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班音樂活動教學計劃 中班音樂教學計劃
做任何工作都應改有個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通過制定計劃,我們可以更加有條理地進行工作和生活,提高效率和質量。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計劃書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班音樂活動教學計劃篇一
1.自然愉快地唱歌,能隨音樂做游戲、表演、自由舞蹈等,以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態度。
2.喜歡做音樂游戲,能感受音樂節奏、旋律的顯著變化,并會隨變化變換動作。
3.自然愉快地唱歌,能隨音樂做游戲、表演、自由舞蹈等,以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受。
4.會唱歌曲,能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能理解并記憶歌詞。
5.有與同伴共同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
九月份
1.《辦家家》
2、《不再麻煩好媽媽》
3.《買菜》
4.《毛毛蟲和蔬菜》
十月份
1.《小菜園》
2.《摘果子》
3.《小樹葉》
4.《掃落葉》
十一月份
1.《在農場》
2.《加油干》
3.《理發員》
4.《數高樓》
十二、元月份
1.《請你也來跳跳》
2.《數字邀請舞》
3.《舞獅樂》
4.《堆雪人》
5.《雪花和雨滴》
中班音樂活動教學計劃篇二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班學生對園內生活有了一定的經驗和知識上的準備,所以能較快的適應新的環境,并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為了使這些幼兒能盡快穩定情緒,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常規意識,我們老師將齊心協力,團結合作,把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去,使每為幼兒都能愉快的生活,取的可喜的進步。
二、教學目標:
節奏感是音樂實踐活動中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是音樂情緒、風格的重要表現手段。小班時期是培養幼兒節奏的最佳階段,同時也是培養音樂素質的基礎時期,而音樂游戲化的方法符合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幼兒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一切從興趣出發。本學期通過音樂游戲化的方法對中班幼兒進行節奏感培養的同時,探索其內容、目的和組織手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了解本班幼兒在音樂節奏感方面的表現情況。
3、能夠初步感受并喜歡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難點:
1、認識幾種打擊樂器,能隨著熟悉的樂曲使用固定的節奏型進行演奏,體驗樂器演奏的樂趣,初步養成良好的演奏習慣。
2、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聽音樂的興趣,養成安靜、用心地聽音樂的習慣,初步了解比較典型的搖籃曲、舞曲、進行曲和勞動音樂的不同特點。
四、具體實施措施:
1、激發幼兒對節奏的興趣
(1)、提供多種樂器,讓幼兒在自由敲打中獲得滿足以激發幼兒玩樂器的興趣與欲望。
