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咚咚鏘小班音樂教案 小班音樂咚咚啪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咚咚鏘小班音樂教案篇一
音樂可以給人快樂,可以讓人忘記煩惱,還可以帶走寂寞。總之,音樂雖然不是萬能,但和金錢一樣,沒有它萬萬不能。
除此之外,音樂還能造就天才。科學研究表明,音樂的波動能以生物電的形式影響人的記憶神經元,刺激大腦的神經回路,像架設橋梁一樣,它可以使大腦的神經元上的突觸數增加、軸突變粗,從而使大腦內的信息交換加快、思維能力增強,即記憶力增強、思考反應能力變快。
目標:感受音樂的節奏,能在唱到"咚咚啪"時做出相應的動作。
內容:音樂游戲------咚咚啪重點:喜歡做不同的"咚咚啪"難點:樂意跟上音樂一起做形式:集體準備:音樂過程:
2、誰看到我是怎么敲的?咱們一起試一下。
3、剛才,咱們做了一個"很大很大"的啪,現在做一個"很小很小"的"啪"。 你們想想,怎么樣做就是"很小很小"的啪呀?(再小小的,咚咚啪)4玩累了沒有、咱們一起休息一下吧!好了,伸個"大懶腰"吧!好舒服呀!咱們做一個"大懶腰"的咚咚啪,好不好?(大懶腰,咚咚啪)
4、剛才做了一個"大懶腰"的咚咚啪,走路時的"咚咚啪"怎么做?(走來走去、咚咚啪)
老師這也有些小朋友會做"咚咚啪"想不想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
他們做的好不好?咱們和他們比一比吧!你們準備好了嗎?那咱們開始吧!
1、剛才,小三班的小朋友做的真棒,現在,老師要請幾個小朋友來做一下,然后每個小朋友再請一個客人老師和你一起做。
2、咱們請所有的客人老師一起做,好嗎?(客人老師,咱們一起做,好嗎?)延伸:
幼兒創編其它的"咚咚啪"附:歌詞大懶腰,咚咚啪,大懶腰,咚咚啪,咚咚啪、咚咚啪,再小小地咚咚啪;走來走去、咚咚啪,走來走去,咚咚啪咚咚啪,咚咚啪,一起前進咚咚啪;跑來跑去跑來跑去咚咚啪,跑來跑去跑來跑去咚咚啪,咚咚啪、咚咚啪、我們轉個大圈咚咚啪。
咚咚鏘小班音樂教案篇二
1、感知小鼓和小鑼敲出的不同音色和節奏,初步學習分角色演唱歌曲。
2、借助敲鼓和鑼兩種樂器的動作,提示記憶歌詞,體驗鼓和鑼對話的情趣。
3、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理解歌詞,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4、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鑼和鼓各一只,歌曲圖譜一份,鋼琴伴奏以及“小企鵝”和“小老鼠打噴嚏”的音樂游戲。
1、導入活動師:寒冷的冬天來了,小企鵝們都要出來活動啦!(師幼跟琴練聲:小企鵝,鵝鵝鵝,搖搖擺擺愛唱歌,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師:哎呀,活動一下真舒服。讓我們輕輕回座位休息一下吧!小企鵝唱得真好聽,這么好聽的歌把誰引來了,瞧!(教師直接出示鼓)師:小鼓也想唱歌的,你聽!(教師敲:咚咚)
2、熟悉鼓的節奏師:小鼓是怎么唱歌的?(咚咚)哦,我敲小鼓咚咚(教師隨機出示圖譜1)我們一起看圖說,(師幼看圖說)加上動作來試試。
師:我們的小鼓除了會這樣“咚咚”的唱歌,還會唱更好聽的歌呢!小耳朵聽好了(教師敲)小鼓是怎么唱的?(指名說)師:小鼓究竟是怎么唱歌的,讓我們再來聽一聽。(教師再敲小鼓)師:小耳朵真靈!原來小鼓是這樣唱的(隨機出示圖譜2)讓我們看圖說一說。(師幼看圖說)師:把你們的小鼓敲起來!(加動作敲)
3、熟悉鑼的節奏師:這么熱鬧的鼓聲把誰給引來啦。(教師出示鑼)小鑼也想唱歌呢,聽好了,(教師敲鑼)小鑼怎么唱歌的?(指名說)師:哦,我敲小鑼鏘鏘。(直接邊說邊出示圖譜3)看圖試試,(看圖說)拿起你的鑼來敲一敲,(加動作敲)師:小鑼還想唱歌的,你們看!(教師直接出示圖譜4)誰會唱?(指名兩個幼兒)真能干!我們一起看圖試試。(師幼看圖說)小鑼拎起來試試(加動作敲、教師手指圖譜)
4、鼓和鑼合奏師:把前面的鼓也請過來一起試試。(看圖說)小鼓手敲的真好聽!(教師直接出示相同節奏譜5)讓我們一起把鼓和鑼敲起來吧!(敲一遍)師:真熱鬧,我們的鼓和鑼還會這樣唱呢!(教師邊敲邊說)|咚鏘|咚鏘|咚鏘咚咚|鏘—|它們是怎樣唱的?(指三名幼兒,教師接幼兒的話后面說)師:讓我們一起看圖說一說(師幼看圖說兩遍)誰來試一試(指名兩個幼兒)師:讓我們加上自己的動作試試。(加動作試)
