通過此頂來到人世的。所以我們來梵凈山的朋友,只要登上這座紅云佛頂,拜一拜佛祖就能共享人間太平。
愛自然,所以生活,愛生活,所以愛自己。愿大家在旅行中可以得到輕松自在的精神享受,煩惱都可以消失殆盡。迎接我們大家的將會是一個新的人生旅程。
貴州概況導游詞篇八
親愛的朋友:
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旅行社以及18萬荔波父老鄉親,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其次感謝各位在全國眾多的旅游線路中選擇我們荔波山水湖戲之旅,在荔波又選擇了我們***旅行社。我是我們旅行社的一名導游,我叫****,大家可以叫**導,或者小**都可以的。這幾天我將陪同大家一起游覽整個荔波,和大家同吃,同住,同睡一個酒店。在行程開始之前,首先請各位把手機拿出來,把我的手機號碼記一下:183-7520-1467,這幾天大家可能用得著,甚至各位回家后也用得著,在荔波這幾天要是真有什么事情,記得第一時間給我電話,這個號碼比110還管用,不信你就試一試。
正所謂:大海航行靠舵手!我們荔波山路比較多,我希望大家伸出您發財的金掌、銀掌、仙人掌,給我們這位**師傅辛勤付出鼓鼓掌!***師傅今年**歲,擁有**年的駕駛經驗,對荔波所有線路和景點都比較熟悉,各位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也可以隨時問他,別看我們師傅人長得帥,其實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車技好特別愛衛生,特別是在我們車上衛生,這是我們臨時的“家”,營造環境靠大家,所以,請各位不要隨意亂丟垃圾,車上有一次性塑料袋,有需要,隨時招呼一聲,我給你準備。我們的旅游車全程為無煙車,為我們國家煙草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的煙民朋友們,可要憋一下了;下車后我們會安排各位抽煙和上廁所的時間。整個行程為***小時,中途會在**站安排吃中餐!
預祝各位在我們荔波旅游玩得開心,玩得盡興!
貴州概況導游詞篇九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神龍洞坐南朝北,下寬上窄,呈現出獨特的“樓層式”風格。且每一層樓內,巖溶景觀、類型、規模各異。主要是石鐘乳、石柱、石碗、石花、帷幔式泉華。大者可達數十米,十幾人合圍,小者以厘米計算,千姿百態。洞內有清洌水潭數處,似泉若淵,又如涓涓細流于石隙。
儀態萬千,玲瓏剔透。洞外奇巖夾徑,山石嶙峋,古木森森,奇花異葩,藤蔓遍布,別有情趣。循徑登高,古樹參天,老樹交柯,疏影遮日,具有山峻、水碧、花艷、蘊秀、洞奇之美。
不管游客何時登臨,都令人玩之不盡,妙趣無窮。神龍洞景區的主要景點有黃龍掛須、神筆海硯、定海神針、龍女浴池、聚寶佛、龍宮編鐘、宮主百褶裙、神龍盤踞等。更為奇特的是,20xx年景區工作人員在玉女池發現了一條長1.2米,重8.5公斤的娃娃魚(大鯢),這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最大的野生娃娃魚。
神龍洞風景區位于湖北省宜興市興山縣的昭君故里與神農架原始林區、距三峽大壩址110公里,是國家級探險旅游線路宜昌———興山———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巴東神農溪旅游區的蹭腹地,209國道、香溪河穿景區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景區內氣候、土壤、植被等都具有南北過渡的特征,被植物學家譽為“天然林木園”。特別是珙桐、紫莖、興山榆等珍稀樹種均有分布。境內的金絲猴、大鯢、林麝、西南熊、紅腹錦雞等為國家級一、二類保護野生動物。
九天勝景、簇簇玉石、竹筍拔地而起,巍峨雄奇,儀態萬千,玲瓏剔透令人感慨萬千美不勝收。神龍洞風景區是神農架原始森林內精品景區之一,遠古時期,神農架地區還是一片大海大海,是燕山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將其抬升為多級陸地,成為大巴山東延的余脈。景區內呈現著遠古大海的盛貌,石壁上美麗的珊瑚石是大海殘留的遺跡。
舉目縱觀,溶洞座依峭壁,循梯而上,可直入洞口。外洞空曠,橫高數丈,嶙峋怪石,宛若殿堂。古人于此造廟,以“龍神”祀之,龍神洞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