(2)、幼兒提供兩種樂器(如碰鈴、響板)讓他們在敲敲打打中聽聽其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較中進一步感知樂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樂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別較大的兩種樂器,在幼兒的敲打過程 中用動作幫助他們了解樂器的音色與情感所表達的關系。如敲大鼓時引導他們模仿"老虎、獅子"等有力的動作。
2、在聽聽玩玩中激活幼兒的節奏動感 (1)引導幼兒感知節奏。
首先,音樂來源于自然生活。我經常有意識地培養幼兒學習感知生活中的節奏,如引導幼兒傾聽觀察自然界、動物、生活中的節奏響聲,之后進行模仿、感知,并拍出節奏類型來。從中讓幼兒發現音有高低、長短、強弱之分,使他們積累豐富的聽覺經驗。其次,我還設計了起步較低、由易到難的一系列聽力游戲,讓幼兒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感受節奏的動感。如:用筷子敲擊鋁鍋、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見的用具、器皿,從中辨別聲音的高低。有時,我還采用師生角色互換的方式,即老師用打擊樂器敲擊簡單的節奏,幼兒用拍手、拍肩、跺腳等動作將其表現出來,反之,幼兒敲節奏、老師將其再現出來。
(2)、體驗、感受穩定單一的節拍這是培養幼兒節奏感的基礎。我經常讓幼兒以自身的身體律動來感受穩定的節拍。如唱歌、樂曲時,讓幼兒隨著節拍,一拍一拍地搖動身體、頭,感受有規律的無變化的拍子。在這個練習中,我還讓幼兒隨著樂曲做拍手、拍肩、拍腿、跺跺腳等律動,這樣就能幫助幼兒較好地體驗、感受穩定的節拍,為今后掌握有變化的節奏打下基礎。
中班音樂活動教學計劃篇三
【歌唱歌謠】
1、喜歡歌唱,并且體驗在歌唱活動中的快樂,還有與他人合作演唱
2、學會一些基本的歌唱技能,能夠正確的咬字,吐字和呼吸;能較自然地運用聲音表情和身體動作表情;能夠在集體歌唱活動中適當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聲音使之與集體相協調。
【韻律游戲】
1、喜歡參加韻律活動與音樂游戲;體驗韻律活動和音樂游戲中的快樂;能夠用身體動作探索、表達音樂以及與他人合作表演。
3、能夠在韻律活動中感知、理解音樂與動作的關系,能根據音樂的不同情緒來表演韻律活動,并嘗試用自己的感受進行創造性活動表現。
【玩奏樂器】
1、喜歡參與打擊樂演奏活動;體驗并享受與他人合作演奏的快樂。
2、學會常用打擊樂器的基本演奏方法;能夠在集體的演奏活動中有意識的控制、調節自己的節奏等;使其與集體相協調;嘗試用不同演奏方法創造性的表現音樂。
3、能夠認識,辨別各種常見打擊樂器及基本音色特點;了解基本的樂器知識;初步了解簡單的節奏型;能看懂簡單的指揮手勢含義并與指揮相配合。
4、碰鈴鈴鼓響板。
【音樂欣賞】
1、喜歡參與音樂欣賞活動,體驗并享受音樂欣賞過程中的快樂。
2、初步學習運用語言,美術韻律動作等各種藝術表現手段來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想象和情感體驗;能夠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嘗試與同伴交流合作。
九月
1、歌唱歌謠《嗡吧吧》(蒙氏)
2、韻律游戲《蹦踏踏蹦踏》(蒙氏)
3、韻律游戲《熱帶叢林》(親子)
4、歌唱歌謠《小腳》
6、音樂欣賞《游樂場》
7、玩奏樂器《廚房音樂》(蒙氏)
十月
1、歌唱歌謠《洗手擦臉》
2、韻律游戲《小小音樂家》
3、歌唱歌謠《劃船》
十一月
1、韻律游戲《彩帶舞》(蒙氏)
2、音樂欣賞《紡織歌》
3、歌唱歌謠《鴿子》(蒙氏)
4、韻律游戲《快樂小豬》(蒙氏)
5、音樂欣賞《獅子王》利用課余時間在幼兒欣賞動畫片的時候進行。
6、玩奏樂器《馬蹄聲聲》雙響筒碰鈴
7、歌唱歌謠《快樂哆唻咪》
十二月
1、韻律游戲《圣誕禮盒》(親子)
2、玩奏樂器《圣誕鈴聲》或《鈴兒響叮當》任選腕鈴(蒙氏)
一月
1、韻律游戲《小貓釣魚》(親子律動)
2、音樂欣賞《糖果舞會》(蒙氏)
3、玩奏樂器《雪娃娃來了》三角鐵沙錘鈴鼓
4、民族舞欣賞韻律游戲《印度舞》(蒙氏)
【注】十二月份各班空出兩周時間布置教室及準備元旦活動,進入到一月份之后各班老師可根據本班課時完成情況來調整。如沒有完成的課程可放到一月下旬完成。音樂小組教研時間:每個月2—3次教研如有問題可隨時進行交流。