5、學唱歌曲師:老師還能把它們唱出來,你們信不信?聽好了!(教師清唱一遍)好聽嗎?(好聽)來點掌聲啊(幼兒鼓掌)教師邊教邊唱一遍)師:讓我們看著一起來試一試。(師幼看圖唱兩遍)好、讓我們跟著琴聲來唱一唱。(彈琴,教師用點頭、嘴形暗示,手指圖譜)師:現在,我們把下面的節奏加上去唱,大家一起把鼓和鑼敲起來吧!(教師邊敲邊唱)師:這一半小朋友愿意做什么?(鼓)好,你們做鑼,我做指揮來一起試試。(教師注意手暗示)師:交換再來試試。(對半交換敲)
師:敲鑼打鼓真高興!讓我們聽著音樂跳起來吧!(聽音樂“小老鼠打噴嚏”做游戲)
通過簡易的圖譜讓幼兒認識節奏并學會打擊,幼兒掌握節奏之后。我再教整首歌曲,在歌曲的節奏部分用鑼和鼓來表達。
咚咚鏘小班音樂教案篇三
1、通過欣賞、理解童謠內容,萌發對小鼓的喜愛之情。
2、學習對童謠的理解、表現能力。
3、理解童謠內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誦童謠。
4、培養初步的知識經驗遷移和仿編能力。
5、理解童謠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6、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1、知識準備:
自由玩小鼓并聽小鼓的咚咚聲。
2、物質準備:
小鼓,多媒體設備,課件:開汽車、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圖片及聲音。
3、物質準備:
收集各種各樣的鼓,裝飾布置環境。
一、導入在《我的小鼓響咚咚》的音樂背景下帶幼兒拍手唱歌坐好。
提問:小朋友們,剛才你聽到歌詞里面有什么?
二、展開教育
(一)引導幼兒理解并學習朗誦童謠。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童謠。
2、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一遍童謠。
3、幼兒跟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
4、請個別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4人一組,分2-3組)
(二)引導幼兒仿編童謠的后兩句。
1、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根據6種圖片如:開汽車、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說出6種相應的象聲詞)提問:小鼓還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它做什么事情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呢?(當幼兒說出小鼓做的一種事情,教師出示相應課件圖片及聲音,請6個幼兒分別說出與6種聲音相應的象聲詞及做什么事情)
2、引導幼兒仿編童謠。
(三)根據以上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自由仿編童謠。
三、活動結束教師小結活動過程,帶幼兒把自己編的童謠帶回去給別的小朋友聽。
四、活動延伸幼兒在午睡時,同伴可以引導幼兒用關心他人,不影響他人的正確行為來表現。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積月累,潛移默化。
我的小鼓響咚咚我的小鼓響咚咚,我說話兒它都懂,我說小鼓響三聲,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呦呦,這不行,妹妹睡在小床中,我說小鼓別響了,小鼓說聲:“懂,懂,懂”!。
本節活動分三個環節。在學習童謠環節中,教師創設幼兒喜愛的“和小鼓做游戲”的情境,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學習童謠。幼兒能夠較深入地理解內容,體驗童謠的語言結構和韻律特點。在引導仿編過程中,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引導遷移生活經驗,幼兒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思維活躍、發言踴躍,快樂地完成了仿編學習。活動環節清晰,層層遞進,較好地實現了活動目標。
