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糧食演講稿
演講中的抑揚頓挫,相當于音樂中的節奏,音樂需要節拍,演講也需要節拍,你應該讓你的演講充滿節奏感,節奏就是你口頭表達進度的度量。優質的演講稿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節約糧食演講稿篇一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x,來自xx班,今天非常榮幸能夠站在這里演講,在正式演講之前,我向大家拋出一個問題,“大家今天浪費食物了嗎?”,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在我們如今的生活中,節約糧食是時刻在進行的事情,所以這就是我今天的演講題目《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或許我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又不只是我一個人,那又有什么關系呢?”是啊,似乎大家在潛意識中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我想說的是,這是不對的,這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在良好品德的培養上,我們更應該堅定自己的立場,明白是非對錯,在錯誤的行為面前,堅決說不!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種積極的想法,那么我想,我們的生活一定會逐漸變好,最終的效果,就讓時間來檢驗,因此,今天我向大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培養自身節約糧食的意識。
2、尊重每一份食物,根據自己的需求,吃多少買多少。
3、向擁有好習慣的同學學習,堅決反對浪費。
同學們,節約糧食并不是一件難事,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手可以做到的事情,“勿以善小而不為”,每一件小事情都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不浪費食物,那么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一定是令人震撼的,而這節省出來的糧食,又可以養活多少人,所以我們一定不要不在意,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我們要相信,奇跡的創造是我們每一個人努力的結果,我們作為地球村中的一員,一定要盡到自己的責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美好!
最后,我想對大家說,美好品德,從日常中培養,讓你我攜手,共創美好家園!謝謝大家!
節約糧食演講稿篇二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民以食為天,而以什么為食?那就是食物。這包話,簡單卻又準確地一語道破天機。食物那么重要,而有些人卻不知珍惜、愛護,不斷地揮霍。但他們可曾知道,這點食物,可以吃飽多少人啊!他們可曾知道,據統計,一年平均米飯浪費了二分之一,菜浪費了三分之二,其它的更是多得嚇人。他們可曾知道,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吃食在那時有多珍貴嗎!?那么多人就挖一點野菜煮湯喝,泡一些青粿面充饑。何況那時還要打仗,走那么多路。那么辛苦為我們打下了一片天,可我們干了什么?我們不僅沒有傳承他們的優良品質,還鋪張浪費。
讓我們行動起來,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以實際行動感染身邊的人,一定會有越來越多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的!
節約糧食演講稿篇三
親愛的同學們,敬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我很高興能站在這里給大家做演講,我演講的主題是:《節約糧食,從你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句,你們應該都理解吧!唐代詩人李紳,在第一首憫農里呼吁大家節約糧食,從小實行光盤行動,可是每當我們中午吃完飯后,經過餐廳門口,廚余垃圾桶里的這些剩菜剩飯,已經可以養活非洲多少人了啊。我這里有一份可靠的數據:非洲因饑餓死亡的人數在400萬以上,約有2億人營養不良,處于饑餓或半饑餓狀態,我們現在不知道珍惜糧食還倒糧食浪費糧食,同學們這是十分可恥的行為。
在我們學校里也有一些類似事情,如學校食堂阿姨們辛辛苦苦給我們煮飯燒菜,使我們營養保持均衡,但我總看見有不少同學因挑食,而浪費糧食,走廊上倒廚余垃圾的餐桶里,總是裝得滿滿的,餐桶內怎么也不少于三分之二,在此“我提暢,光盤行動,從你我做起”。
所以我認為農民伯伯的痛苦,就應該落實到真正的生活中。不是單單在嘴上說說而以,沒有任何真正的行動。當我們念著“鋤禾日當午”時,可又曾真正領悟“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如果有,食堂又從哪來的剩飯剩菜!農民用他的辛勞,科研,用他們的艱苦養活整個中國,這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泱泱大國!我們需要謹記農民伯伯的痛苦,要常念著他們所想得幸福。
對于普普通通的我們,能做的并不多,也只有堅持光盤動,不浪費糧食……
謝謝大家!