中班音樂活動教學計劃篇四
【歌唱歌謠】
1.喜歡歌唱,體驗在歌唱活動中的快樂,并與他人合作演唱
2.學會一些基本的歌唱技能,能夠正確的咬字,吐字和呼吸;能較自然地運用聲音表情和身體動作表情;能夠在集體歌唱活動中適當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聲音使之與集體相協調。
【韻律游戲】
1.喜歡參加韻律活動和音樂游戲;體驗韻律活動和音樂游戲中的快樂;能夠用身體動作探索、表達音樂以及與他人合作表演。
3.能夠在韻律活動中感知、理解音樂與動作的關系,能根據音樂的不同情緒來表演韻律活動,并嘗試用自己的感受進行創造性活動表現。
【玩奏樂器】
1.喜歡參與打擊樂演奏活動;體驗并享受與他人合作演奏的快樂。
2.學會常用打擊樂器的基本演奏方法;能夠在集體的演奏活動中有意識的控制、調節自己的節奏等;使其與集體相協調;嘗試用不同演奏方法創造性的表現音樂。
3.能夠認識,辨別各種常見打擊樂器及基本音色特點;了解基本的樂器知識;初步了解簡單的節奏型;能看懂簡單的指揮手勢含義并與指揮相配合。
4.碰鈴 鈴鼓 響板。
【音樂欣賞】
1.喜歡參與音樂欣賞活動,體驗并享受音樂欣賞過程中的快樂。
2.初步學習運用語言,美術韻律動作等各種藝術表現手段來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想象和情感體驗;能夠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嘗試與同伴交流合作。
二、教學進度
九月
1 歌唱歌謠《嗡吧吧》(蒙氏)
2 韻律游戲《蹦踏踏蹦踏》(蒙氏)
3 韻律游戲《熱帶叢林》(親子)
4 歌唱歌謠《小腳》
6 音樂欣賞《游樂場》
十月
1 歌唱歌謠《洗手擦臉》
2 韻律游戲《小小音樂家》
3歌唱歌謠《劃船》
十一月
1 韻律游戲《彩帶舞》(蒙氏)
2 音樂欣賞《紡織歌》
3 歌唱歌謠《鴿子》(蒙氏)
4 韻律游戲《快樂小豬》(蒙氏)
5 音樂欣賞《獅子王》利用課余時間在幼兒欣賞動畫片的時候進行。
6 玩奏樂器《馬蹄聲聲》 雙響筒 碰鈴
7 歌唱歌謠《快樂哆唻咪》
十二月
1 韻律游戲《圣誕禮盒》(親子)
2 玩奏樂器《圣誕鈴聲》或《鈴兒響叮當》任選 腕鈴(蒙氏)
一月
1韻律游戲《小貓釣魚》(親子律動)
2 音樂欣賞《糖果舞會》(蒙氏)
3玩奏樂器《雪娃娃來了》 三角鐵 沙錘 鈴鼓
4 民族舞欣賞 韻律游戲《印度舞 》 (蒙氏)
【注】 十二月份各班空出兩周時間布置教室及準備元旦活動,進入到一月份之后各班老師可根據本班課時完成情況來調整。如沒有完成的課程可放到一月下旬完成。音樂小組教研時間:每個月2 3次教研如有問題可隨時進行交流。
中班音樂活動教學計劃篇五
音樂
歌曲——扮家家
1、引導幼兒充分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啟發幼兒表現出當爸爸媽媽燒菜的高興、快樂的情感。
3、引導幼兒探索嘗試運用對唱和齊唱的方法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和不同的角色。
各種蔬菜的圖片、娃娃的哭聲
1、在“扮家家”音樂伴奏下,玩《買菜》的游戲,導入活動內容。
2、語言節奏練習:按節奏說菜名。
3、教師完整范唱歌曲,幼兒欣賞。
4、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幼兒跟老師一起完整學唱歌曲。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情感逐句藝術處理歌曲。
“娃娃家里的爸爸樣子可神氣了,應該怎樣這句?”——自豪、有力
“媽媽都很溫柔,應該怎樣唱媽媽?”——溫柔、優美,唱足二拍子
“寶寶肚子餓了,有沒有力氣?應該怎么唱?”——輕輕唱
(3)幼兒隨音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5、結合圖譜,引導幼兒探索學習對唱和接唱的方法。
6、啟發幼兒續編歌詞,編出不同的菜名唱出。
中班音樂活動教學計劃篇六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