教師本身的示范引導作用不可忽視。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教師要學會大膽放開自己,讓自己充分為自己的教學活動服務。親切的態度,夸張的語態,優美的歌聲等等。這些都是一節好的音樂活動所必備的。
活動重點立足于“幼兒在理解詩歌內容,清晰、有表情地朗誦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仿編”。因此,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充分感受、理解童謠,體驗作品語言的結構形式、韻律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擴展想象,仿編童謠。小班仿編活動的特點是:只要求幼兒在原有詩文的基礎上換詞,通過改變某個詞來體現詩歌的'變化。在游戲的情境中學習仿編,更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征。因此,在活動中教師創設“和小鼓做游戲”的情境,運用直接示范朗誦和邊做動作邊朗誦的方式調動幼兒眼睛、耳朵等多種感官去欣賞和思考,從而更好地感受、理解童謠內容,體驗童謠的語言結構和韻律特點。在引導仿編過程中,教師運用“出示動作圖片,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說出象聲詞”——“根據動作和象聲詞仿編童謠的后兩句”——逐步過渡到“脫離圖片自由想象仿編”的模式,師幼互動積極有效,幼兒體驗到成功的愉悅,較好地完成了仿編目標。
咚咚鏘小班音樂教案篇四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跳咚咚咚》幼兒園大班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感受心臟的跳動。
2、用言語、動作表現心跳和心臟的部位。
3、了解保護心臟。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恰當的詞匯進行描述。
心跳“咚咚咚”課件、鼓一個、心型卡片若干張。
1、心跳舞蹈
(1)聽迪高樂曲,跳“兔子舞”。
(2)把手放在心臟處,感受心臟快速、劇烈的跳動。
2、心跳“咚咚咚”
(1)怎樣表現心臟的跳動?
(2)用象聲詞(咚咚咚、撲通撲通)用身體語言、拍手、跺腳表現心臟的跳動。
3、心臟什么樣
(1)心臟什么樣?心臟對身體的作用?
(2)觀察心臟圖片,了解心臟構造。
4、誰的心臟跳的快,誰的心臟跳的慢。
我們的心臟有時跳的快,有時跳的慢,看看圖片中的人,誰的心臟跳的快,誰的心臟跳的慢。
(1)觀看課件(拍球、打羽毛球、睡覺、看書、游泳)
(2)通過圖片了解運動能使心臟跳動頻度加快。
(3)心臟如果跳的太快,它會難受,怎樣讓心臟更健康?
5、學習兒歌《小小心臟功勞大》
小小心臟功勞大,輸送血液全靠它。
要想讓它更健康,常吃水果和蔬菜。
適當鍛煉和休息,它會變得更強壯。
6、和心臟寶寶玩游戲
玩法:
幼兒手持心型卡片,當教師快速敲鼓并大聲喊:“心臟寶寶跳起來了”,幼兒則快速跳動,當鼓聲放慢速度教師喊:“心臟寶寶休息了”,幼兒則快速坐回原位。
7、結束活動
做小鳥飛動作,離開活動室。
本次活動的重點應該是認識心臟及其作用,活動中我出示了心臟的圖片,并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心臟,進而引出它的作用,總結心臟的作用是把血液送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地方。在第一部分導入的時候我引導他們了解心臟的位置,第二部分為“大家一起來跳舞”,隨歡快的音樂自由地舞蹈。
最后總結:心臟非常重要,如果跳的太快,或者很慢很慢它都會難受,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心臟。這樣動靜結合的教學孩子們還是很樂意接受的。
幼兒在用語言和肢體動作表現心臟的跳動的時候還沒有完全領會。只是重復其他幼兒的語言和動作。
咚咚鏘小班音樂教案篇五
1.學唱歌曲,感受樂曲歡快的氣氛。
2.體驗節日的快樂。
4.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1.小鑼、小鼓若干;音樂;2.有玩小鑼、小鼓的經驗。
一、引出主題:
說說我們怎樣慶祝新年?在新年里小朋友們會干什么?
