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周記 拍攝心得體會周記高中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周記篇一
一、明確目標,精心策劃
在過去的一周中,我有幸參與了學校攝影俱樂部的拍攝活動,這是我第一次親身體驗到拍攝的樂趣和挑戰。回顧整個過程,我深感在拍攝前的準備階段尤為重要。首先要明確拍攝的目標,選擇合適的主題和拍攝手法。然后,根據主題,制定出詳細的拍攝計劃,明確拍攝地點、拍攝時間和拍攝內容。只有精心策劃,才能為后續的拍攝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與團隊協作,共同進步
在拍攝活動中,我發現團隊協作是非常關鍵的。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拍攝經驗和技能,我們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取得更好的拍攝效果。比如,有的同學擅長捕捉人物的神情表情,有的同學擅長拍攝自然景色,而我則擅長抓拍細節。通過互相交流和合作,我們的作品逐漸提升,也使整個團隊獲得了成長。團隊協作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它不僅能增加我們的拍攝技巧,更能培養我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熟悉器材,技術進步
在拍攝過程中,熟悉器材的操作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熟練掌握相機的功能和各項調節,才能更好地抓住瞬間、捕捉美麗。而要達到這一點,就需要克服對器材的陌生感。通過反復練習和實踐,我逐漸熟悉了相機的各項設置和功能,學會了如何調節曝光、焦距和快門速度等參數。這不僅提升了我的技術水平,還讓我更加自信地面對新的拍攝挑戰。
四、挑戰自我,不斷突破
在過去的一周中,我發現攝影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無論是面對不同的拍攝條件、克服各種拍攝困難,還是嘗試新的拍攝手法,都是對自己能力和創造力的極限考驗。通過這次拍攝活動,我學會了抓住瞬間、捕捉光影,讓畫面更有感染力。在未來的拍攝中,我希望能不斷突破自己,嘗試更多新的拍攝技巧和創新的構圖方式,為自己的攝影之路打開更廣闊的空間。
五、分享與反思,持續進步
回顧這次拍攝活動,我深感收獲良多。在與同學的交流中我不僅學到了攝影方面的技巧和經驗,也發現了自己在拍攝中的不足之處。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了解了一些比較受歡迎的拍攝主題,學會了如何運用不同的拍攝技巧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時,我也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構圖能力、后期剪輯等。因此,在未來的拍攝過程中,我將繼續分享與反思,不斷進步。
總之,這次拍攝活動讓我收獲頗豐。通過精心策劃和團隊協作,我學到了攝影的種種技巧和經驗。熟悉器材的操作和使用,使我能夠更好地抓住瞬間、捕捉美麗。在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中,我逐漸突破了自己的技術和創造力的極限。通過分享與反思,我不僅加深了對攝影的理解,也見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這次拍攝心得體會周記讓我明白,攝影不僅是一門技術活,更是一門終身學習的藝術。我相信,在未來的攝影旅程中,我會繼續努力,不斷追求卓越,不斷突破自我,創作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高中周記篇二
“獲得預期的結果”,就是成功,《現代漢語詞典》里就是這樣解釋的。而我認為成功意味著征服,征服代表著成功。
那成功的感覺是什么?
