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蘇菲的世界讀書隨筆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蘇菲的世界讀書隨筆篇一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與此同時,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請蘇菲轉交給席德(hilde)”,郵戳來自黎巴嫩。
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莫名其妙的函授課程持續進行著,聯絡方式也一變再變,痛苦憤怒的艾伯特(alberto knox)終于出現在她的面前,并開始教她哲學史。他用淺顯易懂的筆觸帶著蘇菲回顧從先蘇期的希臘直到尚—保羅·沙特時代的哲學發展。
同時,“席德”的名字不斷在她身邊以不可思議的方式頻繁出現。而后,席德出現了,原來蘇菲這個人物,只是在黎巴嫩聯合國部隊工作的挪威少校艾伯特為慶祝女兒席德生日而虛構出來的人物,把她的故事編寫成一個富有哲學趣味的故事當作女兒的生日禮物。
不可思議的是,在艾伯特的提示下,蘇菲漸漸意識到自己只是書中的一個角色,是艾伯特少校意識的一部分,在忠實的完成自己主角的任務之余,他們開始了向上帝(艾伯特少校)的抗爭。在他們的努力下,書中世界漸漸扭曲了,變得古怪而難以駕馭。
最終,這本書以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告終,艾伯特和蘇菲莫名的逃出了書中世界,來到了席德所在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書隨筆篇二
近來看了《蘇菲的世界》,這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所著的一本書。未看時,我就聽同事說起這書,說是講哲學的,有點難看下去。一聽“哲學”二字,我的頭一下子大了,心想一定是枯燥無聊透了。但這次由于開展名著推薦閱讀,幾本書在班級間相互輪換,《蘇菲的世界》是我所教的班級首輪分到要閱讀的書。推薦給學生看,做老師的豈能置身書外?于是我翻開扉頁,僅僅看了這書的概述和幾位大家的評點,我就知道我錯了,同時也為結緣此書而慶幸。
這本書記述了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就這樣,蘇菲每天都會收到這種神秘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走進哲學,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拂絡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仍不斷接受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了。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作者喬斯坦。賈德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正如馬德蘭·藍格爾說:“《蘇菲的世界》一書讀來清新可喜。作者喬斯坦·賈德不僅文筆不俗,也是一個絕佳的教師,使讀者能以閱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瀏覽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20世紀的整部哲學史,而不覺枯燥厭煩?!边@本書吸引著我們跟隨蘇菲在神秘的哲學導師艾伯特指引下,走進哲學,使我們從困惑走向覺悟。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你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等,涉及藝術、科學、建筑、數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催@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人類的文明史。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
看《蘇菲的世界》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形而上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
如“蘇格拉底”這一篇章中,提到了如下的幾句話:
“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
“只有自己內心真正明白的才算是智慧”
“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讀著先哲的真知灼見,我深深感覺到哲學就是教會人們辯證思考,教會人們怎樣面對生活,怎樣生活得更好的一門學問。
讀完這本書,當你把一個又一個哲學家和他們的故事及理論連接起來,就會發現西方哲學史已經變成一條河,源遠流長,曲折蜿蜒,靜靜流淌,而且清澈得一眼就可見底。
《蘇菲的世界》就是這樣一條閃爍著生命智慧靈光的河流,我們也許未能在這條河流中暢游或深潛,但我們一定能領略到它的瀲滟波光。它會啟迪我們的智慧,教會我們思考問題認知世界的方法。所以我想說我們真該好好讀讀賈德這本關于哲學史的小說《蘇菲的世界》,你一定會為她著迷哦!
