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磅礴贊陳毅·詩詞大國頌主席——毛澤東與陳毅的詩交》毛澤東詩詞故事
七、大氣磅礴贊陳毅 詩詞大國頌主席
——毛澤東與陳毅的詩交
陳毅:1901—1972年,字仲弘,四川樂至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擔任政治工作。南昌起義后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團黨代表。1928年4月,同朱德一起率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起義的紅軍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在井岡山會師。中央紅軍長征后,留在江西蘇區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一支隊司令員、代理軍長、軍長。解放戰爭時期,先后任山東軍區、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新中國成立后,任華東軍區司令員、上海市市長。后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等。有《陳毅詩詞選集》存世。
1.井岡山風云際會 毛澤東陳毅論詩
毛澤東和陳毅是井岡山時期的主要領導人。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站住了腳跟,開始建立根據地。1928年4月24日前后,朱德和陳毅率領的湘南一部分直屬部隊也到達井岡山地區,毛澤東和陳毅吟詩論詞的佳話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毛澤東和陳毅的詩詞有很多共同的特點,他們的很多詩句都是艱苦斗爭和革命生涯的真實寫照,是革命者樂觀精神的一種反映,是革命浪漫主義和革命現實主義的偉大結晶,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光輝史詩。
當時,毛澤東每有新詩,第一個讀者常常是陳毅。1928年秋天,毛澤東寫下的《西江月·井岡山》,還有后來的《如夢令·元旦》等作品,陳毅都是最早的讀者之一。陳毅曾經把毛澤東當時書贈的詩詞手稿珍藏了多年,后來因為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艱苦環境,顛沛流離,珍貴的史料散失了,十分可惜。
1960年新春,陳毅重抄毛澤東的詩詞,對《西江月·井岡山》寫下了一段跋語,對當時的情景進行了回憶:“錄毛主席所作井岡山詞,調寄西江月。此詞作于一九二八年夏。當時我軍主力赴湘南,敵軍企圖襲取井岡山。毛主席親率一個營將敵擊退。此詞表現出我軍以少勝多不可震撼的英雄氣概。是役,井岡山根據地賴以保全,有扭轉戰局的作用。讀此詞令人增長志氣,可視敵軍如草芥。我認為新中國人民應有此氣概,而且已經有此氣概。真可喜可賀。至于此詞選調之當,遣詞之工,描繪之切,乃其余事。例如在戰爭中嘗有炮聲雷鳴而敵已開始逃跑。此敵之起身炮也,此我之送行炮也。不可不知。”
陳毅是當時井岡山紅四軍的領導人之一,他的跋語使我們對毛澤東這首詞有了更明確的理解。
井岡山
1957年,毛澤東收集自己十八首舊體詩詞交由《詩刊》創刊號發表,并且第一次以書信的形式公開表示了對詩歌創作的原則性意見:“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當時正在廣州養病的陳毅積極響應毛澤東的號召,陸續收集20年前的舊作《贛南游擊詞》、《贈同志》等加以整理,發表在《解放軍文藝》上。廣州休養了三個月后,陳毅回到北京的當天晚上,他不顧旅途勞累,一見到家人,沒有講別的,滔滔不絕地談起毛澤東新近發表的十八首詩詞來。
1962年5月,為了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0周年,《人民文學》特發表毛澤東作于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的《詞六首》。這是繼1957年春在《詩刊》創刊號上發表毛澤東詩詞十八首以來,又一次集中發表毛澤東的詩作。這一組詩詞是中國工農紅軍創建和保衛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史詩”,陳毅身為紅軍的領導人之一,他是作品中反映的重大事件的目擊者和參加者,更因為他本人也是一個詩人。所以,陳毅在宣傳毛澤東詩詞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分析毛澤東詩詞的風格、氣勢等。陳毅還經常借用毛澤東詩詞教化自己的子女。
2.入閩鐵軍真是鐵 陳毅詩作氣磅礴
毛澤東盛贊陳毅的詩作,但對陳毅的詩也提出過不少修改的建議,甚至親自動筆斧正陳毅的詩作,反映了革命家的詩情和友誼,留下了千古佳話。