這有點難以回答了,你可以在獲得一點一滴成功后去細心體會。一個小孩子剛剛用砂土砌成一座滿意的城堡時,他很開心,這就是成功的感覺;nba球賽上,當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球投進籃框時,他們歡呼著,跳躍著,這也是成功的感覺;一只蜜蜂發現一大片未采的美麗花叢時,它的舞蹈,這是成功的感覺。其實總的來說成功的感覺就是成就感。
成就感是快樂的,開心的感覺,值得一輩子去細細回味,但很容易掉進“陷阱”,沉迷于過去的成績,驕傲自大,不虛心進取。這樣是不好的,我們成功以后一定要千萬小心這些“陷阱”。其實,真正意義上來說追求成功的過程中獲得的快樂,遠比從成就感中得到的快樂更多更持久。好比一場球賽,人們真正喜歡看的是比賽的過程,運動員們在運動場上奮力拼搏的身影,而不是比賽最后誰勝誰敗。這也就是為什么每次“世界杯”和奧運會舉辦時,無數人徹夜不眠觀看比賽,甚至去比賽現場吶喊加油的原因。
當然成功的背后也有無數鮮為人知的艱辛和挫折。“空中飛人”喬丹曾因個頭矮而被球隊拒之門外,他哀求教練,終于可以幫球員拿衣服了,他努力地練習球技,終于一舉成名,成了籃球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他的投籃命中率為65%,如果要給他投籃投中做一個解釋,那么他曾因籃球流過多少汗水,那籃框也會讓他投中多少次。再說說著名喜劇演員卓別林吧,他在5歲時,有一次母親去劇團演出,他母親唱得很好,不知為什么卻讓觀眾喝了倒彩,他向老板提出代母親唱,他一上臺后,又唱又跳,把觀眾都逗樂了。他長大后,經人介紹去擔任一個角色,可導演看他體形瘦小,不想讓他擔任,但他苦苦哀求,導演答應讓他演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色,但他十分努力,把這個平凡的小角色演得活靈活現,深深吸引了觀眾,從此他出演的電影都受到觀眾一致好評。一位名人都是“臺上3分鐘,臺下十看功”,這樣磨練出來的。
要想讓田里長出香甜的玉米,就要用勤勞的汗水去澆灌。
高中周記篇三
第一段:經歷
這周,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拍攝心得體會活動。作為一個對攝影頗感興趣的高中生,我非常期待這次機會,能夠通過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攝影技巧,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藝術形式。在活動中,我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學,我們相互討論、交流,互相激勵,共同進步。
第二段:技巧
通過這次活動,我學到了許多關于攝影的技巧和方法。我們的導師非常詳細地介紹了拍攝的基本原則,如光線、構圖、焦距等。他還向我們展示了一些經典作品,并講解了拍攝時的思考過程和技巧。在實踐中,我嘗試了不同的光線條件下的拍攝,探索了各種構圖和角度。通過多次嘗試和反思,我逐漸掌握了一些拍攝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審美水平,并能夠更好地表達我想要傳達的主題。
第三段:觀察力
在拍攝過程中,我異常重視觀察力的鍛煉。我學會了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和景色,捕捉細小的細節,并通過構圖和光影的運用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我發現,只有通過用心觀察,才能真正領會事物的美和內涵,并將其通過攝影的方式展現出來。這對于提高我的觀察能力、塑造我的藝術感和審美觀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創造力
在這次拍攝心得體會活動中,我也發現了攝影對于創造力的要求。傳達一個主題或者情感,不僅僅需要準確抓住瞬間,更需要運用創造性的構圖和表現手法,以達到與觀眾共鳴的效果。我開始嘗試獨立思考,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融入到拍攝中,通過運用不同的角度、焦點和色彩來呈現我想表達的意境。這讓我更加自信,相信只要持續努力,我可以成為一位出色的攝影師。
第五段:成長
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僅學到了攝影的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激發起了我對攝影的熱愛。我意識到攝影是我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是我連接世界、記錄生活的工具。我開始更加積極地參與拍攝活動,并與同樣熱愛攝影的同學們交流經驗、分享創作。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會取得更大的進步,用鏡頭捕捉更多精彩的瞬間,展現更多絢麗的世界。攝影讓我變得更加細心、有耐心,也讓我從中獲得了許多快樂和滿足感。
總結:參加這次拍攝心得體會活動,讓我收獲滿滿。我不僅學會了攝影的技巧和方法,同時也培養了觀察力和創造力。這次體會讓我對攝影的熱愛更加燃燒,并且相信只要努力,我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攝影師。我會繼續保持學習的態度,不斷提升自己的攝影水平,用獨特的視角和靈感,留下屬于我的精彩瞬間。
高中周記篇四
第一周:教學理念
在實習期間,借著錄課的機會,我聽了很多的市級,校級的公開棵,還有理科實驗班的課。在這些課堂上,讓我看到教學改革正在悄然進行,有意識的老師正在努力體會“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學生的創造也逐步成為教師追求的教學效果。其次,這里的老師也都在適應著多媒體教學,信息化教學,使得課堂更加生動,資源更加豐富,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渠道也就更多。盡管,這種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推廣仍然有很長的路,但似乎也并不遙遠,相信,這股改革的浪潮會給教育領域帶來很大的沖擊。
第二周:實際工作經驗
