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篇一
1、培養默讀能力。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一、閱讀資料,提示課題
1、學生閱讀課后資料袋。激發學生的興趣。
2、出示課題:中國國際求援隊,真棒!(指導學生用驕傲的語氣讀出來。)
3、師:你們想知道這篇通訊是怎樣報道中國派出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嗎?就請繼續閱讀課文吧!
二、整體感知
1、師指名學生閱讀提示,并分組議議閱讀要求。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師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
(1)練習默讀課文,讀通讀準課文。
(2)讀一讀,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想想這篇課文里有哪些好詞好句。鼓勵學生使用跳讀的方法。
三、討論與交流
1、交流自讀疑難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嗎?生匯報。
2、重點討論交流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補充。
首先,地震發生后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救災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災不行嚴重,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中仍然堅持救災,體現了人道主義和犧牲精神。)
最后,救援隊在搜索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高超的救援技術使得救援成功)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不最喜歡的地方。
2、展示:學生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其他同學參與評價。
3、齊讀課文。
五、綜合拓展
1交流:與同學交流,你知道中國救援隊的其他事情嗎?
(1)小組交流。
(2)班級交流。
2教師小結。
3課后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詞句段進行摘抄,養成積累的習慣。
六、板書設計
速度快
不怕危險 真棒!
援救技術高超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篇二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師生共同搜集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通過資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今天是幾月幾日?你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日子嗎?(學生回顧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是啊,去年的今天,我國四川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大地震,造成69225人死亡,374640人受傷,它給我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同學們,當地震發生以后,你們想想,那里的人們最希望什么?(得到幫助)是啊,在那場大地震中,出現了許多救援組織和自愿者,其中就有我們的中國國際救援隊。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講述的就是我國的國際救援隊到阿爾及利亞北部地區的地震災區救援的真實故事。
板書課題: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了解“中國國際救援隊”(閱讀課文后面的資料袋內容):2002年初,我國政府根據地震救援的需要,成立了一支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這支救援隊由地震專家、工程兵部隊、醫務人員組成,共200多人。他們配備了一流的設備,按照國際標準進行了嚴格的訓練。
二、初讀課文,粗知大意。
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并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用筆劃出讓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交流回答問題: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課件填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三.品讀,感悟。
我們的中國國際救援隊棒在哪里?小組討論、交流。
交流匯報,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的文字,理解體會。
文字1:經過14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中國國際救援隊到達阿爾及利亞首都。他們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布邁爾代斯。來到這座城市,展現在救援隊員面前的是一片悲慘景象:房倒屋塌,失去親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氣中彌漫著尸體腐爛后散發的臭氣。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疊餅狀”,加上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給救災工作造成很大困難。
(1)自由讀,從中體會到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速度快???? 不怕危險)
(2)同學們想不想看看地震發生的現場?(看圖片)
(3)看到這悲慘的場景,你想說點什么?
(4)再次有感情地朗讀。
(1)自由讀,看看隊員們是怎么做的?
(2)進入情境體會隊員們為什么這樣做?他們在想什么?
當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的時候,他在想。
當隊員細心地捕捉著廢墟發出的聲音的時候,他在想。
當……的時候,他們在想。
文字3:當時氣溫高達34攝氏度,隊員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隊員們仍然堅持戰斗。
(1)學生讀,談感受。
(2)再讀。
(3)面對這樣的國際救援隊,你想說些什么嗎?生自由發表感受。
(4)千言萬語化作一句由衷話:“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文字4:雖然這個地方不屬于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負責范圍,但為了搶救孩子的生命,中國國際救援隊還是派出部分隊員前往救援。他們帶著搜索犬“超強”在廢墟中來回搜索。突然,“超強”沖著一條水泥板夾縫狂吠不止,大家興奮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救援隊員在“超強”的引導下,看到了廢墟中有一只隱隱活動的胳膊。經過一番緊張的援救,在廢墟中掙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終于被救了出來。
(1)真棒,不僅表現在這些普通隊員的身上,連搜索犬——一個國際救援隊的特殊隊員“超強”,也表現得讓人交口稱贊。
(2)讀一讀,看看它有哪些不俗表現?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2)指名說。
文字5:“中國萬歲!”這是阿爾及利亞群眾在送別中國國際救援隊時,發自內心的祝愿。
(1)所以在送別時,前來送行的阿爾及利亞群眾又送上了他們真誠的祝愿:投影出示課文第一段:(學生齊讀)
(2)再讀體會。
四、回顧前文、感悟文情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解決提出的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還有什么疑問?