(一)感受與鑒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并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夠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4、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演唱
(1)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2、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并從中享有樂趣。
(2)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3)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3、識讀樂譜
(1)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2)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3)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1、能夠完整地背唱所學過的歌曲,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能夠隨著音樂自由發揮想象力,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表演。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教學水平。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
3、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以學生的愛好為主開展課外音樂活動,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學習音樂。
中班音樂活動教學計劃篇七
音樂教學對幼兒成長的益處很多,讓幼兒愿意參加藝術活動,能學習用一些簡單方法進行藝術表演。讓他們對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產生興趣,陶冶幼兒的情操,培養優良品格,發展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和諧全面發展。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音樂教學計劃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一、本學期教學目標:
【歌唱歌謠】
1.喜歡歌唱,并且體驗在歌唱活動中的快樂,還有與他人合作演唱
2.學會一些基本的歌唱技能,能夠正確的咬字,吐字和呼吸;能較自然地運用聲音表情和身體動作表情;能夠在集體歌唱活動中適當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聲音使之與集體相協調。
【韻律游戲】
1.喜歡參加韻律活動與音樂游戲;體驗韻律活動和音樂游戲中的快樂;能夠用身體動作探索、表達音樂以及與他人合作表演。
3.能夠在韻律活動中感知、理解音樂與動作的關系,能根據音樂的不同情緒來表演韻律活動,并嘗試用自己的感受進行創造性活動表現。
【玩奏樂器】
1.喜歡參與打擊樂演奏活動;體驗并享受與他人合作演奏的快樂。
2.學會常用打擊樂器的基本演奏方法;能夠在集體的演奏活動中有意識的控制、調節自己的節奏等;使其與集體相協調;嘗試用不同演奏方法創造性的表現音樂。
3.能夠認識,辨別各種常見打擊樂器及基本音色特點;了解基本的樂器知識;初步了解簡單的節奏型;能看懂簡單的指揮手勢含義并與指揮相配合。
4.碰鈴鈴鼓響板。
【音樂欣賞】
1.喜歡參與音樂欣賞活動,體驗并享受音樂欣賞過程中的快樂。
