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紅色家書的回信 紅色家書家長回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對紅色家書的回信 紅色家書家長回信篇一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如:方志敏、夏明翰以殉道者的精神為革命、為國家,正氣凜然,堅貞不屈;“我含笑,我更望你含笑,我快樂,我愿你比我更快樂!”杜永瘦的視死如歸;“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萬死也無恨”的毛澤建;革命夫妻陳覺、趙云霄的英雄故事;xxx安的無字書信等等,都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封封充滿親情、激情與愛情的家書,是革命者與親人間的心靈橋梁。承載著戰火的記憶,蘊涵著無窮的思念,訴說著無盡的衷情,寄托著殷切的祝福。從中,我們可以觸摸到他們的思想軌跡,可以見到他們對革命事業的矢志不渝、對革命理想的堅貞不屈,為了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不惜英勇獻身的豪情壯志。
?然而,反觀當下,少數干部卻不是這樣,他們的所作所為與革命先輩的偉大風范形成巨大反差。在新形勢下,一些人經不起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物欲橫流,信念動搖,喪失根本,甚至“一邊燒香拜佛,一邊貪污腐敗”,美其名曰:“權有多大,利就有多大”,令人匪夷所思……
古人云:“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品讀《紅色家書》獲得的不僅是震撼、銘記,還有奮進前行的力量。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更應從中汲取營養,補好精神之“鈣”,牢記先烈們的遺志,堅定理想信念,做一名合格黨員。
那么,作為一名基層的xxx員我們如何傳承紅色基因,夯實理想信念的基石?筆者認為,必須做到以下三個“要”。
一是要深入“學”。俗話說:“認識能力有多高,行動就有多自覺。”“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知識是通向勝利之門的鑰匙。”“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學”。只有認真看書學習,“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才能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斷提高認識能力,夯實理想信念基石。在當下,不但要弄通馬列主義、xxx思想、xxx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尤其要深入學習xx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八個明確”主要內容和“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只有理論知識扎實了,才能更好地用于指導實踐。
二是要扎實“干”。實現共產主義不是坐而論道的空談,也不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是“干”出來的,不是“看”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列主義都沒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實現理想,必須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方能“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致千里。”學習的目的在于實踐,而通過實踐則能更好地促進學習,從而達到“知行合一”。正所謂“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現理想,必須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認認真真干事。要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靠的就是中國人民的實干精神,我們中華民族一貫以來就是勤勞的民族,因此,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三是要敢于“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必須在社會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xxx說:“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可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xxx說:“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也要解放思想。”“絕不能要求馬克思為解決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幾百年所產出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改革發展是一個永恒的主題。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是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甚至會停滯不前和倒退,夯實信念基石,必須不斷開拓新境界,堅定四個“自信”,奪取新勝利。歷史的無數經驗告訴我們技術創新、方法創新、體制創新,必將會帶來新的機遇、新的挑戰和新的發展,畏首畏尾只會落后挨打。
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說:“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xxx說:“理想信念就是xxx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毋庸置疑,理想信念是xxx人強大的精神力量。“革命理想高于天”。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更要有新作為,作為在新時代的公路人,我們要繼承先輩遺志,愛崗敬業,團結創新,凝聚圓夢力量,在傳承黨的紅色基因中使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彰顯新的時代價值,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對紅色家書的回信 紅色家書家長回信篇二
各位革命先烈們:
您們好!