3、看課件解決問題。
五、圖片賞析,結束全文
1、這就是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不僅在阿爾及利亞,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有隊員們的身影出現。下面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他們的風采吧!(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圖片)
2、學生看圖片。
3、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這些可親可敬的隊員們說吧?(學生表述)
你們說是什么?
學生齊: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板書設計
28、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速度快?? 一下飛機……就趕往
一下車……就迅速投入
不怕困難? 臭氣?? 高溫
不怕危險 余震
援救技術高超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篇三
了解中國國際救援隊這一組織。
學會簡要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體會作者對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贊美之情。
體會作者對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贊美之情。
學會簡要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回憶本單元單元主題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讀“資料袋”,了解“中國國際救援隊”這一組織機構。
引導學生讀“自讀提示”,明確自讀本文的方法和要完成的問題。
學生帶著問題默讀。
在默讀時要求學生勾畫敘事要素的關鍵詞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全班交流第一個問題: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進行交流的時候,引導學生認識到,在文中找到事情的六個要素,簡要概括事件的經過,串聯起來就是對文章內容的概括。
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區別復述和概括的區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概括事件的經過。
學生充分發言。
交流的時候,引導學生注意,作者想要通過文章表達的感情就是他寫這篇文章的目的,這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學生充分發言。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時候,抓住文中感情最為充分的段落來指導。一方面,引導學生內心要滿載著和作者一樣的感情來讀;另一方面,要講究一定的技巧,比如,抓住最能體現這種感情的詞語重讀。
學生廣泛試讀。
學生齊讀。
老師范讀。
學生齊讀。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全篇課文。
引導學生與人交往,建立友好情誼。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篇四
1、課前布置學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識,以及地震給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災難的事例。
2、本課是一篇通訊,教師在教學時不必過多地向學生講授通訊的文體知識,但可以在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熟悉通訊的閱讀方法。例如,可以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寫的是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課文中最主要的信息。這一次的閱讀要求是宜粗不宜細,鼓勵學生使用跳讀的方法。
3、再次默讀課文,教師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這個問題要求學生通讀全文后,抓出與問題有關的信息:首先,地震發生后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救災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災嚴重,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中仍然堅持救災,體現了人道主義和犧牲精神);最后,救援隊在搜索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高超的救援技術使得救援成功)。這些內容學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師可以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補充。
4、在清楚課文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一下新聞文體的語言特色。新聞的語言要求客觀、準確、樸實、簡潔,盡量讓事件本身說話,作者的觀點就在事件的敘述當中。這篇通訊雖然也有抒情、議論,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觀報道中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讀中加以體會,并在平時閱讀報紙時,增加獲取信息的能力。
5、課文后的資料袋介紹的是中國國際救援隊,可以在教學課文前作為新聞背景來閱讀,增加對這一組織的了解。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篇五
1.培養默讀能力。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
在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熟悉通訊的閱讀方法。鼓勵學生使用跳讀的方法學習。
二課時。
1.學生閱讀課后資料袋。激發學生的興趣。
2.出示課題:中國國際求援隊,真棒!(指導學生用驕傲的語氣讀出來。)
3.師:你們想知道這篇通訊是怎樣報道中國派出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嗎?就請繼續閱讀課文吧!
1、師指名學生閱讀提示,并分組議議閱讀要求。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師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
(1)練習默讀課文,讀通讀準課文。
(2)讀一讀,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想想這篇課文里有哪些好詞好句。鼓勵學生使用跳讀的方法。
1.交流自讀疑難。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嗎?生匯報。
2.重點討論交流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補充。
首先,地震發生后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救災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災嚴重,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中仍然堅持救災,體現了人道主義和犧牲精神。)
最后,救援隊在搜索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高超的救援技術使得救援成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不最喜歡的地方。
2.展示:學生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其他同學參與評價。
3.齊讀課文。
1.交流:
與同學交流,你知道中國救援隊的其他事情嗎?
(1)小組交流。
(2)班級交流。
2教師小結。
3課后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詞句段進行摘抄,養成積累的習慣。
作業:抄寫生字,朗讀課文。
中國國際救援隊
速度快
不怕危險 真棒!