1929年5月下旬,毛澤東率領紅軍第二次入閩,不幾天便很順利地攻下汀州、龍巖。陳毅為此寫了一首小詩,題為“反攻下汀州龍巖”:
閩贛路千里,春花笑吐紅。
敗軍氣猶壯,一鼓下汀龍。
毛澤東在陳毅的筆記本上發現了這首詩,陳毅借機請毛澤東斧正。毛澤東略微沉吟了片刻,拿起鉛筆,在“敗”字上畫上了一個大圓圈。后來,陳毅根據毛澤東的圈改意見,將“敗軍氣猶壯”改為“鐵軍真是鐵”,充分反映了我軍將士堅強如鋼的頑強意志。
1964年底,在全國三屆人大會議期間,毛澤東與陳毅暢談詩歌創作問題,毛澤東關切地問:“最近怎么看不到你寫的詩發表呢?”陳毅答道:“寫了一些,但尚未定稿,想請主席大筆斧正,不知行不行?”毛澤東微笑答應了。不久,陳毅將自己的幾首新作呈送到毛澤東的案前,詩的總題是“六國之行”。1965年7月21日,毛澤東致信陳毅,和陳毅就詩的創作進行了交流:
陳毅同志:
你叫我改詩,我不能改。因我對五言律從來沒有學習過,也沒有發表過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氣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覺于律詩稍有未合。因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樣,還未入門。我偶爾寫過幾首七律,沒有一首是我自己滿意的。如同你會寫自由詩一樣,我則對于長短句的詞學稍懂一點。……
毛澤東雖然謙虛地說自己不善五律,不能改,但是毛澤東對其中的一首還是動筆進行了修改:
萬里西行急,乘風御太空。不因鵬翼展,哪得鳥途通。
海釀千鍾酒,山裁萬仞蔥。風雷驅大地,是處有親朋。
毛澤東給陳毅的信手跡
毛澤東為陳毅改詩手跡
這是經毛澤東改過的一首詩。我們還沒有發現陳毅的原詩,至于什么地方進行了改動,現在還無從知曉。
3.山東唱和詠雪詞 萊蕪大捷賦新詩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赴重慶與蔣介石進行和平談判,其間應近代詞壇大家柳亞子的索要,手書1936年2月初到陜北看見大雪時作的一首《沁園春·雪》相贈,柳亞子讀后,盛贊毛澤東的詞作,“推為千古絕唱”,并和詞一首,后來柳亞子的和詞及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相繼在《新華日報》和《新民報·晚刊》上發表,在國民黨統治的山城重慶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愛國的文人雅士紛紛唱和,國民黨反動文人也紛紛填詞詆毀毛澤東的詠雪詞。陳毅雖然遠在山東,政務繁忙,但是他時刻關注著重慶的這場文化論戰,于1946年2月奮筆疾書,賦詞三闋,為這場精彩的論戰增添新的光彩,其一為:
兩闋新詞,毛唱柳和,誦之意飄。想豪情蓋世,雄風浩浩;詩懷如海,怒浪滔滔。政暇論文,文馀問政,妙句拈來著眼高。傾心甚,看回天身手,絕代風騷。
山河奇魯多嬌,看霽雪初明泰岱腰。正遼東舞鶴,滌瑕蕩垢;江淮斤運,砌玉浮雕。池凍鋪銀,麥苗露翠,冬盡春來興倍饒。齊歡喜,待桃紅柳綠,放眼明朝產。
陳毅的這首詞與其他和詞有很多不同,它首先是一首論詞詞,是論毛澤東《沁園春·雪》的詞,上闋對毛澤東的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誦之意飄”,下闋聯系山東戰場的實際情況,抒發了自己的詩情,表明共產黨人對前途充滿革命的信心。
毛澤東對陳毅的詩也是十分關注的,每有相聚,談詩論詞總是不可少的話題。
1948年1月7日,陳毅來到陜北米脂縣楊家溝,向毛澤東匯報山東戰場的情況,毛澤東笑著對陳毅說:“又寫詩了吧?你打了勝仗總是要寫詩的。”
陳毅爽直地回答:“對了,對孟良崮、萊蕪戰役都寫了。”接著便朗誦起他的《萊蕪大捷》:
淄博萊蕪戰血紅,我軍又獵泰山東。
百千萬眾擒群虎,七十二崮志偉功。
魯中霽雪明飛幟,渤海洪波唱大風。
堪笑頑酋成面縛,叩頭請罪詈元兇。
毛澤東聽罷,連說:“好詩,好詩!”
4.抑揚頓挫誦“打油” 陳毅有詩在上頭
1953年3月22日,毛澤東乘海軍洛陽號軍艦從武漢順流而下,到達南京下關大興碼頭,住進西康路33號省委招待所。上午,毛澤東聽了華東軍區、江蘇省委主要負責同志的匯報,對這里的工作感到滿意,尤其對南京市鎮壓反革命運動中所取得的成果感到高興。當天下午,毛澤東在游覽玄武湖時,還興致勃勃地對陳毅說:陳老總啊,我倒聽到這么一首詩來:
唐宋元明清,匪盜未肅清,
國民黨當道,特務大橫行。
有了共產黨,鎮壓反革命,
社會大安定,人民享太平。
毛澤東抑揚頓挫的湖南腔把這首剛聽來的打油詩念得特別富有韻味。陳毅說:“這是群眾的心聲嘛。南京是六朝古都,老百姓的體會也許更深一些。”
1962年的一天,毛澤東和周恩來、陳毅等人,一起來到北京香山雙清別墅的涼亭上,縱眺香山秀色。此時的香山正處于楓葉紅透的季節,滿山的紅葉仿佛天邊的晚霞在燃燒,絢麗耀眼。
毛澤東一手撫腰,一手指著欲燃的山色說:“董老有詩:‘身閑久未到西山,辜負秋林萬葉丹。羨與眾人同樂去,不登絕也心寬。’我們今天就是眾人同樂啊。”
陳毅乘機說:“主席,良辰美景,不來它一首,怕是要辜負這大好時光喲!”