蘇菲的世界讀書隨筆篇三
近來看了《蘇菲的世界》,這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所著的一本書。未看時,我就聽同事說起這書,說是講哲學的,有點難看下去。一聽“哲學”二字,我的頭一下子大了,心想一定是枯燥無聊透了。但這次由于開展名著推薦閱讀,幾本書在班級間相互輪換,《蘇菲的世界》是我所教的班級首輪分到要閱讀的書。推薦給學生看,做老師的豈能置身書外?于是我翻開扉頁,僅僅看了這書的概述和幾位大家的評點,我就知道我錯了,同時也為結緣此書而慶幸。
這本書記述了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就這樣,蘇菲每天都會收到這種神秘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走進哲學,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拂絡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仍不斷接受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了。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作者喬斯坦.賈德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正如馬德蘭·藍格爾說:“《蘇菲的世界》一書讀來清新可喜。作者喬斯坦·賈德不僅文筆不俗,也是一個絕佳的教師,使讀者能以閱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瀏覽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20世紀的整部哲學史,而不覺枯燥厭煩?!边@本書吸引著我們跟隨蘇菲在神秘的哲學導師艾伯特指引下,走進哲學,使我們從困惑走向覺悟。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你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等,涉及藝術、科學、建筑、數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催@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人類的文明史。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
看《蘇菲的世界》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形而上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
讀完這本書,當你把一個又一個哲學家和他們的故事及理論連接起來,就會發現西方哲學史已經變成一條河,源遠流長,曲折蜿蜒,靜靜流淌,而且清澈得一眼就可見底。
《蘇菲的世界》就是這樣一條閃爍著生命智慧靈光的河流,我們也許未能在這條河流中暢游或深潛,但我們一定能領略到它的瀲滟波光。它會啟迪我們的智慧,教會我們思考問題認知世界的方法。所以我想說我們真該好好讀讀賈德這本關于哲學史的小說《蘇菲的世界》,你一定會為她著迷哦!
蘇菲的世界讀書隨筆篇四
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被公認為上世紀末西方社會最優秀的哲學通俗讀物之一。本書以14歲女孩蘇菲收到的一封封神秘來信為主線,從古希臘、雅典到現代,從蘇格拉底、柏拉圖到馬克思、弗洛伊德,從世界的起源到未來的宇宙,從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到牛頓的萬有引力、達爾文的進化論……喬斯坦將整部貫穿著歐洲歷史與文化的思想史娓娓道來,同時也將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史縱收眼底。
蘇菲sophie,在希臘文中是智慧的意思,哲學在古希臘語里的本意即是“愛智”。本書重點在于哲學發展史的介紹,并不很側重哲學思想本身,書中關注更多的是哲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如“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生命的意義在哪里”,并用容易讓人理解的例子來闡釋如何進行哲學性的思考。
文學是優美的,美學是怡人的,科學是嚴謹的,哲學是智慧的,也是與我們的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哲學是什么?它是耶穌基督降生前六百年左右,在希臘演進的一種嶄新的思考方式。在神話故事領域,希臘神話無疑是鼻祖,而這也造就了希臘哲學的興起。當希臘神話被荷馬與賀西歐德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時,神話也就可以加以討論了。當人們的思考模式從神話發展到以經驗與理性為基礎的思考模式時,早期希臘哲學家的目標便形成了:為大自然的變化尋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釋。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絕望的??茖W給予我們知識,只有哲學才能給予我們智慧。
在哲學領域,給出一個好的問題遠比給出一百個好的答案要困難得多。哲學家對哲學問題的回答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無法證明那些答案,但哲學家在研究問題時采用的方法卻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就像黑格爾說的,這些哲學性的思考,會使人類朝向有利的方向發展,我們會變得越來越了解自己。就像書中說的,哲學雖然不能回答問題,但至少我們可以順著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來越多的看到外面未知的領域。
哲學與科學、社會學等其他學科的發展密不可分,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智慧是哲學的本質,而人生是哲學的外在意義。我們現在談到的“以人為本”,其實早在公元前450年的雅典,已成為哲學家的興趣所在。當時,一個擁有人民議會與法庭等機構的民主制度正在雅典逐漸形成。談到雅典,就不得不說蘇格拉底(公元前470———公元前399年),他也許是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秘難解的人物。雖從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卻是對歐洲思想影響最重大的人物之一。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這三位古典派哲學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了整個歐洲文明。蘇格拉底的神秘難解,使得一些在學說上大相徑庭的學派都可以宣稱他們是蘇格拉底的傳人。我們之所以能夠得知蘇格拉底的生平,主要是透過柏拉圖的著作,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后來也成為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蘇格拉底尤善談話的藝術,從來不會明確指出別人的思想上的弱點,而是不斷提出問題,通過討論使對方逐漸認識到自己理論上的弱點,領悟哲學的真理。他“將哲學從天上召喚下來,使它在各地落腳生根,并進入各個家庭,還迫使它審視生命、倫理與善惡”。蘇格拉底認為“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知善者必能行善”,即對“關于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幸?!钡脑忈專喝巳绻`反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他認為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因為世間哪有人會想要成為不快樂的人?這也許就是智慧的一個重大意義。
蘇菲的世界讀書隨筆篇五
“我是誰?”
“我從哪里來?”
“我來到這里的目的是什么?”
“我要到哪里去?”