援救技術高超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篇六
1、知識目標:在本節課的學習中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通過資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3、情感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教學重難點: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相關閱讀資料一份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地球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真像一位慈祥的母親,源源不斷地給予我們豐富的資源。然而,一些無情的自然災害像一個個巨大的黑洞時時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吞噬著我們的家園。地震便是危害性最強的一種。現在,就讓我們借助一張張圖片來走進地震現場:(課件播放地震組圖)
師:此時此刻,受災的國家,被廢墟掩埋的生命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生: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幫助。
師:是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隨著一支中國國際救援隊走進位于非洲北部的阿爾及利亞地震重災區,去聆聽一句贊嘆:中國救援隊,真棒!
師:讓我們一起來叫叫他們的名字——多么響亮的名字!
(課件展示4幅圖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颯爽英姿!
師:同學們,通過課前閱讀、搜集,你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誰來簡要的說一說。(生發言略)
師:是啊,多么年輕的隊伍,多么令人稱贊的業績,成立短短三年的時間里,多次成功完成救援任務,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博得人們一次又一次衷心的贊美——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板書“真棒”)中國國際救援隊到底棒在哪里?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目睹他們的出色表現吧!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中的學習要求自由的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課件出示難讀的詞語,指名朗讀、齊讀。
3、同桌之間輪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相互正音。
4、師:默讀有助于我們思考,請同學們再次帶著詞語,帶著疑問走進課文,看看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嘗試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來概括。
生:嘗試概括課文內容(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說)
根據學生發言小結:2003年5月21日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中國國際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
三、了解地震帶來的災害。
1、教師以播報的形式,邊用課件展示相關圖片,邊朗讀第二段。
師:目睹了這一幕幕,此時此刻,你心里在想什么?想說什么?
生:我想說地震真是太厲害了,給人類帶來這么大的災難。
生:我在想那里的人們太可憐了,他們怎么生活呀!
生:我想說要是能預防地震那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
3、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多讀讀,再用心體會體會吧。
四、細讀探究,交流悟情。
1、(嘗試以記者的身份進行播報)
師:讓我們也來當回記者跟隨中國國際救援隊員到達阿爾及利亞地震現場去看看吧!誰來現場報道一下此時最想告訴大家的消息。
(指名“報道”,實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朗讀)
2、體會救援隊的“真棒”。
(一)、體會救援隊的真棒
(1)、速度快。
(2)、不顧危險,不怕困難
(3)工作細致
師:同學們知道搶險救災最重要的是什么嗎?
(生有些為難,師提醒學生去看看可后的資料袋,生恍然大悟)
生:要快速投入。
師:對,時間就是生命,刻不容緩呀。
師:作為現場報道的記者,你從這些救援隊員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覺救援隊員的速度非常快。
師:請你說說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1:震后中國政府立即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由30人組成的救援隊。
生2:他們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布爾代斯。
生3: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課件出示句子:(他們一下飛機。。。。就。。。一下車,就。。。。)
指名讀,齊讀。
生:這也可看出他們不怕困難,不怕危險。
小結板書:不怕困難,速度快。
師:老師也有這樣的體會,請接著談談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了什么?
生:我還從課文的這幾句話體會出了當時的情況十分糟糕,救援隊員面臨的困難很大。(生讀句子:)
師:咱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齊讀)
師:此時,你還有哪些新的感受?
生:我從(散發的臭氣,“疊餅狀”,余震還在不斷發生)感覺到危險可能隨時再次發生。(課件出示句子)
(出示句子:有的。。。。。有的。。。。。)
師:當你看到這一切,你心里怎么想?
生:我想救援隊員們當時一定很著急,想盡快搜救。
生:我看出他們搜救時很仔細。
生:我體會到他們責任感很強。
讓我們再細讀這幾句話,想想他們這樣做時心里在想什么?
課件出示:(當。。。。當。。。。。)
生:當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的時候,他們在想:我們一定要盡可能地搜救,不放過每個角落。
生:當隊員細心地捕捉著廢墟發出的聲音的時候,他們可能在想: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全力以赴。
生:我們一定要努力,力爭能搜救出幾個幸存者。
師:你們的想法真是深刻,我想這一定能代表救援隊員此時的心聲。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當時的精彩瞬間吧!
(出示救援圖片,感受救援的場面)
生:觀眾朋友,你們知道嗎?當時氣溫高達34攝氏度,隊員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隊員們仍然堅持戰斗。
(課件出示這段話)
師: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可親可敬的隊員說些什么?
生:救援隊的叔叔阿姨們,你們真是好樣兒的!
生:救援隊員們,你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生:你們真了不起!
生:我為你們自豪!