2.初步學習運用語言,美術韻律動作等各種藝術表現手段來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想象和情感體驗;能夠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嘗試與同伴交流合作。
二、教學進度
九月1歌唱歌謠《嗡吧吧》(蒙氏)
2韻律游戲《蹦踏踏蹦踏》(蒙氏)
3韻律游戲《熱帶叢林》(親子)
4歌唱歌謠《小腳》
6音樂欣賞《游樂場》
十月1歌唱歌謠《洗手擦臉》
2韻律游戲《小小音樂家》
3歌唱歌謠《劃船》
十一月1韻律游戲《彩帶舞》(蒙氏)
2音樂欣賞《紡織歌》
3歌唱歌謠《鴿子》(蒙氏)
4韻律游戲《快樂小豬》(蒙氏)
5音樂欣賞《獅子王》利用課余時間在幼兒欣賞動畫片的時候進行。
6玩奏樂器《馬蹄聲聲》雙響筒碰鈴
7歌唱歌謠《快樂哆唻咪》
十二月1韻律游戲《圣誕禮盒》(親子)
2玩奏樂器《圣誕鈴聲》或《鈴兒響叮當》任選腕鈴(蒙氏)
一月1韻律游戲《小貓釣魚》(親子律動)
2音樂欣賞《糖果舞會》(蒙氏)
3玩奏樂器《雪娃娃來了》三角鐵沙錘鈴鼓
4民族舞欣賞韻律游戲《印度舞》(蒙氏)
【注】十二月份各班空出兩周時間布置教室及準備元旦活動,進入到一月份之后各班老師可根據本班課時完成情況來調整。如沒有完成的課程可放到一月下旬完成。音樂小組教研時間:每個月2—3次教研如有問題可隨時進行交流。
托班幼兒正處在聽覺感官發展時期,聽覺的發展比其他感官快而需求多,因此對音樂能表示出明顯的情緒反應,這一環節是幼兒的聽覺感受及動作感受,使幼兒對音樂有初步的印象。
活動目的:
1、通過游戲,辨別感受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并作相應動作。
2、喜歡音樂游戲。
活動準備:
磁帶、森林背景布置、老虎及小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 欣賞
師放音樂,寶寶完整欣賞音樂。
二、 模仿
1、 說說誰來了?(小兔、小狗等隨意說)
2、 模仿動作(說到哪個動物就模仿哪個動物)
三、 游戲
1、 托兒扮演小動物,師扮演老虎
2、 聽到歡快的音樂,小動物出來做游戲,聽到沉悶的音樂,小動物馬上躲起來。
3、 反復進行(重申規則)
三、活動準備
1、情景
課件
。2、區域活動中,幼兒自由聽賞過歌曲的旋律。
3、創設在游戲中學習的氛圍。
4、準備雞媽媽頭飾一只,音帶,錄音機。
四、活動流程
(一)、引出課題:聽小雞叫,問“誰來了?”幼兒回答,打開課件引出小雞及音樂。
(二)、看小雞、聽節奏、做動作。
1、引導幼兒看小雞,模仿學做各種小雞的動作,激發幼兒的興趣。
2、引導幼兒欣賞音樂,并學做小小雞。
3、教師聽音樂,表演小小雞,讓幼兒模仿。
4、引出雞媽媽。教師表演雞媽媽找小雞。(初步感知游戲規則)
5、告訴幼兒這是一個音樂游戲,游戲是有規則的。(幼兒表演小小雞在草地上玩耍,做各種動作,雞媽媽來找小雞,按音樂旋律進行游戲)
6、邊聽音樂,邊哼唱歌曲進行游戲,再次激發幼兒愛小雞的情感,強化游戲規則,以此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7、在游戲中結束本次活動。
初步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能通過語言、繪畫、舞蹈等形式來 表達對美的感受。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的表現歌曲。有較強的節奏感。學習撕、剪、拼接、印染、繪畫等多種美術形式。
他們聰穎活潑,求知欲較強。經過一年的學習與鍛煉,現在的他們能聽辨不同的音樂進的行活動,如:入廁、上課、排隊等活動。只要音樂想起,孩子們便會有規律的拍手,有秩序的站好隊,隨音樂進行各種活動。現在全班孩子會隨時隨音樂進行準確的有節奏的各種律動活動;并且在有伴奏的情況下用自然的聲音、正確的姿勢獨立演唱歌曲。不足之處是:孩子們對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構成的節奏型辨析不很明確,對歌曲的情感理解不太透徹。
一、措施與方法:繼續把音樂貫穿在幼兒一日常規活動中,讓幼兒處處感受美、表現美、理解美、享受美!在孩子們已有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孩子更深一步的挖掘音樂的魅力!更加透徹的理解感受音樂內在的魅力!
