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伴我成長演講稿幼師范文匯總三篇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優質的演講稿該怎么樣去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行知伴我成長演講稿幼師范文匯總三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行知伴我成長演講稿幼師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在歷史的長河里,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承人,給我們留下無數寶貴的財富,他們不求聞達于諸侯,不求富貴于人間,只懷一顆教書育人、傳承文化的心,仲尼、孟軻等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其中離我們最近的還是陶行知先生,他與勞苦大眾休戚與共,為人民教育事業鞠躬盡瘁,奮斗終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著作宏富,論述精當,堪稱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被毛主席譽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被宋慶齡同志稱作“萬世師表”,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為教育事業灑一路芳香,香存百世。
懷著對行知先生的崇敬,對教育事業的無限憧憬,我義無反顧的報考了南京曉莊學院。記得第一次踏進曉莊校門時,我就被屹立在眼前的一尊行知先生的塑像深深吸引:他身材高大,神情和藹,目光執著,讓人明顯感受到他作為學者和教育者的溫文爾雅。在曉莊的校園里到處都有的行知先生的名言:“愛滿天下”四個大字凝聚了老先生對天下學子的拳拳愛心。“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則告誡了天下所有的老師及弟子一定要講真話、做真人。
畢業后的我懷揣著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激情滿懷,開始了我的教師之路,但當我穿透籠罩在教師身上所有的光環,觸摸到它的實質時,我才真正理解到原來教書育人,不是簡單的說教,“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顆靈魂喚醒另一顆靈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導行,以智啟智,以性養性,以情動情的過程。為了更好地充當“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我抓緊一切時間如饑似渴的學習,看專著、聽講座、聽課、參加培訓,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雖然工作瑣細而繁重,但是我很享受,因為“老師和孩子們走得最近,和他們一起成長是幸福的。”每天清晨,我與孩子們書聲瑯瑯;每天課堂,我與孩子們一起學習;每天放學,我與孩子們揮手告別;辦公桌前,有我耐心輔導孩子們的身影;操場上,有我和孩子們游戲的照片。走廊里,有我和孩子們歡笑的倩姿。我想,在孩子的笑容里,我會讀懂芬芳與熱烈,我會聽到婉轉與歡唱。這些,足以讓我沉醉。
記得幾年前,我剛結婚的時候,因為身體不好,我的第一個孩子沒有能夠順利的降臨到這個世界,等我出院回到學校的時候,看見那一雙雙期待以及擔心的眼神,我被深深的感動了,這就是我作為老師的驕傲。后來,我的兒子順利的降臨到這個世界,看著這個可愛的生命,我想起教室里面的孩子,不就和他一樣嗎,都需要我去愛護,所以,在產假的第二個月底,我就回到了我的三尺講臺,這也是我思想上的一次重要改變,從為人子女到為人母親的改變,看著教室里的學生,就如同看著自己的孩子,讓我母愛涌動,這時我想到的是行知先生的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雖然我沒有陶行知先生的偉岸,沒有陶行知先生的學識,沒有陶行知先生的博愛,但我有一顆愛的心,捧著它,伴隨著我的學生成長,我要灑一路芳香。
行知先生的精神如一盞明燈伴我一路同行,時時提醒我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和耐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為教育服務的思想。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用高尚人格魅力影響人,用崇高的師德塑造人。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因為教師雖然平凡,但教師的脊梁卻支撐著祖國的未來;教師雖然清貧,但教師的雙手卻托舉著明天的太陽。老師們,讓我們守候著這方“三尺土地”,用三寸長的“白鏵犁”耕耘歲月,為教育灑一路芳香吧。
【篇二】行知伴我成長演講稿幼師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叫xx,來自xx中學。今天非常榮幸能參加“行知伴我成長”的演講,以前在師范讀書的時候就經常聽老師給我們講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愛滿天下”;以及先生曾說過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受到這兩句話的啟發,所以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以心換心,以愛博愛”。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我的經歷,這段經歷距離現在已經有十多年了,而正是這段經歷讓我真正明白做一名老師,內心是要充滿愛的。那時的我,剛從學校畢業,還只是城區某小學的代課老師。在我的班里,有這么一個孩子,白白凈凈的臉上總是一副燦爛的笑容,喜歡忽然跳到你的面前,沖你一樂,喊一聲“老師好”便又跑開。他很可愛,也很熱心,是一個活潑陽光的孩子,可他偏偏對學習很不上心,軟硬兼施全然沒有效果,這讓我很著急。
在嘗試了很多方法之后,我忽然發現有一招,還是起了點作用,那就是請他爸爸來學校協助老師進行教育,他很怕他爸爸,只要我透露出這樣的意思,之后的幾天,他在學習方面的表現就會有明顯的好轉,聽課認真了,作業也完成了。所以我便總拿這招來嚇唬嚇唬他。
有天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個能以心換心,用愛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的老師。十年來,每次我想要大聲呵斥學生時,我都會想起他,然后我會對自己說,再多些耐心吧,再多些愛吧!只要充滿了愛心,懂得以愛博愛,相信再冰凍的心靈也能融化。
老師們,就讓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精神伴我們一路成長吧!