生1:你們是我們的驕傲,我們因你們而自豪!
生2:真棒!
生3:中國因你們而精彩。
生4:中國為你們而喝彩。
生5:我們將來也要像你們一樣為國爭光!
師: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指讀課題)
讓我們懷著深深的敬意來讀讀這段話,再次感受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出色表現吧!齊讀第三自然段。
(二)感受“搜索犬”的棒
師:真棒!不僅表現在這些普通隊員的身上,連搜索犬——一個國際救援隊的特殊隊員超強也成為人們交口稱贊的救災明星。
1、請自由讀讀課文第4自然段,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現?
生默讀,劃相關的句子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搜索犬“超強”的杰出表現?從它的身上體會到什么?
師:“超強”之所以能有這么超強的本領,與救援隊平時對它嚴格的訓練是分不開的。
3、課件出示搜索犬圖:讓我們來看看這位特殊的隊員吧!
五、感受成功的喜悅。
師:讓我們一同感受中國國際救援隊成功的喜悅吧!
大聲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難怪,阿爾及利亞人民這樣說(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也難怪,聯合國的官員這樣評價(課件展示)
六、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實物投影出示搜集的關于救援隊的其他感人事跡。
師:現在,你又有哪些新的感受或想法,想對救援隊員們說說嗎?
(生發言略)
師總結:是啊,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的贊嘆——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課后反思: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是一篇通訊報道,也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介紹了中國國際救援隊在阿爾及利亞認真、忘我的救援經過。這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成功之處:
一、創設了讀書氛圍
我們的漢語言文字特別具有靈性,語言凝練而意蘊豐厚。《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3-4年級學段則要求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其訓練的主要方式應是以讀書為主,讓學生通過多讀來感悟文章內容,教學中,學生先自由讀文,整體感知;又默讀思考,細致領悟;接著略讀,圈劃出文中最能打動自己的句子,品讀升情。并且創設記者這一身份去朗讀,去感悟,學生的興趣濃厚,學習效果好。
二、教給了讀書方法
針對通訊報道的文體,結合略讀課文的課型,教學中,教師沒有過多地向學生講授通訊的文體知識,而是引導學生習得通訊的閱讀方法,如默讀使學生明白課文寫的是何時、何地、何人的何事;建議學生默讀,提示學生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鼓勵學生跳讀,快速搜集、處理信息。整個課堂,師生雙邊活動始終遵循“習得方法”來展開,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不足之處是作為略讀課文,自己對學生還是扶的多,放的少。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這是今后應該改進的。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篇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師生共同搜集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
2.通過資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情感目標: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之情,產生對中國國際救援隊的敬佩、贊美之情。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進行介紹。
3.中國國際救援隊于2003年5月赴阿爾及利亞參加國際地震災害搶險救援行動,圓滿完成了任務,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目睹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出色表現吧。
1.根據“閱讀提示”中的學習要求,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同桌之間輪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相互指正。
3.朗讀展示:誰愿意讀哪段便站起來朗讀。
1.認真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畫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動的語句,反復讀一讀,簡要寫出讀書收獲,把不明白的詞語或句子畫出來。
2.小組內同學互相交流讀書收獲,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向他人請教。
3.集體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總結收獲,如文章內容、思想感情、表達方法等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討論。
4.在阿爾及利亞參加國際救援工作的38支隊伍中,只有中國和法國救援隊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贊揚。請你們也來稱贊稱贊我們的國際救援隊,把你的贊譽之詞寫在黑板上。教師引導學生整理后誦讀。
1.帶著對中國國際救援隊的敬佩、贊美之情再來讀讀課文。
2.同桌練習講述中國國際救援隊在阿爾及利亞的.救援行動。
3.把自己喜歡的詞語句段抄寫在讀書筆記中。
1.這就是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不僅在阿爾及利亞,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有隊員們的身影出現。下面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他們的風采吧!
2.學生看圖片。
3.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這些可親可敬的隊員們說吧?
(學生表述)
4.教師小結:是啊,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地贊嘆?
(學生齊: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篇八
1、培養默讀能力。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1、師指名學生閱讀提示,并分組議議閱讀要求。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師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
(1)練習默讀課文,讀通讀準課文。
(2)讀一讀,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想想這篇課文里有哪些好詞好句。鼓勵學生使用跳讀的方法。
1、交流自讀疑難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嗎?生匯報。
2、重點討論交流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補充。
首先,地震發生后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救災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災不行嚴重,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中仍然堅持救災,體現了人道主義和犧牲精神。)
最后,救援隊在搜索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高超的救援技術使得救援成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不最喜歡的地方。
2、展示:學生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其他同學參與評價。
3、齊讀課文。
1交流:與同學交流,你知道中國救援隊的其他事情嗎?
