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戲之王片尾格言集錦3篇
《馬戲之王》觀后感
最近上映了一部歌舞片《馬戲之王》,影片講述了美國馬戲大王P.T.巴納姆的故事。當年家境貧寒的巴納姆在事業(yè)上屢遭不順。另求生路的他決定招募樣貌奇怪的人舉行表演,并以此來賺觀眾的票錢。
在我看來,《馬戲之王》作為一部歌舞劇,它以出色的場景調(diào)度,華麗的服裝道具,以及動聽且震撼人心的音樂奪得了觀眾的喜愛。不僅如此,這部影片的內(nèi)容更是精彩,具有教育意義。
片中的馬戲團是由一群奇形怪狀的人組成,長胡子的胖女人、黑人、侏儒、巨人等角色,他們各自卑微,有著這樣那樣的生理缺陷,是身居社會底層的典型的弱勢群體。他們不被自己和大眾接受,甚至被罵“低俗”,遭到很多人的抵制與歧視。但天無絕人之路,通過男主角的.鼓勵與行動,他們最后都突破了自己。
我想,這也是這部影片能夠得到眾多好評的原因,即影片向大眾傳遞一種積極的學(xué)會正確看待自己的心態(tài)。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遭到別人的白眼或非議,當然我們也會因之苦惱。影片教會我們在生活中要去尋找最真實的自己,而不要被他人的惡語所左右。
我喜歡影片這樣的歌詞:“別人用唇槍舌劍傷害我,我就用洪荒之力撂倒他;我很勇敢,我傷痕累累,但我就是我。”是的,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應(yīng)該在人生的舞臺上,以自信的面目綻放著自我,演繹屬于自己最美麗的一面。
正如片尾戲劇評論家對巴納姆所說:“你能將不同膚色,高矮胖瘦的人搬上舞臺,不卑不亢地表演,換個評論家會將其稱為一場人性的狂歡。”要記住:無論你是什么樣子,都應(yīng)該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
不僅如此,影片很精彩的一部分是這個轉(zhuǎn)折點,即主角變得富有后,他被金錢和世俗迷昏了眼,從而導(dǎo)致妻子離去,進而失去事業(yè)。這其實也是生活中很多人的真實寫照。生活中被金錢被利益蒙昏了眼而忘記自己本心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
看《馬戲之王》帶給我太多思考,也讓我明白太多道理。在這浮躁的世間,請堅持本心;無論走到哪里,都要勿忘本心。
《馬戲之王》觀后感
最近上映了一部歌舞片《馬戲之王》,影片講述了美國馬戲大王PT巴納姆的故事。當年家境貧寒的巴納姆在事業(yè)上屢遭不順。另求生路的他決定招募樣貌奇怪的人舉行表演,并以此來賺觀眾的票錢。
在我看來,《馬戲之王》作為一部歌舞劇,它以出色的場景調(diào)度,華麗的.服裝道具,以及動聽且震撼人心的音樂奪得了觀眾的喜愛。不僅如此,這部影片的內(nèi)容更是精彩,具有教育意義。
片中的馬戲團是由一群奇形怪狀的人組成,長胡子的胖女人、黑人、侏儒、巨人等角色,他們各自卑微,有著這樣那樣的生理缺陷,是身居社會底層的典型的弱勢群體。他們不被自己和大眾接受,甚至被罵“低俗”,遭到很多人的抵制與歧視。但天無絕人之路,通過男主角的鼓勵與行動,他們最后都突破了自己。
我想,這也是這部影片能夠得到眾多好評的原因,即影片向大眾傳遞一種積極的學(xué)會正確看待自己的心態(tài)。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遭到別人的白眼或非議,當然我們也會因之苦惱。影片教會我們在生活中要去尋找最真實的自己,而不要被他人的惡語所左右。
我喜歡影片這樣的歌詞:“別人用唇槍舌劍傷害我,我就用洪荒之力撂倒他;我很勇敢,我傷痕累累,但我就是我。”是的,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應(yīng)該在人生的舞臺上,以自信的面目綻放著自我,演繹屬于自己最美麗的一面。
正如片尾戲劇評論家對巴納姆所說:“你能將不同膚色,高矮胖瘦的人搬上舞臺,不卑不亢地表演,換個評論家會將其稱為一場人性的狂歡。”要記住:無論你是什么樣子,都應(yīng)該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
不僅如此,影片很精彩的一部分是這個轉(zhuǎn)折點,即主角變得富有后,他被金錢和世俗迷昏了眼,從而導(dǎo)致妻子離去,進而失去事業(yè)。這其實也是生活中很多人的真實寫照。生活中被金錢被利益蒙昏了眼而忘記自己本心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
看《馬戲之王》帶給我太多思考,也讓我明白太多道理。在這浮躁的世間,請堅持本心;無論走到哪里,都要勿忘本心。
馬戲之王的觀后感
《馬戲之王》的觀影感受,就跟看了一場精彩的馬戲表演一樣,套用姜文在《讓子彈飛》里的句式——驚喜,驚喜,還是TMD驚喜!