節約糧食演講稿篇四
親愛的同學們,敬愛的'老師們,大家好!我是20xx級3班的何思源,我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人人有責。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一定聽過這句詩吧,但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們都只是嘴上說說而已,沒有任何行動,我最開始也覺得節約糧食并不重要,浪費一點沒什么,我也并沒有理解這句話想要告訴人們的。
有一次吃飯,我剩了半碗飯,媽媽撇了一眼,指責道:“不可以這樣,回來吃完!快點!你天天都在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怎么就做不到呢?”
我不服氣,大聲反駁:“不就是半碗飯嗎,不吃怎么了?!你不是說中國很強嗎,這么點飯都沒有嗎?”
媽媽有些生氣,還是努力平靜下來,對我說:“如果中國所有人一天都這樣浪費半碗飯,那么一天就要浪費7億碗飯,中國一年浪費的糧食能養活兩億人,你快點快來吃完吧!別磨蹭!”
我雖然有些驚訝,對于7億這個概念我有些不敢想,但心里還是極不情愿的,不服氣極了,但在媽媽命令的語氣下,我走了過去,弄了很多姜在碗里,借口說有姜然后吐掉,就這樣邊吃邊吐的吃完了。
讓我疑惑的是:一向民主的媽媽今天為什么會如此嚴歷的這樣對我說呢?
那一天,我在網絡上看到了一個視頻,一個叫李子柒的人發布的,視頻里記錄了一碗飯的歷程,最開始只覺得無聊,點開評論區看到各種肯定讓我重新認真看起來。一碗飯,從播秧,農民伯伯在田里,彎著腰一干就是一整天,又經過很多天的呵護,可以收割了,穗兒打下來了,再把上面一層硬硬的殼弄掉,曬干,最后才能成為能吃的大米。一碗飯來之不易,我應該好好珍惜,不能浪費。看著看著,我終于明白了媽媽當時為何如此嚴歷。
即使在今天,浪費現象還是很常見,學校里,同學們把不愛吃的菜倒掉;在飯店,點一大桌子菜剩很多;在家里,也會有些飯菜被倒掉……這一切多么令人十分痛心呀!同學們,在學校盡量一次少打一點,多添幾次,在餐廳吃不完請打包,在家里盡量吃完,不要浪費,讓浪費少一點。農民伯伯也很辛苦,我們要珍惜糧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雖短,但很有道理,讓我們一起讓浪費變少吧!謝謝大家!
節約糧食演講稿篇五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公益廣告。兩人在餐廳里吃飯,桌上擺滿了各種美味佳肴,兩人邊吃邊聊。走出餐廳后,桌上還留下了三分之一的食物。隨后出現了一個盤子,左邊有食物,右邊沒有食物。下面出現一排字:人類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是2億人一年的口糧。
不一會兒吃飽了,大家臉上洋溢著滿足的微笑。買單離開時我瞅了一眼飯桌,菜盤子里還剩了許多菜,飲料瓶還有一大半飲料在里面。看著這些,我覺得很可惜,我扯了扯媽媽的衣角,問:“為什么不打包呢?”“不用!”媽媽一揮手說道,然后就將我拉走了。
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可供2億人一年的口糧。2億人,一年,多么震驚的數字!可見人類是如何糟踏糧食的!世界是上還有多少人因為窮吃不上飯,可我們還是這樣揮霍食物,真是慚愧!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刻不容緩!
節約糧食演講稿篇六
各位同學:
您們好!