這看是幼稚園小朋友好奇的四個問題卻引發了一個又一個世紀哲學家們的思考直到今天。難怪說孩子們都是天生的哲學家。
本書《蘇菲的世界》作者構思布局精巧,用哲學的的理性,浪漫的筆法,虛實結合,把晦澀難懂模糊不清時間久遠的千年哲學發展史分解成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讀者悅讀的同時理解接受。
“我是誰?”
蘇菲是席德的投影,是席德鏡子對面的人物,艾伯特是艾勃特的投影也是艾勃特鏡子里的自己。但艾勃特的意識是處于高維空間的,因此他可以看到蘇菲(席德)前前后后的事情。哲學家們具有高維認知,他們說出的真理能夠經受時間的檢驗如同攝影360度無死角?!拔摇币仓皇撬季S空間的一個投影。
“我從哪里來?”
無論是從泰利斯的萬物起源于水萬物皆有神性還是恩培竇可里斯的四根說(大自然由土氣火水組成)還是后來達爾文物種起源的進化論以及后來的宇宙大暴暴,幾千年的西方哲學發展史都遵循一個規律:建立——推倒——重來——建立,哲學的真正意義是為了提供深思的訓練,創造新的世界。
“我來到這里的目的是什么?”
我作為一個人存在的意義是什么?難道和那些沒有思維的存在是一樣的嗎?當然不是,此存在非彼存在。我的存在是為了思考創造。薩特認為生命應該有意義,“這是一個命令。但我們生命中的意義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創造,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造自己的生命。”
“我要到哪里去?”
這是一個關于焦慮關于死亡關于靈魂的問題,我來自哪里我就回到哪里。饒了一大圈又回到我是誰我來自哪里。物理科學家研究結果:我們是光,是振動的粒子,太陽星光是我們的家。我們有永生的靈魂。
我們的物質肉身是一個可見的存在,但我們的思想卻可以容納無限的空間并且擁有非凡的力量。蘇菲,艾伯特,還有那些童話故事里許許多多的人物事件場景都是我們的思想意識創造的。這也是人的智慧之處。書中艾勃特是巨人的肩膀,席德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艾勃特從黎巴嫩回家一路的經歷足以說明這些。哲學走到今天從蘇格拉底洞穴里的人到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正是哲學家們的肩膀搭起來的天梯!
蘇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這本關于哲學的啟蒙書,是小說是故事。讀的過程中感覺自己就是蘇菲席德,坐在哲學門口的小板橋瞪著眼睛兩手肘關節尊在膝蓋上,兩只小手托著下巴津津有味的聽哲學大師講課。第一次讀關于哲學的書籍,雖然內容有些長但因為作者巧妙的用筆而增加了閱讀的吸引力,感覺幾千年的哲學發展史也像一次短暫有刺激的穿越。讀完雖然我形式上還是我,但思想意識上已不是穿越前的我。
蘇菲的世界讀書隨筆篇六
當我看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我就被書中的蘇菲的經歷深深的吸引,那么多的問題、那么多的疑問、那么多的奇妙神奇的事情,蘇菲的疑問似乎就是我的疑問,我真的想搞明白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帶著疑問和好奇,讀起了這本書,這是我看過的比較厚的一本書,也是我看的最入迷的一本書,每當我看起這本書,好像我自己就是蘇菲,我走進了蘇菲的世界,帶著那么多搞不懂的問題,認真的看了起來。
爸爸說,這是一本哲學的.書,什么是“哲學”?我要去看第二遍。偶然的機會,發現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覺得還挺有點味道,淘來給女兒看看,不知道她能看出什么名堂,這是一本充滿哲學的書,理解起來還是挺有難度的。
誰知女兒看了兩日,非常著迷,還問起了一個個奇怪的問題,我也加入了《蘇菲的世界》認真的研究起來,一個個哲學問題把我也吸引了,想想我們何嘗不是也在心里問著同樣的問題,只是生活的磨礪早就忘了那一份的童心。這次能和女兒同時在看一本書,讓我獲得了些啟發。
不指望通過這本書讓女兒能明白多少哲學的道理,希望能通過蘇菲的世界讓女兒明白好奇和疑問是探索未來世界的動力。
蘇菲的世界讀書隨筆篇七
兩個月,斷斷續續翻完《蘇菲的世界》這本小說(于我來說,也僅僅是小說),好吧,我只是看了個熱鬧。那么小說讀懂了么?大概…也許…可能吧!也不敢說,蘇菲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神秘,留給我的好像只有幻想的恐懼和語塞的尷尬。
恐懼