二、教學內容:
(一)、歌唱
1、學會7~8首幼兒歌曲,喜歡并能夠獨立的在眾人面前表演。
2、能用正確的姿勢、自然的聲音歌唱,音域在1---6之間,吐字清楚、節奏正確,再有伴奏時演唱音準正確,學習各種不同的演唱形式,學習協調一致地在集體中歌唱,學會傾聽歌曲的前奏、間奏等。
3、學習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的變化來表現歌曲的形象、內容和感情。
4、在教師的幫助下能夠為歌曲創編表演動作、變換演唱形式。
(二)、韻律活動
1、進一步積累稍復雜的模仿動作,學會一些基本的舞蹈動作和集體舞。
2、能按音樂的節奏、節拍做簡單的上下肢聯合的基本動作、模仿動作和舞蹈動作,能歲音樂力度、速度、音區、節拍等的變化,變換動作,學會用動作表現音樂的情緒、情感。
(三)、音樂欣賞;
1、喜歡欣賞音樂并對欣賞過的作品有自己的態度傾向。
2、能夠感受形象鮮明、集中,結構短小的歌曲和器樂曲,并能在感受過程中產生一定的想象、聯想和積極的外部行為情況下能分辨出差別較明顯的高低、快慢、強弱的變化及對音樂表現力。
3、進一步了解進行曲、搖籃曲、舞曲的音樂特征,并學會通過動作、繪畫、語言等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于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孩子學習用 自然的聲音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喜歡嘗試為熟悉的歌曲、樂曲創編簡單的動作,愿意與同伴合作進行藝術活動,敢于表達自己的意愿,并從中體驗藝術活動帶來的樂趣。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用不同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1.年級情況
本班幼兒45名,其中男孩子23名,女孩子22名。他們聰穎活潑,求知欲較強。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與鍛煉,現在的他們能聽辨不同的音樂進的行活動,如:入廁、上課、排隊等活動。只要音樂想起,孩子們便會有規律的拍手,有秩序的站好隊,隨音樂進行各種活動。現在全班孩子會隨時隨音樂進行準確的有節奏的各種律動活動;并且能發揮自己的想象來表演動作。不足之處是:節奏感有待加強,對音樂的節拍抓不住,對歌曲的情感理解不太透徹,與小朋友互動性不強。
2.教學目標
(1)能辨別并喜歡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種美的聲音。
(2)樂于參加音樂活動,能感受并初步欣賞音樂作品的美。
(3)學習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變化、表現歌曲的不同的形象內容,情感和表現二拍子歌曲與三拍子歌曲的不同節奏,感受和表現二拍子歌曲與三拍子歌曲的同節奏,感受和表現歌曲的前奏,間奏和尾奏,學習自然地與他人接唱和對唱,體驗在歌唱活動中進行交流,合作的快樂。
(4)能初步感知、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情感和意義,能初步運用聲音、動作創造性地進行音樂表現活動。
(5)積極參加唱歌,舞蹈,表演等活動。
(6) 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演,能按音樂節奏協調地做動作,并能和同伴合作,協同表演。
(7)活動中有一定的想象力,創造力,對自己的表現充滿信心。
3.教學措施
繼續把音樂貫穿在幼兒一日常規活動中,讓幼兒處處感受美、表現美、理解美、享受美!在孩子們已有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孩子更深一步的挖掘音樂的魅力!更加透徹的理解感受音樂內在的魅力! 讓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節拍做簡單的上下肢聯合的基本動作、模仿動作和舞蹈動作,能歲音樂力度、速度、音區、節拍等的變化,變換動作,學會用動作表現音樂的情緒、情感。
一、班況分析:
本班幼兒22名,其中男孩子11名,女孩子11名。他們聰穎活潑,求知欲較強。經過一年的學習與鍛煉,現在的他們能聽辨不同的音樂進的行活動,如:入廁、上課、排隊等活動。只要音樂想起,孩子們便會有規律的拍手,有秩序的站好隊,隨音樂進行各種活動。現在全班孩子會隨時隨音樂進行準確的有節奏的各種律動活動;并且在有伴奏的情況下用自然的聲音、正確的姿勢獨立演唱歌曲。不足之處是:孩子們對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構成的節奏型辨析不很明確,對歌曲的情感理解不太透徹。
二、措施與方法:
繼續把音樂貫穿在幼兒一日常規活動中,讓幼兒處處感受美、表現美、理解美、享受美!在孩子們已有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孩子更深一步的挖掘音樂的魅力!更加透徹的理解感受音樂內在的魅力!