有句老話兒說。"半饑半飽日子長。"當然。這話已經有些過時了。我們中的絕大多數早已經幸福的脫離了需要數著糧票。盯著米缸吃飯的時代。隨著生活一天天變得富足起來。人們有條件去嘗試著"奢侈"一把。中國人講究飲食烹飪。接風宴。婚宴。壽宴。各種名目的聚會——飯店已成為富裕起來的許多人宣泄情感的場所。也正因為如此。餐飲業得到飛速的發展。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我國餐飲業累計實現零售額3346.3億元。同比凈增507.2億元。增長17.9%。20xx年。中國人均餐飲消費576元。上海市人均餐飲消費水平為全國人均水平的3倍。而餐飲市場發達的廣州市人均餐飲消費高達4143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7倍以上。而在西部一些貧困地區。一家人一年的收入也未必能達到這個數字。然而。在這巨大的增長背后。也隱藏著巨大的浪費。20xx年。我國餐飲業消費總額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約占gdp總額的7%,而同期美國餐飲業消費總額3760億美元。約占gdp總額的3%。這當中有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恩格爾系數偏高的因素存在。但浪費的原因也不容忽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曾經是常被用于兒童啟蒙的詩句。可是現在。很多富裕起來的人已經忘卻了這首從小背熟的詩的精髓。
目前。我國政府提出"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節儉。合理消費。適度消費的理念"。真正要實現這一點。還需要人們從最基本的"吃"做起。
盡管。對于社會上各種形形色色資源和物品的浪費。早有公論:無謂的浪費是一種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勞動果實的可恥行為。然而。各種浪費現象依然比比皆是。包括在"天之驕子"云集的大學校園。某大學一食堂負責人介紹。每日為學生提供數十種菜肴。消耗數百公斤糧食和幾百斤蔬菜。但平均每天都能產生近兩百斤的潲水。每天有超過五分之一的食物被倒進潲水桶。算下來。一年就是上萬公斤糧食蔬菜被浪費掉。這些足夠數十人整整吃一年。而這僅僅是一所高校的一個食堂。一位食堂清潔工講。一日三餐。桌上沒有剩飯菜的情況幾乎沒有。自己是從農村出來。知道糧食是怎么來的。每天看著這些孩子們把整碗米。面吃剩倒掉。看著真讓人心疼。針對[大學生浪費糧食"這一現象。重慶工商大學一副教授說:[當前一些大學生的消費觀確實令人擔憂。問題的出現在于社會發展與相應教育脫節。物質匱乏的時代這種情況不會出現。但即便在物質較豐富的今天。傳統節儉的美德人們也不應丟掉"。
需要補課的不僅是學生。浪費也遠非只發生在校園。在高檔餐館常有公款吃喝者。浪費驚人有目共睹。自不待言。即使在那些打著家常菜旗號。提供家庭聚餐的中低檔餐館。大量的糧食浪費現象同樣存在。客人用餐離去后剩下的一碗碗基本未動過的白米飯。相信很多人都屢見不鮮。
一些人聽到"糧食浪費"的話題。顯得很意外:"糧食浪費。這個問題有采訪的價值嗎?"
一位經常出入高檔酒樓的國家干部語出驚人:"大吃大喝那不叫浪費。叫刺激消費!"他還告訴記者。"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口號早就過時了。
確實。這兩年這個口號已經少有人提及了。一位學生就很尖銳地提出。除了那句著名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他沒有從家長。學校和別的什么渠道得到過有關節約糧食的教育。
那些浪費糧食的同學。也總能列出種種理由。有的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倒點兒剩飯剩菜可以理解,有的說:我們這算什么浪費。看電視上報紙上登的那些事兒。比我們浪費得多了去了!言下之意。頗有點兒笑記者少見多怪。
一些家長也助長了學生們的這種不良風氣。大把大把地給孩子零花錢。對孩子有求必應。有的家長直言不諱地表示:"只要孩子學習好就成了。浪費點兒糧食值什么。我們家有的是錢!"
一位姓趙的餐館服務員。向記者講述了她從珍惜糧食到對浪費糧食見怪不怪的親身經歷。她和姐妹們都是從貧窮的河南洛寧農村來的。初到餐館時很看不慣客人的大手大腳。還偷偷吃過客人剩下的飯菜。后來被餐館老板發現了。受到明令禁止。如今。小趙當服務員已經一年多了。知道了吃別人的剩飯剩菜確實不衛生。但令人痛心的是。她覺得自己變了。變得對浪費現象麻木了。現在她往泔水桶倒那些米呀面呀菜呀什么的。心里都沒什么感覺了。
我們國家的糧食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肆意揮霍的地步嗎?稍微關心時政的人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且進口數量逐年增加。在每年為此花費巨額外匯的同時。糧食安全問題也已經成為從中央高層到社會輿論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觸目驚心的浪費糧食現象。更令人擔憂。有識之士指出。在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思路中。糧食節約理應作為重要的一環,只要人人都珍惜我們手邊的糧食。消費得更趨合理一些。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因此。節約用糧。適度消費。應該是你我他每一位公民的共同選擇。在現有國情下。"節約糧食"的口號應該重新叫響。
從表面上看。浪費只是個人的消費方式。當從本質上講。它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偏頗和瑕疵。畢竟任何資源都是一種勞動的結晶。浪費資源就等于不尊重勞動本身。作為解決溫飽的糧食。自然也不例外!