在上面,是我在這所學校感受最深刻,也是認為最有意義的收獲。實際工作經驗上,由于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也獲取了許多。在班主任工作上,我認識到了一個老師的表率作用是很大的,學生時刻看老師,作為一個老師,應該從自己嚴格要求,并影響感染學生。這就要求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必須是貼心的,也是帶有希望的。實習期間,班主任李宇煒老師教給了我許多的班級管理經驗。我想這些經驗是寶貴的,更為寶貴的是老師的主動精神。在他的言談中,看出一個老師對于班級管理的深度認識。所以我想:一個好的班主任不應只是從學習上給學生幫助,而是從一種“管理”的角度上去讓班級受益,讓班級體的每個成員成長。
第三周:教學管理理念
在實驗中學,從領導階層到一位普通的科任老師,都秉承以學生為主體的宗旨進行學校的管理,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作為一個課程改革的示范學校,一個教育實驗基地。這所學校鼓勵著老師做各種研究,各種改革。每個班主任都有著自己的管理經驗與管理宗旨。有了這種思想的自由,自然這里也就充滿著探索與嘗試,從而有所創造與進步。在我實習的班集體中,班主任對他的學生說:“我要讓你們成為學習型的管理者,也是管理型的學習者。”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讓我感到這里老師進行班級管理的良苦用心。他們關心的不只是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從一個完整的人的概念出發,去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
教學工作上,由于指導老師的認真指導,我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同時,與合作伙伴一同對各種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嘗試。盡管,實習報告有的時候沒有達到我們理想的效果,但也獲取了很多的教學經驗。一個老師在上課時,一定要圍繞著“學生能否學得更好,能否真正掌握方法”的主題,而不是從怎么上好我的一堂課出發。可見,一個優秀的老師需要具備很多方面的素質:扎實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教學技能,正確的教學理念……這次的實習,讓我從實踐中去思考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也對于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月19日,我在開始了實習教師的生涯。一個多月的實習,我受益匪淺。
實習內容主要是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此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實習教師,語文教學自然是重點。
我實習的班級xxxx班,是一個很優秀的班級,他們的語文老師,也就是我的指導老師同時還是校長辦公室的主任,頗受關注,他們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這些都讓我頗感壓力,因為我作為他們的實習老師,總是要給他們上課的。怎樣才能上好課,怎樣才能教好他們,正是我面臨的一個重要而又迫切的問題。
思考之后,我決定先從指導老師的上課風格入手。既然指導老師教的這么成功,學習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經驗自然是一條捷徑。實習開始的兩周,我便專心聽指導老師的課,揣摩他的教學風格。指導老師也很負責,很熱心地告訴我怎么聽課,在課堂上如何觀察學生,如何針對不同的情況作出適當的反應,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總的來說呢,指導老師的教學風格是把課堂話語權交給學生,用他的話說就是一節課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在聽都能聽明白都能學到東西,這堂課就算成功了。
至于如何把話語權交給學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師點撥法,即設問析疑。所謂設問析疑,是教師首先由一篇課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回答、分析疑問并由此轉入另一問題,最后把學生引導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中。通過這種設問析疑,在加上適當的討論,某些課文再結合文體特點,采用品味法、朗讀法進行教學。法國教育學家第惠多斯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勵、喚醒、鼓舞聽課者呢?讓他們參與課堂,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惟有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的融入課堂,惟有這樣,學生的語文水平才會有所提高。
設問析疑無疑是一個較好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一種的教學模式。經過多次實踐,我發現這種教學模式有頗多好處,具體的說有助于學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見,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了學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發展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鼓勵學生專心地有禮貌地傾聽,使學生的想法和體驗得到了尊重,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共同創造者。總的說來設問析疑可充分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學生的主動性。
在聽課的同時,我也對班上學生語文水平進行了調查。通過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習時間和課下時間的了解,得知這個班的語文水平還可以,且全班的學習氛圍很好,課堂紀律和作文上交情況都很好,學生課前預習也很自覺,更重要的是他們討厭傳統的語文教學,他們不喜歡老師壟斷課堂。顯然,指導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十分適合他們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新課改強調的是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無疑,新教材的指導思想肯定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指導老師在課余還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備課。他要求我先熟悉課本,然后在課本中挑選幾篇我認為對學生有幫助,或者與高考相關的文章,去編寫教學案。