(1)小組交流。(2)班級交流。
2教師小結。
3課后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詞句段進行摘抄,養成積累的習慣。
28、中國國際救援隊
速度快
不怕危險 真棒!
援救技術高超
在學習本課時,我主要圍繞兩個問題來展開,第一是: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第二: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中國國際救援真棒?在回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我給了學生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的提示,學生們很快就概括出了文章的內容。在解決第二個問題時候,主要讓學生充分的朗讀的基礎上來談談自己的觀點。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篇九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略讀課文,由一篇通訊改寫而成。這個單元圍繞國際理解和友誼,側重從各國人民之間的和平相處、友好幫助和深情厚誼入手,強調全球如家的意識。前兩篇課文《一面五星紅旗》、《賣木雕的少年》都是寫外國人幫助中國人的故事,《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在整個事件的報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總體介紹,又有細節的描寫,有助于學生學習此種類型的寫作方法。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結合5.12地震救援實際,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體會理解和幫助是雙邊的;二是繼續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和學習文本詳略得當、事例鮮明的寫作特點。
二、說程序
(一)實際情景導入
2、請同學們展示交流中國救援隊在四川地震中所展開的救援行動的圖片。
3、根據圖片和在近期對四川地震中,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行動說說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出學生的一致稱贊: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4、師述:中國國際救援隊不僅在救助自己國家的同胞時表現出了英勇的一面,在2003年5月赴阿爾及利亞參加國際地震災害搶救任務中,更是以出色的表現贏得了當地人民的一片贊譽。
5、板書補充課題: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請學生再用驕傲的語氣讀兩遍。
6、因為中國國際救援隊阿爾及利亞在有著出色的表現,媒體對此事做了報道。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去目睹一下中國國際救援隊在阿爾及利亞的地震援助中是怎樣表現的,為什么被大家稱贊為真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多媒體出示閱讀提示,指名讀,讓大家明確閱讀要求。
2.分小組讀課文,相互評價指正,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請用跳讀的方法瀏覽課文,說說課文寫的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哪些人、主要寫了什么事。
(三)直觀切入,感悟隊員迎難而上。
自由讀課文,找出描寫災后環境的語句:“房倒屋塌,失去親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氣中彌漫著尸體腐爛后散發的臭氣。倒塌后的房屋大多呈疊餅狀,加上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給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難。”
多媒體出示地震過后房屋倒塌,殘垣斷壁,一片廢墟,尸體發臭,在劫難中逃生的人無家可歸的圖片。通過真實的畫面和哀挽的音樂,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無情,現實的殘酷。引導學生一層更深一層的用低沉、舒緩的語氣朗讀。
1、指名讀,讀出沉痛的語氣,其他同學看圖片。問:你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這樣的場面用什么詞來形容?(悲慘)
2、小組讀,讀出悲慘的語氣,用圖文對照讀。出示:“加上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給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難。”你感受到的僅僅是悲慘嗎?(險惡)
3、全班讀,讀出沉重悲慘的語氣。適時煽情點撥:在這種情況下,受災的群眾是多么需要幫助啊,我們國家的救援隊以超常規的速度來到了災區,在地震的廢墟上奮戰了七天七夜。
(四)深入學習,感知隊員救援細節。
1、小組讀課文,合作學習。要求:細讀課文2、3自然段,找出描寫隊員展開救援的句子,把你最受感動的句子畫下來。
2、全班交流,通過學生的匯報,抓住重點語句體會救援隊員人道主義的救助。
1 “造成兩千二多人死亡,一萬多人受傷。震后,中國政府立即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由30人組成的救援隊。”
此處可抓住一系列數字的對比,了解災情的嚴重。再結合詞語“立即”,明確時間緊,任務重,中國政府對他國有難時采取了積極的救援行動。
a、“他們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布邁爾代斯。”“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從兩個帶有關聯詞“一……就……”的句子,體會到:為了救災,隊員們爭分奪秒沒有絲毫懈怠,顧不上休息就立即趕赴災區。
b 、“有的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細心地捕捉著廢墟里發出的聲音;有的隊員操作液壓鉗,剪斷縱橫交錯的一根根鋼筋,搜尋著壓在廢墟下的幸存者……”
通過“有的……有的……”,感悟隊員們分工明確,訓練有素,任務繁重。讓學生們在這句中找出表示動作性的詞:“搜索、捕捉、剪斷、搜尋……”來談談感受。
c、“當時氣溫高達34攝氏度,隊員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隊員們仍然堅持戰斗。”
問:你覺得哪些詞應重讀,請注上重點符號,試著讀一讀。然后指名讀,齊讀,讓學生從“高達34攝氏度”、“厚厚的”、“浸透了”等詞語中領會隊員不怕困難,不怕危險,堅持戰斗。
小結:隊員們在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中仍然堅持救災,在國際友人面前很好的體現了人道主義和犧牲精神。這種愛已超越了種族,沒有了國界,這就是人道與博愛。
(五)交口稱贊,中國救援隊真棒。
1、出示詞語:交口稱贊??? 請同學們說說這個詞的意思,再在課文中找到稱贊的原因和稱贊的內容。
2、全班交流:阿爾及利亞人民在稱贊誰?怎樣稱贊的?僅僅是那條犬嗎?