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05公頃(0.75畝)的警戒線。而我國由于設備和管理落后。糧食在收獲。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的產后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資源。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課題。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更何況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那么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和貧窮。還有那么多孩子因貧窮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并不難。在日常生活中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在我們享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美好生活的同時。能夠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錢——也是對社會的一份貢獻。一份責任。
建設節約型社會。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節約糧食演講稿篇七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首先,我們要知道,中國的糧食現況是不容樂觀的。20xx年我國谷物,棉花的總產量約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僅幾百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天補給古代王朝的糧食,可是由于人口猛烈增加,人均占有糧食竟然比古代少了不知道多少斤!根絕20xx年的人口普查統計,我的人口已經到到十三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現在都已經20xx年了,不止有人口增加,糧食減少的吧!
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是我國的第一大問題。如今,浪費糧食應該是最可恥的行為之一,因為糧食就相當于慢性自殺!大家看到,現在鋪張浪費的越來越多的,浪費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雖然說我們中國人是餓不死的,但中國人應該珍惜糧食的,如果繼續浪費糧食,以后只有沒有糧食的情況會發生!
另外,我們應該有“一飯一票當思親”的樸素情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選種,播種,施肥,收割,加工等,每一粒糧食飽含了農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汗水和辛勞!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拒絕浪費糧食,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正是由他們的勞動,我們才能吃上美味的大米飯。也許平時我們不放在心上,但到最后最普通的食物也是為美味的食物!
記得上餐館吃飯時,不要為了面子就去浪費糧食,浪費糧食是可恥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拒絕浪費糧食,然現實過得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節約糧食演講稿篇八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很榮幸能站在這里演講,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與糧之約。
一年一度的世界糧食日來臨,10月16日這個讓很多人所不為知的日子就是糧食日。
中國,是個泱泱大國,是個物產豐富的富饒之地。在別人眼里看起來好像資源怎么也用不完,但真的是這樣嗎?我想不是。有數據報道,我國耕地總面積并不充裕,現在農村耕地也逐漸減少,農作物生產量也不高,糧食短缺仍需更加關注。土地,是一切的根源,文明發源于它,人類依賴于它,地球緊貼著它,它就是原本。對于糧食問題,只要我們提高糧食生產效率,提高土地利用率,改進技術,守好18億畝耕地紅線,網上流傳的糧缺謠言將止于當下。原本,是需我們大家去守護的,它不能自愈,請珍愛。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句耳熟能詳的話語出現在課本很多地方,可又有多少人真正體驗過“辛苦”呢?我國廣大農民群眾是最底層的堅固力量,他們的艱辛淚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古時候,有各大文人歌頌同情勞苦人民,“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的賣炭老翁,他獨自一人,在深林伐薪燒炭,不易之中有了那么一車炭,可卻被官府草草換走,這其中辛酸只有他知道吧。糧食亦來之不易,農民早出晚歸,整天在田地中勞作,不曾懈怠,我們的糧食供給才沒有了后顧之憂,這都是勤勞所創造的財富啊!所以我們要充分的運用勤勞的知識與力量創造糧食財富。