我不知道以什么樣的身份來寫這封信,對于一位21世紀的小學生,您們是陌生而又熟悉的。陌生的,是我們未曾感受您們在熱血奔騰年代的英勇。教科書記下了您們的豐功偉績,但對于我們那僅僅是一段文字,無血無肉的提醒我們考試的迫切。老師們傳授著您們的光榮事跡,但對于我們那僅僅是一個故事,無痛無癢地顯示著它的趣味性。您們是幸福的締造者,自由與民主的使者。所有的人都說,我們應該學習您們如何如何的無私,如何如何的偉大,可我們的口號卻僅僅只是空泛無力的語言。直到我們走進您們,走進革命xxx。
那確實是一幢偉大的建筑,深沉含蓄。走近,突破不了的是厚重的虔誠,那是屬于每一個中國人的,撩撥著我每一個崇敬的細胞,我驚訝于自己的肅穆與激情。剎那間的我,仿佛親見夏明翰英勇就義時“死了夏明翰,自有后來人”的慷慨;仿佛親見江姐在臨刑前繡紅旗的從容無畏;仿佛親見邱少云烈火焚身若等閑的堅定勇敢……我的心沉痛而激昂,終于明白,烈士們用血鋪就的道路早已刻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血色年代的瀟灑激憤,澎湃的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血液!英魂永存,不在是一句空口無憑的贊譽,一句犧牲的自我安慰,而是帶著沖破一切的力量帶給了我們希望,幸福,奮斗終生,將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座右銘。
我從未如此慶幸自己出生在中國,一個有著英雄歷史的過度,一個有著英雄氣概的民族,五十年的歷史沉淀,竟模糊了一個人的生與死,讓英烈們的精神永垂不朽。中國的孩子,從小的教育來自英雄,長大后的動力來自英雄,偉大的民族,造就一代代的英雄書寫傳奇。我們是何其幸運的一代啊,苦難已過,幸福圍繞。我們又是何其重要的一代啊!祖國的富強發展,全要靠我們去支撐。但是,我們有的卻是世界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比擬的,從先輩們身上,我們繼承的鋼筋鐵骨般的意志,永不言敗的韌勁以及勇往無前的魄力,英雄的后輩,當以英雄為楷模!努力學習,培養素質,將苦難看輕,將勝利看淡,將挑戰看重,要堅守中華兒女的操守,無愧于先烈們的犧牲。
這時的我已無法再說您們的陌生了,共和國的開拓者們,會在歷史的沉浮中愈發閃耀,愈發純粹,人們會記得,祖國會記得,因為伴隨著旭日冉冉升起的紅旗中,刻著您們每一個人的名字,振奮著一代又一代。
xxx
20xx年x月x日
對紅色家書的回信 紅色家書家長回信篇三
有一種力量讓人心潮澎湃
■xxx峰
“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這是抗日烈士趙一曼就義前一刻留給兒子的家書。
“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人終有死,我死您也不必過傷悲,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這是xxx員、抗日名將吉鴻昌在走上刑場前,寫給其妻胡紅霞的遺書。
穿越歷史硝煙,經歷戰火洗禮,在波瀾壯闊的xxx畫卷中,一封封家書,就這樣讓我們窺見那個永不磨滅的時代,靠近那些至情至性的xxx英靈。歲月可以抹去各色記憶,卻永遠抹不去情感上的共鳴。雖然時間流逝70多年,今天細細品讀這些英烈的家書,依然能感受到流淌其間熾熱的溫度,赤誠的情懷。
一封封xxx家書,既是抗日英雄舍家救國的正氣書,亦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警世洪鐘。“我們要中國打勝仗,必須全中國四萬萬同胞都團結起來,同心合力去打鬼子,才能把鬼子趕出中國。”xxx軍烈士胡孟晉的辭別書道出了當時國人的心聲。
一封封xxx家書,既是堅定信念牢記使命的教科書,亦是面向未來振興中華的強軍戰歌。“兒這次為了民族,為了階級,為了可愛的家鄉,為了骨肉相連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1938年加入中國xxx的程雄向雙親袒露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你應該立即奔上抗日的戰場,在戰斗的環境中創造你的人生,開辟你的前途!”面對殘暴的敵人,xxx員王孝慈為國捐軀、效命疆場之志滌蕩人心。
透過xxx家書,看到一種滾燙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透過xxx家書,升騰一種激越豪邁的民族氣節:視死如歸、寧死不屈。透過xxx家書,感受一種久違的英雄氣概:不畏xxx、血戰到底。透過xxx家書,感到一股力透紙背的必勝信念:百折不撓、堅忍不拔。會有一種情懷令人淚流滿面,會有一種力量讓人心潮澎湃。重溫xxx家書,我們捧讀壯懷激烈的絕筆,聆聽殷殷期盼的囑托,銘記拳拳相報的誓言……在那些樸實的文字、純真的情感、高尚的理想中,體會革命志士博大胸襟、浩然正氣。
重溫xxx家書,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接受一次深入骨髓、直抵靈魂的心靈凈化與洗禮,深情緬懷那些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奉獻的寶貴生命,緬懷那些為我們創造今天一切的革命先烈。
重溫xxx家書,我們以史為鑒,補足精神之鈣、補齊能力短板、清除作風之弊,成長為擔當強軍重任的“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我們xxx人的根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我們剛剛隆重紀念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xxx戰爭勝利70周年,那些在xxx中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敢于拋頭顱、灑熱血,就是因為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重溫在烽火硝煙中寫就的xxx家書,就是要堅定這份信仰、堅定這份信念、堅定這份忠誠。
“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在時間深處重溫泛黃的xxx家書,我們收獲更加清醒的使命意識與責任擔當。讓我們萬眾一心傳承生命鑄就的xxx精神,凝聚起捍衛和平的無盡力量。
英烈長眠,浩氣永存,精神不朽!