毛澤東笑著說:“要得,要得。”接著,故意沉吟了一下,便朗聲誦道:
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
革命亦如此,斗爭見英雄。
陳毅一聽主席吟誦的是自己的詩,慌忙攔住說:“取笑了,取笑了,還是您來一首吧。”
毛澤東擺擺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陳毅有詩在上頭。”
周恩來一聽,知道是借用李白不在黃鶴樓題詩的典故,禁不住笑了起來,其他人也都笑了。
5.盛贊陳毅六言詩 黃金海岸賦新詞
1957年4月中旬,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元帥應邀訪華。17日,陳毅元帥陪同伏羅希洛夫拜訪朱德,后來又陪同貴賓游覽京郊名勝玉泉山。元帥陪元帥,良辰美景,有朋自遠方來,談笑風生,相見甚歡。當天,陳毅激情滿懷,賦六言詩《游玉泉山紀實》一首:
四月玉泉春濃,滿園李白桃紅。
蘇聯主席光臨,拜訪中國元戎。
賓主小坐歡談,話到不凍玉泉。
幾番佳茗用過,就請開始游園。
幾株參天銀杏,歲月過了千年。
主席親自合抱,三人六手成圓。
幾排蒼松肅立,無數白樺干云。
玉蘭紅白間出,賓主緩步穿林。
主席毫不出老,結實健康過人。
淺看步履如飛,指點水秀山明。
大家游興不倦,我亦漫步追從。
喜見領導互訪,人民友誼無窮。
這首六言詩敘事、抒情、繪景,揮灑自如。4月18日,這首詩在《人民日報》文藝副刊發表。毛澤東對這首詩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閱讀,深為贊賞。4月20日,在致詩人袁水拍的信中,專門提到:“陳毅的六言詩也好。”對這首詩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澤東喜歡讀陳毅的詩,陳毅更喜歡讀毛澤東的詩。1963年12月下旬,北京各大報都在頭版刊登了毛澤東首次公開發表的《詩詞十首》。這時,陳毅正陪同周恩來進行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動——出訪亞非歐十四國。但是,陳毅豈能錯過此等詩壇盛事?在異鄉重讀《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結合多天以來的感受,陳毅已經按捺不住自己盎然的詩意。1964年1月中旬,周、陳到加納訪問。加納出產黃金,殖民者叫它“黃金海岸”。一天,周恩來和陳毅到加納總統恩克魯瑪駐地克里斯興堡拜會,并進行會談。當周恩來和恩克魯瑪會談時,陳毅一邊聽會談,一邊構思填詞。頃刻之間,一闋《滿江紅·黃金海岸》便構思完成:
盡是黃金,這海岸,摩天壁立。任掠奪,大洋風雨,神號鬼泣。販賣黑奴過一億,又教對岸紅人絕。驚世殘暴竟如斯,兩洲血。
說寬恕,誰同意?論報應,亦不必。最無情只是斗爭邏輯。獨立非洲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看滌瑕蕩垢土重光,全無敵。
這首詞氣勢宏偉,觀點鮮明,語言犀利。詞的風格和語言深受毛詞的影響,是和毛澤東詞的又一部力作。
6.老帥九泉應含笑 主席一時淚沾襟
1972年1月6日,陳毅在北京逝世。1月10日,中共中央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為陳毅舉行追悼大會。9時許,毛澤東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出現在追悼會上。毛澤東面對陳毅同志的遺像,默默肅立。頃刻,他從禮堂一個角落里發現了一副挽聯,立即低聲吟誦起來:
仗劍從云,作干城,忠心不易,軍聲在淮海,遺愛在江南。萬庶盡銜哀,回望大好河山,永離赤縣。
揮戈挽日,接樽俎,豪氣猶存,無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應含笑,佇看重新世界,遍樹紅旗。
上聯主要描繪了陳毅戰爭年代的累累戰功,一句“仗劍從云”,寥寥四字形象地在我們眼前刻畫了一個威風凜凜、浩然正氣的軍人形象。接著對陳毅為革命忠心耿耿的高尚品質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對陳毅領導華東野戰軍參加淮海戰役,率部轉戰江南,堅持游擊戰爭進行了回顧,勾勒出開國元勛浩氣凜然的英雄形象。然而,這樣的英雄,萬民景仰的領袖他最終仍然是“永離赤縣”,舉國上下無限悲痛,萬民含悲。
下聯主要刻畫了陳毅在外交風云中縱橫馳騁的偉大形象,描繪了他不畏強權、敢于斗爭的錚錚鐵骨,他力排困境,不顧打擊和迫害,頑強斗爭,功高天下。
吟罷,毛澤東立刻備加贊賞地說:“這副挽聯寫得好啊!”老人家沉思了片刻,徐徐轉過頭來,看到張茜悲咽,也凄然淚下。他握著張茜的手,請她坐在自己身邊,說:“我也來悼念陳毅同志嘛!陳毅同志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好同志。陳毅同志是立了功勞的。他為中國革命、世界革命做出了貢獻,這已經作了結論嘛。”
英雄逝去,他帶著滿腹經綸,帶著滿腹詩書走了。毛澤東又少了一個同他吟詩賦詞的老朋友,一個井岡山時期的老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