3、學習中出示句子:“雖然這個地方不屬于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負責范圍,但為了搶救孩子的生命,中國國際救援隊還是派出部分隊員前往救援。”
重點突出關聯詞語 “雖然……但……還是……” 在討論中理解中國國際救援隊以救援為中心的國際大愛精神。
4、教師小結:在整個救援行動中,只有中國和法國救援隊救出了遇難者,阿爾及利亞人民對我國救援隊說什么?(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你想對我國的救援隊說什么?(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5、粗略學習課文寫作方法:在今后的作文中,同學們也可以才用先總體描述,再通過具體的事例詳細介紹說明的方法。
(六)大愛無國界,感悟國際人道主義
1、中國國際救援隊不僅阿爾及利亞得到了盛譽,在其他國家救援任務中也有著出色的表現。在教師展示多媒體資料:2003年12月26日赴伊朗地震災區救援;中國國際救援隊2004年12月30日赴印尼海嘯重災區開展救援等圖片。
2、情感交流:看了這些圖片,我們每個人都被這英勇無畏的大愛精神所感動,你想對中國國際救援隊說什么?(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3、“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我國的老話。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發生了8級大地震,受災群眾幾十萬,有不少群眾被埋在廢墟下,他們是多么渴望見到明媚的陽光,多么渴望能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啊。中國派出了解放軍軍人,中國國際救援隊也全體出動以專業的救援拯救我們的同胞。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國家無私的對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看,他們的救援隊也來了。
(播放各國救援隊在震區展開援救圖片。)
4、看了這些圖片,你又想對他們說什么呢?(俄羅斯救援隊,真棒!日本救援隊,真棒! 韓國救援隊,真棒! 新加坡救援隊,真棒!)
5、師小結: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它超越了國界,也沒有了種族,是愛撫平了傷痛,給了我們在艱難中繼續活下去的勇氣。讓我們給予災區人民更多的關愛,祈禱他們早日重建美好家園。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案篇十
這篇課文寫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本課的學習目標是:一是讀懂課文內容,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體會理解和幫助是雙方的;二是繼續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這篇課文我是分下面幾個部分進行教學的:
一、引導學生讀課題質疑,“中國國際救援隊”是指什么?請你們閱讀課文后面的“資料袋”,了解一下中國國際救援隊建立的時間及作用。
二、“真棒”是什么意思?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分別是什么?(學生初讀課文)
三、“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學生精讀課文,這部分的教學是本課的重點,)
從學生的表現來看,并不令人滿意,本節課并不成功。一是學生概括能力不強,不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二是往往不能找到關鍵的語句或詞語來說明問題,如“迅速投入救援工作”,“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等;三是學生不能真正體會救災的重要性與及時性,不能真正理解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救援隊的感激以及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情境創設太單薄,僅僅靠嘴皮子,不容易感染學生。地震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地震的混亂場面,自然就不知道援助的重要性。缺少了地震的情境創設,當然就不容易打動學生的內心了。如果沒有條件使用多媒體創設情境,那也應該找幾張有關地震的圖片,讓學生見識見識。
二、語言不精煉,表達方式不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如,語速太快,容易給學生以緊張感;“‘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如果換成“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這樣提問,也許更能促使學生理解課文。
三、重點語句沒有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或朗讀。如,“來到這座城市,展現在救援隊員面前的是一片悲慘景象:房倒屋塌,……,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