節約,節約,是老一輩常念叨的事,因為他們經歷過食不飽腹之痛,懂得糧食彌足珍貴。但現在的社會,浪費糧食的現象屢見不鮮。在餐廳,經常可以看見很多食客在吃完東西后,餐桌上仍留存很多殘留的食物,隨后就直接進垃圾桶了。更令人悲嘆的是,網上也曾有一段大胃王之熱,他們靠吃大量食物來博人眼球,追求熱度,然后有些博主就通過視頻剪輯或事后處理達到了目的。不過,在事后,大量博主使用催吐藥物,食物又被大量吐出,又有大量食物被浪費,正是因為此,大部分觀看吃播朋友表示寒心。而我們現在所需要做的便是做好自己,不要過多購買食物,所買食物應做到吃完,保證不浪費,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讓糧食浪費之風不再蔓延,倡導社會節約糧食之風,從我做起。
讓我們大家一起與糧食共發展,共同節約糧食,讓糧食不缺,執子之手,共進退!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節約糧食演講稿篇九
親愛的教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今日我所講的主題是:節省糧食。
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大家都學過吧,可是你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涵義嗎?從一顆秧苗種子到你碗里的那粒米飯,要經受多少道工序及為之付出的辛苦勞動呢?我們同學都不知道吧!為什么我這么說呢?平常在學校里,我看到有些同學在午餐的時候由于自己的口味與飯菜不合,經常把自己不愛吃的飯菜倒掉,造成很大的鋪張。我認為,這種行為是非常可恥的,應當杜絕。
把中午的'飯菜吃光,不僅給自己的身體補充了能量,也是一種反對鋪張鋪張的表現。我為什么這么說呢?有些同學,飯菜不吃,零食不斷,這既不利于養分的汲取,又造成金錢的鋪張。雖然我不提倡挑食,但假如有的菜,你實在不愛吃,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去拒絕鋪張,你可以問問四周其他同學,或許他們愛吃,會給你解決一下。其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去實現“節省”這個目標。
因此,我在這里提倡同學們,拒絕舌尖上的鋪張,節省糧食,從現在開頭。
節約糧食演講稿篇十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大家小時候都背誦過這首詩,沒錯,這首詩主要寫的是農民伯伯耕作,收獲,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這本是人盡皆知的道理,而如今,總有一些不文明現象產生。因此,本次我發言的主題是“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還是要有危機意識。是啊,回看以前的中國,在我們父母那代,爺爺奶奶那代,可能連吃飯都是問題,或者說能吃飽飯都是一種奢望,是啊,他們當時是真正體會到了《憫農》那首詩的內涵,因為他們可能都是親身經歷過耕作,明白那種艱辛,對糧食,他們不敢,甚至不舍得浪費。再后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現了,袁老的一生奉獻給了田地,當他知道中國人還遭受挨餓的痛苦時,當他知道美國的水稻要比中國的產量高出幾十倍時,當他知道美國人正在向中國高價出售糧食時,他內心的熊熊熱血正在燃燒,他不希望看到這樣的華夏兒女。于是經過他夜以繼日,不辭勞苦的奮斗后,他成功了。他的雜交水稻足以中國人吃上很多年,國家的糧食儲備也多了許多。曾有美國人來中國低價購糧,寄希望于等中國缺糧時再高價賣出以賺取差價,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中國根本不缺糧食了。現在的人們可能只稱他一聲袁老,卻孰不知袁老背后的艱辛付出。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應該牢記這份恩澤,發揚其精神,爭取以后研制出產量更高的水稻。
再將時間線向前移,抗日時期的中國,百姓逃難,荒地無人管理,國破家亡,人心忡忡,那個時候糧食嚴重短缺,可中國人民解放軍還要抗日,怎么辦?在遼闊的黑土地上,有一群英勇抗日的人民,他們被稱作“東北游擊隊”,冬天的雪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他們又冷又餓,怎么與日軍交手?沒錯,我們想不到,那個時候他們挖草根,吃樹皮,甚至煮皮鞋。日軍抓獲我國抗日英雄楊靖宇時,發現他的胃里只有草根樹皮,沒有什么糧食。可見在當時,糧食有多么珍貴!
如今,一些餐館也響應國家號召,推出“光盤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倡導文明就餐,節約糧食。作為學生的我們,無論是在家庭,餐館吃飯時,都應做到定人定量,營造節儉氛圍,也要發揮自身作用,將文明節儉的風尚。盡量打包宴席上所剩的飯菜,爭取做到不浪費。還可以大力開展教育活動,從小抓起,教會小朋友們從小養成節約糧食的習慣。
光盤行動,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