三、教學內容:
(一)、歌唱
2、能用正確的姿勢、自然的聲音歌唱,吐字清楚、節奏正確,再有伴奏時演唱音準正確,學習各種不同的演唱形式,學習協調一致地在集體中歌唱,學會傾聽歌曲的前奏、間奏等。
3、學習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的變化來表現歌曲的形象、內容和感情。
4、在教師的幫助下能夠為歌曲創編表演動作、變換演唱形式。
(二)、韻律活動
1、進一步積累稍復雜的模仿動作,學會一些基本的舞蹈動作和集體舞。
2、能按音樂的節奏、節拍做簡單的上下肢聯合的基本動作、模仿動作和舞蹈動作,能歲音樂力度、速度、音區、節拍等的變化,變換動作,學會用動作表現音樂的情緒、情感。
3、進一步學習節奏樂器的奏法,能主動探索樂器音色的不同表現力,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有興趣學習節奏樂曲的配器。
(三)、音樂欣賞;
1、喜歡欣賞音樂,并對欣賞過的作品有自己的態度傾向。
2、能夠感受形象鮮明、集中,結構短小的歌曲和器樂曲,并能在感受過程中產生一定的想象、聯想和積極的外部行為反應。在有對比的情況下能分辨出差別較明顯的高低、快慢、強弱的變化及對音樂表現力。
3、進一步了解進行曲、搖籃曲、舞曲的音樂特征,并學會通過動作、繪畫、語言等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于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
中班音樂活動教學計劃篇八
1、初步學唱歌曲,并愿意用不同的聲音來表演歌曲中的角色。
2、大膽用肢體動作進行歌唱表演,喜歡參加音樂游戲活動。
背景圖片一張,狼指偶一只。兔子、山羊、小豬、狼的頭飾若干
一、律動《歡迎歌》
二、利用圖片情境導入:
出去找食物了,家里只剩下小兔子、小山羊和小豬。演示老狼指偶:
三、結合情節,讓幼兒初步感受歌曲:
演示大灰狼來到小兔家:
2、師扮演小兔子唱:你是大灰狼,不能把門開!
3、咔著喉嚨唱: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你是大灰狼,不能把門開!
演示大灰狼來到小羊家:
2、扮小山羊唱:你是大灰狼,不能把門開!,“它怎么也只是我是大灰狼,還得咔著喉嚨唱”小山羊乖乖把門開開,答:你是大灰狼,不能把門開!
演示大灰狼來到小豬家:
小豬:你是大灰狼,不能把門開!
演示小動物唱最后一句:
門,我不開,我要等媽媽回來”
四、完整學習歌曲
1、我們再來仔細聽一遍:教師用圖片演示
2、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唱一唱吧:用小指偶演示一起學唱唱。
3、用不同動作來唱:唱大灰狼的時候我們坐著唱,當唱到小兔子、小山羊、小豬時我們起立來唱。用動作來引導幼兒。(跟著清唱)
4、分兩組唱:一組扮大灰狼,一組扮小動物唱。
5、分男女聲唱:
6、分角色唱:(隨音樂)爸爸媽媽等大人扮大灰狼,小朋友扮小動物唱。
五、游戲(隨音樂)
1、聽音樂分成三組坐成三個小圓圈,隨音樂安靜下來《做做拍拍》
3、游戲開始:大灰狼繞著小兔子、小山羊、小豬的家的家一邊唱歌一邊敲門;小動物們聽見大灰狼的聲音,一邊唱一邊抱成一團,最后大家重新拉起圓圈,唱到歌曲結束。
中班音樂活動教學計劃篇九
1、初步學唱歌曲,并愿意用不同的聲音來表演歌曲中的角色。
2、大膽用肢體動作進行歌唱表演,喜歡參加音樂游戲活動。
活動準備:背景圖片一張,狼指偶一只。兔子、山羊、小豬、狼的頭飾若干
一、 律動《歡迎歌》
二、 利用圖片情境導入:
出去找食物了,家里只剩下小兔子、小山羊和小豬。演示老狼指偶:
二、結合情節,讓幼兒初步感受歌曲:
2、師扮演小兔子唱:你是大灰狼,不能把門開!