二、玩鑼鼓:
出示鑼鼓,提問:這是什么?怎么玩?
以"咚咚鏘"的旋律為背景音樂。
1.請幼兒個別幼兒上來敲敲小鼓。
2.兩人自由結對地進行敲打。
3.幼兒邊玩邊念兒歌。
1.跟著老師敲出的節奏進行念兒歌2.幼兒拍出節奏3.隨歌曲音樂,用拍腿和跺腳來表示鑼和鼓的節奏。
4.學唱歌曲引導幼兒跟著老師歡快的演唱。
還可以分成小鼓、小鑼兩組進行演唱。
5.表現歌曲,體驗過節的快樂。
咚咚鏘小班音樂教案篇六
一次飯吃好后請幼兒自己去放碗時的驚奇發現。有兩三個幼兒一起去放碗,這幾位寶寶居然拿著手中的碗勺進行敲打起來、、、、、、敲的孩子越來越多并表現的特別開心,從中也帶動了吃飯很慢的幼兒吃的快多了,目的也是為了參加他們的這一發現。為了讓托班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吃中飯時也快一些,我設計了此活動《叮叮咚咚》。
1、鼓勵幼兒跟著教師和同伴一起敲敲玩玩。
2、在游戲中體驗敲打碗勺的樂趣。
重點:樂意與同伴一起玩敲打游戲。
難點:主動去嘗試敲打碗勺。
碗、勺子、背景音樂
1、情景導入:用遮擋板擋住所有的材料,以引導幼兒的好奇。(小朋友想知道擋板后面有什么嗎)
2、在遮擋板中逐一出示孩子們熟悉的勺子、碗并用動物的口吻與小朋友打招呼問好:(小寶貝們,你們好,認識我們嗎?我們可很喜歡你們哦)
3、教師在擋板后面進行敲打,并要求幼兒拍手、頭、腿等形式與教師進行互動。
4、教師把擋板拿掉,再次敲打并引導幼兒跟著教師的節奏進行變換。
5、教師把材料擺放到每一張桌子上,請幼兒進行嘗試(教師應觀察即使引導幼兒進入游戲,體驗快樂的敲打)
此活動借助了幼兒非常熟悉的碗與勺,平時他們在家中可能很少的去體驗敲打碗勺。而且現在很多剛入園的寶寶都對吃飯不感興趣,通過次活動讓幼兒對主動去使用碗勺,并樂意的自己去完成吃飯的過程。
咚咚鏘小班音樂教案篇七
1、感知小鼓和小鑼敲出的不同音色和節奏,初步學習分角色演唱歌曲。
2、借助敲鼓和鑼兩種樂器的動作,提示記憶歌詞,體驗鼓和鑼對話的情趣。
鑼和鼓各一只,歌曲圖譜一份,鋼琴伴奏以及“小企鵝”和“小老鼠打噴嚏”的音樂游戲。
1、導入活動師:寒冷的冬天來了,小企鵝們都要出來活動啦!(師幼跟琴練聲:小企鵝,鵝鵝鵝,搖搖擺擺愛唱歌,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師:哎呀,活動一下真舒服。讓我們輕輕回座位休息一下吧!小企鵝唱得真好聽,這么好聽的歌把誰引來了,瞧!(教師直接出示鼓)師:小鼓也想唱歌的,你聽!(教師敲:咚咚)
2、熟悉鼓的節奏師:小鼓是怎么唱歌的?(咚咚)哦,我敲小鼓咚咚(教師隨機出示圖譜1)我們一起看圖說,(師幼看圖說)加上動作來試試。
師:我們的小鼓除了會這樣“咚咚”的唱歌,還會唱更好聽的歌呢!小耳朵聽好了(教師敲)小鼓是怎么唱的?(指名說)師:小鼓究竟是怎么唱歌的,讓我們再來聽一聽。(教師再敲小鼓)師:小耳朵真靈!原來小鼓是這樣唱的(隨機出示圖譜2)讓我們看圖說一說。(師幼看圖說)師:把你們的小鼓敲起來!(加動作敲)
3、熟悉鑼的節奏師:這么熱鬧的鼓聲把誰給引來啦。(教師出示鑼)小鑼也想唱歌呢,聽好了,(教師敲鑼)小鑼怎么唱歌的?(指名說)師:哦,我敲小鑼鏘鏘。(直接邊說邊出示圖譜3)看圖試試,(看圖說)拿起你的鑼來敲一敲,(加動作敲)師:小鑼還想唱歌的,你們看!(教師直接出示圖譜4)誰會唱?(指名兩個幼兒)真能干!我們一起看圖試試。(師幼看圖說)小鑼拎起來試試(加動作敲、教師手指圖譜)
4、鼓和鑼合奏師:把前面的鼓也請過來一起試試。(看圖說)小鼓手敲的真好聽!(教師直接出示相同節奏譜5)讓我們一起把鼓和鑼敲起來吧!(敲一遍)師:真熱鬧,我們的鼓和鑼還會這樣唱呢!(教師邊敲邊說)|咚鏘|咚鏘|咚鏘咚咚|鏘-|它們是怎樣唱的?(指三名幼兒,教師接幼兒的話后面說)師:讓我們一起看圖說一說(師幼看圖說兩遍)誰來試一試(指名兩個幼兒)師:讓我們加上自己的動作試試。(加動作試)
