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為馬的故事(指鹿為馬的故事原文)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秦二世時,宦官趙高權勢滔天、覬覦皇位,卻又怕百官不遵從他,所以就想試探一下群臣對他的態度。有一次朝會,趙高獻給秦二世一頭鹿,卻說是馬。秦二世笑道:“丞相你錯了,這是鹿,不是馬。”于是趙高就問在場大臣這是鹿還是馬。群臣有人默不作聲,有人畏懼趙高權勢,便說是馬,有人則實話實說。后來趙高就找借口將那些說實話的人殺死了。此后朝中人人惶恐,無人再敢反抗趙高。后人根據這件事總結出了“指鹿為馬”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為。
而當時秦二世問左右大臣,大臣們要么選擇沉默,要么說鹿是馬,否則的話,就會被趙高殺貶。趙高通過這件事,可以說已經比秦二世更像皇帝了。
不過,這也是秦二世咎由自取。因為在這之前,秦二世與趙高君臣一丘之貉,將朝中正直的臣子們誅殺大半。所以,當時的廟堂上都是朽木為官,大秦帝國早已不是始皇帝那個時候的秦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