3、咔著喉嚨唱: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你是大灰狼,不能把門開!
演示大灰狼來到小羊家:
2、扮小山羊唱:你是大灰狼,不能把門開!,“它怎么也只是我是大灰狼,還得咔著喉嚨唱”小山羊乖乖把門開開,答: 你是大灰狼,不能把門開!
演示大灰狼來到小豬家:
小豬:你是大灰狼,不能把門開!
演示小動物唱最后一句:
門,我不開,我要等媽媽回來”
三、 完整學習歌曲
1、我們再來仔細聽一遍:教師用圖片演示
2、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唱一唱吧:用小指偶演示一起學唱唱。
3、用不同動作來唱:唱大灰狼的`時候我們坐著唱,當唱到小兔子、小山羊、小豬時我們起立來唱。用動作來引導幼兒。(跟著清唱)
4、分兩組唱:一組扮大灰狼,一組扮小動物唱。
5、分男女聲唱:
6、分角色唱:(隨音樂)爸爸媽媽等大人扮大灰狼,小朋友扮小動物唱。
四、游戲(隨音樂)
1、聽音樂分成三組坐成三個小圓圈,隨音樂安靜下來《做做拍拍》
3、游戲開始:大灰狼繞著小兔子、小山羊、小豬的家的家一邊唱歌一邊敲門;小動物們聽見大灰狼的聲音,一邊唱一邊抱成一團,最后大家重新拉起圓圈,唱到歌曲結束。
中班音樂活動教學計劃篇十
1、初步學唱歌曲,并愿意用不同的聲音來表演歌曲中的角色。
2、大膽用肢體動作進行歌唱表演,喜歡參加音樂游戲活動。
活動準備:背景圖片一張,狼指偶一只。兔子、山羊、小豬、狼的頭飾若干
一、 律動《歡迎歌》
二、 利用圖片情境導入:
出去找食物了,家里只剩下小兔子、小山羊和小豬。演示老狼指偶:
二、結合情節,讓幼兒初步感受歌曲:
2、師扮演小兔子唱:你是大灰狼,不能把門開!
3、咔著喉嚨唱: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你是大灰狼,不能把門開!
演示大灰狼來到小羊家:
2、扮小山羊唱:你是大灰狼,不能把門開!,“它怎么也只是我是大灰狼,還得咔著喉嚨唱”小山羊乖乖把門開開,答: 你是大灰狼,不能把門開!
演示大灰狼來到小豬家:
小豬:你是大灰狼,不能把門開!
演示小動物唱最后一句:
門,我不開,我要等媽媽回來”
三、 完整學習歌曲
1、我們再來仔細聽一遍:教師用圖片演示
2、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唱一唱吧:用小指偶演示一起學唱唱。
3、用不同動作來唱:唱大灰狼的時候我們坐著唱,當唱到小兔子、小山羊、小豬時我們起立來唱。用動作來引導幼兒。(跟著清唱)
4、分兩組唱:一組扮大灰狼,一組扮小動物唱。
5、分男女聲唱:
6、分角色唱:(隨音樂)爸爸媽媽等大人扮大灰狼,小朋友扮小動物唱。
四、游戲(隨音樂)
1、聽音樂分成三組坐成三個小圓圈,隨音樂安靜下來《做做拍拍》
3、游戲開始:大灰狼繞著小兔子、小山羊、小豬的家的家一邊唱歌一邊敲門;小動物們聽見大灰狼的聲音,一邊唱一邊抱成一團,最后大家重新拉起圓圈,唱到歌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