5、學唱歌曲師:老師還能把它們唱出來,你們信不信?聽好了!(教師清唱一遍)好聽嗎?(好聽)來點掌聲啊(幼兒鼓掌)教師邊教邊唱一遍)師:讓我們看著一起來試一試。(師幼看圖唱兩遍)好、讓我們跟著琴聲來唱一唱。(彈琴,教師用點頭、嘴形暗示,手指圖譜)師:現在,我們把下面的節奏加上去唱,大家一起把鼓和鑼敲起來吧!(教師邊敲邊唱)師:這一半小朋友愿意做什么?(鼓)好,你們做鑼,我做指揮來一起試試。(教師注意手暗示)師:交換再來試試。(對半交換敲)
師:敲鑼打鼓真高興!讓我們聽著音樂跳起來吧!(聽音樂“小老鼠打噴嚏”做游戲)
咚咚鏘小班音樂教案篇八
鼓,是中國常見的打擊樂器,構造簡單,品種繁多,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叮叮咚咚的撥浪鼓,晃啷晃啷的鈴鼓,圓圓肚子的小紅鼓,此類樂器更因其外形可愛、聲音悅耳、節律感強等特點而深受幼兒的喜愛。童謠《我的小鼓響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響咚咚》。由于歌曲曲調優美,歌詞詼諧有趣,又具有關心他人的含義,游戲時不妨礙他的教育意義,許多版本的幼兒園教材中都使用過。今天,我們展示給大家的是小班語言文學活動———仿編童謠。活動重點立足于“幼兒在學習、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仿編”。使幼兒在體驗優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時,通過與同伴、教師之間的互動,發展想象力、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1、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欣賞、理解童謠內容,萌發對小鼓的喜愛之情。
2、知識與能力目標:發展對童謠的理解、表現能力。
3、技能目標:理解童謠內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誦童謠。
4、創造力培養目標:培養初步的知識經驗遷移和仿編能力。
1、知識準備:幼兒自由玩小鼓并聽小鼓的咚咚聲。
2、物質準備:小鼓,多媒體設備,課件:開汽車、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圖片及聲音。
3、物質準備:收集各種各樣的鼓,裝飾布置環境。
一、導入
在《我的小鼓響咚咚》的音樂背景下帶幼兒拍手唱歌坐好。
提問:小朋友們,剛才你聽到歌詞里面有什么?
二、展開
(一)引導幼兒理解并學習朗誦童謠。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童謠。
2、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一遍童謠。
3、幼兒跟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
4、請個別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4人一組,分2—3組)
(二)引導幼兒仿編童謠的后兩句。
1、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根據6種圖片如:開汽車、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說出6種相應的象聲詞)
提問:小鼓還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它做什么事情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呢?(當幼兒說出小鼓做的一種事情,教師出示相應課件圖片及聲音,請6個幼兒分別說出與6種聲音相應的象聲詞及做什么事情)
2、引導幼兒仿編童謠。
(三)根據以上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自由仿編童謠。
三、結束
教師小結活動過程,帶幼兒把自己編的童謠帶回去給別的小朋友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