“蘇菲開始對著鏡中的自己扮鬼臉,就像她在家中浴室里做的一般。鏡中人也一如預期的跟著他的動作做。突然間,一件駭人的事發生了。有一剎那,蘇菲很清楚地看到鏡中的女孩同時眨著雙眼。蘇菲嚇得倒退了一步。”蘇菲嚇得倒退了一步。好勇敢的小姑娘!僅僅倒退了一步。而我,嚇得趕緊合上這恐怖的東西,關燈,睡覺!這是恐怖小說嗎?夜已深,再讀下去,注定要害怕得失眠了。實際上,還是幻想了很多,幻想假如我遇到了這樣一位哲學老師,會如蘇菲一樣勇敢嗎?會如蘇菲一樣好奇,進而去一探究竟嗎?顯然是不能的,僅僅是一段文字,就被嚇成這番模樣,慫!甚至不明真相地想好了這次讀后感的標題:《假如我是蘇菲》……真的失眠了!于是將它閑置了許久。假日里,瞥見了它。艾伯特是誰?席德又是誰?蘇菲和他們相見了嗎?好奇心還是驅使著我又拿起了它?!耙蔀橐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我想說,好奇心讓我讀完了小說,卻完全忽略了它的實質:哲學。沒想到的是,尷尬來得那么突然,絲毫沒有防備。
尷尬
讀完小說的那天下午,第一節語文課,《生命與水》已接近尾聲:生物鐘是怎樣進行的?人為什么會生老病死?……雖然人體存在著許多不解之謎,但我們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體一切奧妙都離不開水。話音剛落,一只小手高高舉起:“老師,我有一個問題,人死后有靈魂嗎?”我怔住了,許是蘇菲的影響,腦海中突然蹦出了這樣的想法:這孩子和蘇菲一樣也碰到了一位神秘的哲學老師嗎?抑或是蘇菲和艾伯特從少校的故事中走出來,操縱席德與少校已不能滿足他們,又來尋找下一個目標傳授哲學了么?還是席德與少校?(荒謬!荒謬!)
小的時候,對于這種問題,我也是困惑的很,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漸漸地淡忘它們了,如同書中所說,那種爬進兔子皮毛深處的微生蟲,怡然自得的生活著,不覺地很佩服他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如何回答?像蘇菲的媽媽那樣,還是學校里的詭辯家?關鍵是我也不知如何詭辯。此刻,好想讓艾伯特或是少校,又或是喬斯坦賈德來回答,突然很后悔忽略了哲學的部分而只是看了個熱鬧,我想要是略讀懂了個一二,起碼還能詭辯幾句?!罢驹诳茖W的角度來說,是沒有的!事實上,到底有沒有,老師也不知道?!笔裁创鸢福繉擂蔚昧锍隽私淌摇?!悲哀悲哀!一個不受待見的詭辯家也稱不上了!
謬談就到此結束吧!再讀!再讀!說不定還能和他詭辯個一二。
蘇菲的世界讀書隨筆篇八
見到這小說名字的情況下,原以為是一個精彩紛呈的小故事,也好奇心創作者怎么寫一個人的全球??催^前好幾頁,也的確激起我覺得下來的沖動。但千萬沒有想起它講的是哲學。
在原以為自身看不下去的情況下,我發現了原先哲學能夠那樣去學習的。我如同書里邊的蘇菲一樣,對這世界充滿了好奇心。
在現實生活中,非常少有些人商談到哲學,也非常少有些人會去科學研究哲學。馬為什么叫馬,什么是馬,在沒念著這書前,我幾乎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或許很多人也不會去想這個問題??赡苁悄骋粫r間,大家無意間從電視上看到這類物品,別人對大家說,那就是馬,大家此后就了解那就是馬了吧。每日都會看到很多人 ,很多事,我卻從沒明確提出一句:為何?不只是我,每一個人都把這世界想得太過理所應當,全球的絢麗多彩,好像與大家不相干。
在普通高中時,我們要學習培訓政冶里的哲學日常生活,那就是四本政治書中較難學的一本。我確實也很反感哲學,很難了解了。但《蘇菲的世界》以一種不一樣的方法,從哲學的視角向大家表述了全球和自然界等的產生與發展趨勢,告知大家不可或缺的地球是一個如何的全球。我一直覺得哲學是較為枯燥無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迥然不同。它向閱讀者敘述哲學的另外,應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勾勒了一個回味無窮的小故事,使閱讀者閱讀文章時造成一種像讀偵探小說一樣的情緒。原文中的蘇菲她具備明顯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導致她踏入了通向解除全球疑團和哲學的大門口。而且,蘇菲她還具備堅持不懈,堅持不懈的精神實質。這一點是十分非常值得大家學習培訓的。僅有擁有堅持不懈,堅持不懈的精神實質,大家才還有機會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兒。
