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草原靜態描寫的句子集錦三篇
《藏北草原》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第1句】:會認寫10 個生字,正確讀寫重點詞語。
【第2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第3句】:理解課文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重點語句中蘊涵著的思想感情。
【第4句】: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品味藏北草原之“美”,體會作者對藏北草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師生雙方教學活動方案預
【第1句】:引入新課
【第1句】:板書課題:藏北草原。
【第2句】:你們對“藏北草原”了解多少?
【第3句】: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收集的相關信息。
【第4句】:再讓同學們談體會。
【第2句】: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第1句】: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給我們介紹了些什么?注意讀準字音。
【第2句】:檢查學習生字的情況。
【第3句】:說一說課文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4句】:整體感知,師相機板書。
【第5句】:請你根據板書給課文分段。
【第6句】:指名回答:
【第7句】:師小結:第1自然段、2——6自然段、7——8自然段。
【第3句】:深入學習課文,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1句】:自由讀第一段,體會情感。
【第2句】:指名讀,師相機指導。
【第3句】:采取多樣的讀書方式要讀,讀中進行體會。重點句子“這就是我的故鄉,我深深愛著的藏北草原”。
【第4句】:練習本課生字,進行書寫。
第二課時
師生雙方教學活動方案預
【第1句】:通過朗讀引入本節課的'學習。
【第1句】:齊讀第一自然段。
【第2句】:師:“我深深愛著藏北草原”,那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藏北草原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請只有讀課文,把你最喜歡的地方劃下來。
【第2句】:深入學習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第1句】:指名讀2——6自然段,思考:這幾個自然段集中寫了藏北草原的什么特點?
【第2句】:再讀,把能表現草原“溫柔之美”的語句和詞語圈出來,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第3句】:同座位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第4句】:指名反饋。
【第5句】:指導朗讀“陽光下,綠綠的草地閃著迷人的色彩。最吸引人的是那雪白的羊群……吃著嫩草。”
“綠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這綠的生命中……在草地上飛舞。”
再引導讀重點語句。
【第6句】:小結:是啊,這綠綠的草地,雪白的羊群,飄香的酥油茶構成了這藏北草原獨有的美景。難怪作者不禁心中贊嘆“美啊!實在令人興奮”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再讀。
【第7句】:師:“我歡呼、我興奮、為故鄉,為我的藏北草原”藏北草原不但自然風光美,草原上的人們更美。他們勤勞好客、勇敢善良,讓我們一起深情地朗讀師和同學們齊讀7——8自然段。
藏北草原文章欣賞
藏北草原
扎什倫布
從山腳下遠遠望過去
扎什倫布寺更像是一座座金碧輝煌的宮殿
沿著長廊、窄巷
一路向上行進
隨處可見叩長頭和轉動經輪的藏民
在欲望和流水的世界里
在隱而藏之的'
靈魂背面
只有他們肯放下俗世的一切
匍匐、站立、呼吸吐納
和念頌之間
在第二重秘境里
等待白度母、綠度母、蓮花生……
度去苦厄,洗去俗世的仇怨
拉卜楞寺的黃昏
若不是櫟樹,拼盡最后一點力氣
那個晚歸的牧羊人
就會和蘇魯花一起,陷于夜色里
幾只鷹,剛才還懸浮在夏河城的上空
一轉眼就掠過達宗湖
像扎喜才仁丟失的念珠
拉卜楞寺的大門馬上就要關上了
酥油燈愈發地明亮
頓珠從蒲團上起身
長長的影子
混在寺院斑駁的回廊里,看起來
和桑科草原上的牛羊多么相似
藏北草原
這個下午,沒有人能看清
天邊到底有多遠。鷹
朝著日落 的方向飛翔,翅膀
一寸一寸地收攏
藏北草原
這無比廣闊的地域
綴滿野花和牧草
牦牛、山羊和馬匹像排空的云朵
步履輕盈,神態安閑
黑帳蓬、白帳蓬外,掛著
通向神的經幡。無論多么小的佛堂里
都會遇見,一尊尊金身佛像
和磨損的經卷
教案設計草原
【教學目的要求】
【第1句】:通過對文章中語言文字的講讀分析,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使學生了解蒙漢民族團結的深厚情意,培養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2句】: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學過的讀寫訓練項目,加深對“展開豐富想象”、“抓人物特點”等訓練重點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加深對“展開豐富想象”和“抓住人物特點”等訓練重點的`認識,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本文所寫的內容離學生生活較遠,有的句子含義也較深,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具準備】幻燈片、錄音磁帶。
第一課時(預習指導課)
【第1句】:介紹寫作背景和草原風土人情。
向學生提供有關反映草原風光和草原民俗的圖片和讀物。其目的是:①為突破難點,理解課文作準備。②培養學生使用參考書的能力。
【第2句】:范讀課文。
【第3句】:自學字詞,重點理解下面詞語:
回味、灑脫、迂回、襟飄帶舞、拘束、羞澀、會心
【第4句】:出示預習提綱
內容如下(教師巡視指導):
【第1句】:自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第2句】:認真讀課文,按“寫景”、“敘事”給課文分兩部分。并按課后揭示,概括第二部分各自然段的段意。