對紅色家書的回信 紅色家書家長回信篇四
然而69年過去了,中國xxx帶領著廣大中國人民不斷迎接挑戰,不斷贏得勝利,把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這不由得讓國際社會再次發問,“為什么中國xxx會取得勝利?”
國際社會所苦苦求索的答案,其實,就記載在這本《紅色家書》中。
中國xxx的勝利,源自于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孔子說過“自古民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信仰是一個人,一個政黨,乃至一個民族的根本,失去信仰,人就會失去靈魂,政黨就會失去活力,民族就會面臨消亡。在戰爭時期,信仰尤為重要,夏明翰烈士在家書中寫道“兒女不見媽媽兩鬢白,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我一生無憾,認定了共產主義這個為人類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甘愿拋頭顱、灑熱血!”這紅色家書薄薄二張,寥寥數語,卻字字千鈞,如有雷霆寫就,劃破了黑暗的夜空,照亮了新中國的未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如夏明翰烈士這般用鮮血澆灌信仰之花的xxx人何止千萬,正是他們堅定厚重如山岳一般的共產主義信仰,才讓今天的新中國繁花遍地,錦繡河山一片安寧。
中國xxx的勝利,源自于xxx員的一身正氣。中國xxx是人民的政黨,是勞苦大眾的代言人。立黨初衷,就是解放勞苦大眾,造福全中國。每一位黨員,就是一面挺立的旗幟,迎風颯颯響,正氣貫云霄。紅色家書中,無論是xxx致信妻兄楊開智告誡他不要有任何奢望,一切按正常規矩辦理,還是xxx致信姐姐劉紹懿要求人民政府的法令要辦的,必須老老實實照辦,還是xxx告誡家人,要想辦法自力更生節約。我們每一位xxx人,無論官多大、位多高,都依然保持xxx員公道正派的作風,絕不徇私枉法,絕不搞特殊化。xxx員都是從人民中來,必須時刻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聯系。高高在上的姿態、貪贓枉法的行為,只會讓人民所唾棄,終究被時代所淘汰,正因為xxx員的拳拳赤子心和浩然正氣,讓黨和人民熔煉成一個整體,歷經各種挑戰,創造出一個個新的奇跡。
中國xxx的勝利,源自于“他們”的家國大義。“他們”有的是xxx員,有的并不是。“他們”是這一封封紅色家書的另一方,歷史的聚光燈也少為“他們停留”。“他們”是替xxx照顧病母的舅父文正興、文正瑩;“他們”是xxx每封家書必提到的“小獨伊”;“他們”是帶著xxx的一雙兒女,東奔西走躲避飛機轟炸的黃杰;“他們”是xxx員的父輩、愛人、兒女。他們何嘗不想親人們留在自己身邊,過著平淡的生活,但是國難當頭、神州涂炭,唯有xxx能救中國。家國大義面前,“他們”毅然舍小家為大家,不再偏安一隅、兒女情長,他們全心全意支持親人們踏上救國征程,正因為“他們”毫無保留的鼓勵和支持,讓這些xxx員們在那個血火交織的年代沒有后顧之憂地投入保家衛國的戰斗之中。這一封封真情流露的家書,雖然沒有氣壯山河的豪言壯語,卻沉甸甸地記錄著xxx員和至親們的心靈默契,“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新中國的光榮和偉大,永遠有“他們”的一半。
中國xxx的勝利,源自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國xxx的勝利,絕不是封建王朝那種一朝勝、便稱王的暴力更替,是中國xxx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推翻外來侵略、推翻暴力統治的正義的勝利。這勝利來自于人民,也將造福于人民。在這一封封紅色家書中,我們看到xxx為兒子毛岸英的進步而喜慰,xxx對女兒感嘆為人民服務已成終生職業,xxx教導兒子劉允諾虛心聽取同志們的批評,是這一代傳一代的高尚品格和優良傳統,讓將近百年的xxx隊伍歷久彌新、永煥生機。無論是風雨飄搖的1921,還是國富民強的2024,我們的中國xxx始終不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牢記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了中國人民的幸福安康夙興夜寐、鞠躬盡瘁。一代又一代的xxx人,必將沿著先輩們的足跡,發揮我黨的優良傳統,繼續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這275封偉大而溫暖的紅色家書,勾勒出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圖景,從1919年到1982年這63年的時間跨度,更加凸顯了主題的宏大。紅色家書記載的不是歷史,卻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傳遞著脈脈溫情,反而讓歷史更加有血有肉。
九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已經沒有了戰爭的威脅,擺脫了饑寒交迫的窘境。如今的中國,正越來越強盛。在以xxx同志為核心的xxx的帶領下,我們更要不斷汲取革命先烈留下的紅色力量,繼續發揮我黨的優良傳統,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披堅執銳、奮勇向前。作為省民爆公司黨委書記,我將以《紅色家書》中傳承的先烈意志為精神指引,重溫黨的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矢志不渝,做一個有信仰、有擔當的xxx人,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輝煌的業績來報效國家,不負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美好生活,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獻出自己的力量!