要挑選對學生有幫助的,或者與高考相關,這就要求我了解學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趨勢,工程量可謂浩大,但不可否認這是必須的。好的教學當然是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教學,這種需要可能是現實的參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決學生關于生活、關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滿足后面一種需要對于語文學科來說是很重要的,當然,前一種需要也是不可忽視的,畢竟這是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不是單單一個“應試教育”的指責所能逃避的。
了解了學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勢之后,便開始著手編寫教學案。指導老師告訴我,教學案是教師和學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備課,除了要體現教學思路,還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教學案中的問題應該是具有啟發性的,對理解課文、感受作者寫作意圖起關鍵作用的。教學思路不是大問題,這些啟發性問題的設置就大有學問了,不僅要對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徹的理解,還要有自己的獨特感悟,十分地費腦筋。
-->
高中周記篇五
拍攝心得體會周記(高中)
第一段: 星期一
本周的拍攝工作開始了,我們小組負責拍攝一部關于環保的宣傳片。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我們對環保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學習了一些拍攝技巧。今天我們來到了一個公共場所,準備拍攝一個電梯內的鏡頭。在場地選擇和道具整理工作中,我們注意到了公眾對環保宣傳的積極態度,有人自覺關閉電燈,有人主動分揀垃圾。這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環保意識的提升對社會的積極影響。
第二段: 星期二
今天我們到了一個大型超市,準備拍攝購物行為的鏡頭。在超市的拍攝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困難,因為超市里顧客眾多且行動迅速,很難把握好鏡頭的取景和運動。然而,正是這個過程中,我開始領悟到攝影師的耐心和敏銳觀察力的重要性。在等待合適的瞬間出現時,我們需要耐心等待并不斷調整鏡頭。透過攝影的視角,我開始懂得如何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間。
第三段: 星期三
今天我們來到了一個城市公園,準備拍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公園里的綠樹成蔭、鮮花盛開,人們在草坪上嬉戲玩耍,讓這個地方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我們不僅拍攝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還記錄了人們主動撿拾垃圾、愛護花草的場景。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以及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只有我們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才能換取一個美好的未來。
第四段: 星期四
今天我們去了一個小學,準備拍攝兒童關于環保的口號。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讓人感到溫暖和希望。他們在鏡頭前自信地 recite出了自己創作的環保口號,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傳遞著愛地球的信息。這個過程中,我深刻了解到兒童是社會宣傳的重要力量。他們天性善良,容易接納新事物,因此更容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我們要注重培養兒童對環保的認知和意識,以帶動整個社會環保風氣的形成。
第五段: 星期五
這一周的拍攝工作即將結束,我們對所拍攝的素材進行了剪輯和編輯。通過觀看拍攝的素材,我深深感受到環保宣傳的力量。每個鏡頭背后都代表著人們對環保的關注和努力。雖然環保問題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挑戰,但是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做出一點點貢獻,我們一定能夠改變現狀,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通過這次拍攝,我不僅學到了攝影的技巧,更體會到了環保的重要性,也為以后的環保行動樹立了一個更加積極的態度。
總結:通過一周的拍攝工作,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有關攝影的知識和技巧,更加深化了對環保的認知。我深刻體會到環保宣傳在社會中的重要性,懂得了我們每個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但只要團結起來,我們就能夠齊心協力,為美麗的地球做出積極的貢獻。這次拍攝經歷讓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也增強了我積極改變和推動社會發展的信心。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讓環境更加美好!