【第3句】:結合上下文,試著理解課后2題中的句子,為下節課突破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第5句】:課上交流。
學生交流預習情況,自由發言。
【第1句】:說說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什么疑難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第2句】:經過努力,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
草原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并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重點: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團結互助。
難點:通過課文的描述體會“蒙漢情深”。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有關草原的風光、資料;收集其他表現民族團結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師準備:有關草原的歌曲。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1句】:導入
放騰格爾以草原為主題的歌曲,將學生引入草原高遠遼闊的境界。
同學們,我們曾隨著課文,一塊兒登上安徽黃山,欣賞黃山奇石;走進北國,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麗;來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飛向寶島臺灣,見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畫家,它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美麗壯觀、神奇的畫卷。
今天我們將跟隨老舍先生去領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那里獨特的民族風情。
【第2句】:初讀課文
關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將你收集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嗎?(學生交流資料)
課下,有些同學告訴老師說:我以讀過好多遍課文了,還用再讀嗎?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看看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學生讀書──提問題。(根據所提問題來決定回答方式)。
【第3句】:精讀課文
1.讀完課文,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美)
既然是美景,那就讓我們與老舍先生一起去參觀這美麗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自己的學習伙伴,自由組成參觀團,參觀完了再匯報,聽好參觀任務:
你們發現了哪些景物?
2.你們覺得哪些景物美?為什么?
3.你想怎樣匯報你的參觀結果?
教師引導:要完成參觀任務,先怎么辦?
( 自己讀,自己劃,有了意見、想法再和同學交流。)
當完成參觀任務后,你打算用怎樣的方式向所有的參觀隊員匯報你們的所得?
(可以朗讀,展示圖片、畫畫,編成詩歌、兒歌的方法。)
明白任務后,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任務進入到你最喜歡的草原參觀吧。
1.學生邊讀邊用各種方式表達對課文的理解,談體會,匯報感受到的美。
可重點引導以下幾處地方:
“羊群……大花”寫出了草原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變化之美!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流入云際”,一個“流”字將草原那具有鮮活生命力,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而“流入云際”則寫出了草原無邊無際的壯觀之美,這種境界給人的感覺是什么樣的?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自己讀──指名讀。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一個“吹”字則寫出了速度之快、動作之輕盈飄逸。
“群馬疾馳,襟飄帶舞……”遠望去,就像一條彩虹在向我們飛。
“歡呼聲、車聲、馬蹄聲”則又使靜靜的草原在我們的心中動起來了。
此時此刻,我們參觀者有怎樣的心情?高興、歡快。你能將這份喜悅讀出來嗎?
【第4句】:布置作業
陳巴爾旗草原美,同學們的描述也美,可更美的是我們蒙漢一家的情誼。課下請同學們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有關民族團結互助的`資料。
第二課時
【第1句】:導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參觀,我們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氣,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綠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第2句】:你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出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會“握手再握手”,才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是啊,“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你能將這段文章滿含深情地讀出來嗎?
【第3句】:課外延伸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民族團結互助的事情又何止這些呢?你還知道哪些?
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
【第4句】: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01草原教學設計三,草原,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