書里的一段話令我記憶力刻骨銘心:全球如同魔法師弄出的小白兔,人們日常生活在小白兔毛皮的深處,把全部一切都作為理所應當,而哲學家們全是填滿求知欲的小孩,她們持續攀爬小白兔的頭發,目地是為了更好地認清魔法師的本來面目,也就是認清全球,認清人生意義?!短K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認為全世界也有許多事兒等待我們去探尋,自然界的密秘使始終也揭不完的。
念完本書后,我發現了哲學實際上是最接近日常生活的,哲學是“有關世上每一個人都關注的一些難題的課程”。哲學所要處理的全是都還沒有效的方法能夠證實的難題——例如正義與邪惡、美丑、生和死、紀律與隨意等。哲學是對不明事情或不準確了解的事情的假設性表述,是探求真理的開路先鋒。用一句話說:科學研究給與大家專業知識,殊不知僅有哲學才給與大家聰慧。
蘇菲的世界讀書隨筆篇九
蘇非用手指著鏡子里的自我說:“你是誰”此時蘇非和我的腦子里想得是一樣的:我是誰不用說,我是莊子婷,可是這個叫莊子婷的人又是誰是我。得,又繞回去了:我是誰我居然不明白自我是誰,這不是太可笑了嗎我甚至無法去決定自我的長相、父母、家族,我更沒有選擇自我是人還是獸的權利,這不是太不合理了嗎但這些卻是我不得不理解的事實。
“世界從何而來”我不明白,說實話,到此刻為止沒人真正明白不是嗎
這些問題太燒腦了,來我們說些能夠實時解決的。想要保護地球的多樣性,我們就應當徹底改變自我的思考方式、生活模式,把我們所處的時代當做生活的中心如同把地球當成宇宙的中心一樣可笑。對我們來說,當下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有意義的,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未來不重要,我們應當像尊重此刻一樣尊重未來。
我們是生活的主角,人類則是地球的主角。
蘇菲的世界讀書隨筆篇十
當14歲的少女蘇菲收到這封信的那一剎,她一定感到好笑與了然。可當她第二次思考時,便只有困惑。我倒底是誰?她走到鏡子面前,想象自己不叫蘇菲,叫莉莉。并嘗試著對著鏡子呼喚自己,眨眼睛,但這并沒有效果。于是在哲學課程中,這個問題像一個影子,如影隨形地糾纏著她。最后她發現事情比自己能想象的更為離奇。她,蘇菲,是少校為了給席德慶祝她十五歲生日而虛構的人物,少校控制著她的所思所想,一舉一動。但更具有反諷意義的是,少校,他創造了蘇菲的世界,但他卻被我們所創造。
這個故事像一個無底洞。在令人驚奇的同時也帶給我們思考。我們是否也是被創造的,活在另一種生物的腦海中?那么我們倒底是什么呢?是單純的人?還是作家筆下的一個人物?抑或是一個夢?我們擁有自我意識?還是被別人所控制?這個別人,是否就是被我們稱之的命運?本書給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但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哲學史上數以千計的大師們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最精辟的是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的哲學思考: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所以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不斷發問,在思辨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世界從哪里來?
光我家書架上,就有五六百本書,而這些書一書一世界。想象一下,我們活在一本浩如煙海的巨作中,作者創造出一個虛擬星球地球,地球上生活了幾十億人。你身邊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作者的設計,你的生活是作者思考下的小小情節,你的結局由作者主宰。大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小到你剛剛拉開門的動作,都是作者的精心安排。這么一想,你是否感到毛骨悚然。
在科學與哲學上,這都造成恐慌??茖W上意味著所有科學定律都具有不確定性。哲學上意味著探尋的本源可能并不是客觀存在。我們的世界成為了一個脆弱而不穩定的肥皂泡。而這種世界,正是蘇菲的世界。
在這種世界里的蘇菲并沒有放棄。本書的最后,她拿起扳手,敲了敲席德的額頭,而席德奇跡般地感受到了。這可真像個福音!沒準我們的所作所為,都能給另一個世界帶來影響呢。
人生是星塵,我們是星塵,世界也是星塵。
我們都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