高中周記篇六
2月19日,我在開始了實習教師的生涯。一個多月的實習,我受益匪淺。
實習內容主要是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此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實習教師,語文教學自然是重點。
我實習的班級xxxx班,是一個很優秀的班級,他們的語文老師,也就是我的指導老師同時還是校長辦公室的主任,頗受關注,他們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這些都讓我頗感壓力,因為我作為他們的實習老師,總是要給他們上課的。怎樣才能上好課,怎樣才能教好他們,正是我面臨的一個重要而又迫切的問題。
思考之后,我決定先從指導老師的上課風格入手。既然指導老師教的這么成功,學習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經驗自然是一條捷徑。實習開始的兩周,我便專心聽指導老師的課,揣摩他的教學風格。指導老師也很負責,很熱心地告訴我怎么聽課,在課堂上如何觀察學生,如何針對不同的情況作出適當的反應,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總的來說呢,指導老師的教學風格是把課堂話語權交給學生,用他的話說就是一節課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在聽都能聽明白都能學到東西,這堂課就算成功了。
至于如何把話語權交給學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師點撥法,即設問析疑。所謂設問析疑,是教師首先由一篇課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回答、分析疑問并由此轉入另一問題,最后把學生引導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中。通過這種設問析疑,在加上適當的討論,某些課文再結合文體特點,采用品味法、朗讀法進行教學。法國教育學家第惠多斯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勵、喚醒、鼓舞聽課者呢?讓他們參與課堂,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惟有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的融入課堂,惟有這樣,學生的語文水平才會有所提高。
設問析疑無疑是一個較好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一種的教學模式。經過多次實踐,我發現這種教學模式有頗多好處,具體的說有助于學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見,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了學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發展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鼓勵學生專心地有禮貌地傾聽,使學生的想法和體驗得到了尊重,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共同創造者。總的說來設問析疑可充分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學生的主動性。
在聽課的同時,我也對班上學生語文水平進行了調查。通過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習時間和課下時間的了解,得知這個班的語文水平還可以,且全班的學習氛圍很好,課堂紀律和作文上交情況都很好,學生課前預習也很自覺,更重要的是他們討厭傳統的語文教學,他們不喜歡老師壟斷課堂。顯然,指導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十分適合他們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新課改強調的是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無疑,新教材的指導思想肯定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指導老師在課余還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備課。他要求我先熟悉課本,然后在課本中挑選幾篇我認為對學生有幫助,或者與高考相關的文章,去編寫教學案。
要挑選對學生有幫助的,或者與高考相關,這就要求我了解學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趨勢,工程量可謂浩大,但不可否認這是必須的。好的教學當然是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教學,這種需要可能是現實的參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決學生關于生活、關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滿足后面一種需要對于語文學科來說是很重要的,當然,前一種需要也是不可忽視的,畢竟這是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不是單單一個“應試教育”的指責所能逃避的。
了解了學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勢之后,便開始著手編寫教學案。指導老師告訴我,教學案是教師和學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備課,除了要體現教學思路,還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教學案中的問題應該是具有啟發性的,對理解課文、感受作者寫作意圖起關鍵作用的。教學思路不是大問題,這些啟發性問題的設置就大有學問了,不僅要對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徹的理解,還要有自己的獨特感悟,十分地費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