對紅色家書的回信 紅色家書家長回信篇五
或許你從電影里,書里,已經認識一位叫做趙一曼的抗聯女英雄。她曾以纖纖弱質率眾抗擊入侵東北的日本侵略者,被捕后又頑強不屈,直至英勇就義。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母親。在生命的最后,她給兒子留下了一封家書。而這封家書,整整遲到了21年。
寧兒:
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母親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親繼續斗爭,自己壯大成長,來安慰九泉之下的母親!
你的母親趙一曼于車中
1936年8月2日
這是1936年8月2日,時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二團政委的趙一曼,在犧牲前一刻留下的話。那一天,趙一曼被押上開往刑場的火車,她雖感到死亡迫近,卻絲毫沒有表現出驚慌的神態。在生命最后時刻,她最為牽掛的是唯一的兒子。她向敵人要來紙和筆,寫下了這封遺書。之后凜然就義,年僅31歲。這份記錄在日軍審訊檔案里的家書,時隔21年后,才傳到趙一曼的兒子——寧兒那里,而趙一曼的真實身份也在1957年被解開。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賓一個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21歲時加入中國xxx,次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成為該校唯一一屆女學員中的一員。1932年春,兒子寧兒未滿三歲,李坤泰就接到xxx派遣,從此音訊杳無,留給寧兒的,只有一張合影。不久后,在東北的抗日戰場上,一位名叫趙一曼的女英雄,成為傳奇般的人物。她帶領群眾罷工,建立游擊隊,多次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以“紅槍白馬女政委”聲名遠揚。趙一曼的孫女陳紅介紹說,父親只知道他的媽媽是地下黨,干革命去了,當時誰都不知道趙一曼是誰,因為她到東北去了以后,就跟家里人沒有一點書信往來。
1935年冬天,趙一曼為掩護戰友、不幸被俘。為獲得東北抗日聯軍的情報,日軍對她施以了長達9個月非人的折磨。
據趙一曼紀念館講解員介紹說,趙一曼被捕以后,敵人對她進行各種嚴刑拷打,比如吊烤、竹尖刺指甲、坐“老虎凳”、把燒紅的烙鐵刺進她腿部的傷口…但是趙一曼的革命意志力非常非常堅定,她什么都沒有說,由于她始終不說,日本人就起了殺害她的心。
犧牲的時候,趙一曼只有31歲。在唯一能留下的遺囑中,趙一曼也沒有泄露自己的真實姓名。而這份存在日軍的審訊檔案中的遺囑,直到1957年才被發現。
新中國成立后,電影故事片《趙一曼》在全國熱映,女英雄的名字家喻戶曉,觀眾中也有寧兒。1957年,當原東北抗聯組織部的工作人員到趙一曼的家鄉四川宜賓進行烈士身份核實時,寧兒才第一次知道了母親的身份。
陳紅說,父親抄完后用鋼筆在自己手上刺了趙一曼三個字,直到父親去世,那三個字都仍留在他手上。
如今,寧兒也已去世。這封寫自1957年的手抄家書,傳到了趙一曼孫女陳紅的手上。
陳紅說,自己后來也做了母親,對這封家書的感慨就越來越多,不管奶奶的革命意志多么強,最后她還是回歸到一個母親的身份,她最后希望父親不要忘記她是為國犧牲的,說明她是為了更多孩子而舍去了自己的孩子。
誓志為人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濱江述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