【篇三】行知伴我成長演講稿幼師
大家好!
我叫丁文婷,是計算機系的一名普通教師,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在崗位盡職責、對學生盡愛心”。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一生提倡愛滿天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作為一名教育崗位的新兵,我始終把行知先生作為我榜樣,堅持在崗位盡職責、對學生盡愛心。
還記得剛踏上教育崗位時,我滿懷熱情,勵志把所有的知識都交給學生。映像特別深刻是在上第一堂課,我在上面滔滔不絕地講,卻發現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眼神不夠渴望,我的心像被潑了一瓢冷水一樣,特別苦惱。為了盡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盡可能的抓住機會去聽其他有經驗的老師講課,向他們學習教學方法、吸取新的知識。通過向老老師學習,自己不斷的摸索研究,提高自己對教材的駕馭能力。人們常說“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在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一缸水還是不夠的,必須是活水源頭,努力拓展視野,力爭跟得上學生的思維方式,把課堂弄得活波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在課堂上,我盡量做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凡是學生能做的,我絕不插手。通過詼諧的語言,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們的課堂學習效果明顯提高了。
怎么做一名合格的教師,特別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我認為只有走進了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同憂傷、同思想,才能明白了學生想什么、高興什么、擔憂什么。記得剛當班主任的時候,班上一名女生,學習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自尊心很強,特別敏感,與人相處顯得任性、霸道、易生氣,經常諷刺挖苦同學,甚至動手打與其開玩笑的男同學,人際關系不好,常與同學鬧別扭。我問她原因,她說的最多的話是“我討厭他們”。我仔細了解了她的家庭背景,他父親系某空軍部隊軍人,母親系某商店售貨員。10歲前與母親生活在家鄉安徽某市,之后母女隨軍到鹽城,因父母只有一個女兒,特別是爸爸感覺虧欠她,只要她需要,都會無條件地去滿足,久而久之,促使其任性、刁蠻、霸道、自私,造成與人相處時斤斤計較,吃不得一點虧,否則就發脾氣,難以與人相處。我及時全面地了解她的心理狀況,并利用日記作文,抓住其在文中表露出的積極情感,給予書面肯定及鼓勵。平時一有時間就與其溝通交流,教育其寬厚待人,要多看同學們的長處,多做自我批評;在班上引導其他同學一分為二地評價她,并強化其長處,消除同學們對她的偏見;通過輔導,她活潑開朗起來,整天笑呵呵的,與其他同學關系也融洽了,有時在課間還蹦出幾句風趣幽默的話語,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譏笑中有愛迪生。”每個學生日后都將是社會中的一員,只有以心換心,用愛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特長,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
冰心有段話道出了愛與責任的真諦:“愛在左,責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莘莘學子,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流,卻覺得幸福。”既然已經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們就要不斷地獲取廣博的知識,培育高尚的師德,播灑我們滿腔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