驚喜之一是演員。
我想大多數(shù)人是沖著休·杰克曼去看這部電影的,你如果想看看不再演“金剛狼”的休叔演的怎么樣,那第75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已經(jīng)回答了。你如果依然很懷念“金剛狼”,那么休叔其實在這部電影中依然是個超級英雄。
《馬戲之王》是一部傳記片,休叔飾演生活在19世紀美國紐約的傳奇人物/“馬戲之王”P·T·巴納姆。他起初的發(fā)跡,就是把一幫無法融入正常社會的“奇人”聚集起來表演馬戲,長大胡子的女黑人,2米多高的巨人,矮小的侏儒,連體雙胞胎…給了他們生計和一個可以容身的大家庭,這不還是我們很熟悉的《X戰(zhàn)警》的故事嘛…
演員的驚喜遠不止休叔,飾演P·T·巴納姆妻子的是《海邊的曼徹斯特》里那位悲傷的媽媽,獲得去年陣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米歇爾·威廉姆斯。
飾演19世紀英國著名女歌手珍妮·林德的是瑞貝卡·弗格森,也就是《碟中諜5》里那位英姿颯爽的長腿女特工。這個長的像英格麗·褒曼的瑞典女演員,自帶高貴優(yōu)雅的氣質(zhì),在本片中的幾場表演,絕對會驚艷到你,簡直就是女神本人了。
支線故事女主角/馬戲團空中飛人,是最新版《蜘蛛俠》里那位一臉不屑的小黑妹贊達亞。
驚喜之二是歌舞。
類型片首先要做到類型滿足,《馬戲之王》的類型是傳記+歌舞。
先說歌舞,首先要好聽好看。還是獎項來說話,主題曲《This is me》已經(jīng)拿下第75屆金球獎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并提名第90屆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
這部電影講的就是馬戲團的故事,除了動聽的音樂,當然還有精美的服化道和一場場精心設(shè)計的表演,可以說是從頭到尾美侖美奐了。
歌舞片中很多臺詞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唱出來的,所以歌舞必須融入敘事推進敘事,而不是脫離敘事的尬唱尬跳。另外,歌舞片也必須利用不間斷的歌舞進行轉(zhuǎn)場,讓電影更流暢。
電影中有兩場戲,一場是P·T·巴納姆(休·杰克曼)勸說菲利普·卡里(扎克·埃夫隆)入伙并討價還價的.戲,一場是支線故事中菲利普·卡里突破現(xiàn)實阻力勇敢和女雜技演員相愛的戲,這兩場戲,歌好聽,舞好看,故事精彩,推進流暢,算是把歌舞敘事做了教科書般的演繹。
驚喜之三是故事和主題。
我們還從類型滿足角度來談,必須承認,作為一部真實人物傳記片,《馬戲之王》的故事很簡單。
通過電影,讓我們了解P·T·巴納姆這個人物的成長/發(fā)跡過程,這一點基本做到了。至于人物的復(fù)雜性,以及類型片中最講究的困境設(shè)置/人物成長,也都有,但基本都是蜻蜓點水式的。
這種簡單,當然是跟其他更優(yōu)秀的傳記片比較得來的。如果我們只探討這部電影本身,這其實是高度符合影片主題的。
但凡是有關(guān)某種藝術(shù)形式的電影,都要涉及到一個主題,這種藝術(shù)形式的高雅與低俗。《馬戲之王》講的是馬戲,在19世紀的美國紐約,上流社會當然是嗤之以鼻看不上,評論人在報紙上評頭論足反三俗,劇場周邊的普通市民也因為聚集了一幫“怪胎”而整天聚眾抗議反三俗,甚至P·T·巴納姆也一度在追求高雅藝術(shù)/努力往上流社會爬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
電影的主題之一,同時也是P·T·巴納姆堅持一生的藝術(shù)觀,就是“能給人帶來快樂的藝術(shù)才是高尚的的藝術(shù)”。
我們套用到電影中,《馬戲之王》少了故事層面上跌宕起伏的劇情,但依然能保證能給大多數(shù)觀眾帶來快樂,能給人帶來快樂的電影就是好電影。
好萊塢電影最常見的回歸家庭/突破階級種族偏見等高度主旋律主題,當然也是電影必不可少的。
P·T·巴納姆是生活在19世紀美國紐約的人物,那還是英國女王是維多利亞/美國總統(tǒng)是林肯的時代,他的馬戲團經(jīng)過了146年的漫長歲月,變成了“玲玲兄弟與巴納姆卡里馬戲團”,并且也已經(jīng)與2024年5月21日在紐約長島進行了最后的謝幕演出,走入了歷史。
P·T·巴納姆本人如果這個人物曾經(jīng)或者以后還會跟當下的我們發(fā)生什么關(guān)系的話,就是他的馬戲團所在地了。P·T·巴納姆于1874年租下紐約麥迪遜大街和26街交口處的一座舊火車站,作為馬戲團的表演場館。這里后來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體育/娛樂圣殿,那就是NBA紐約尼克斯隊的主場,麥迪遜廣場花園球場。
電影《馬戲之王》觀后感作文
朋友無意間得到兩張免費的電影票,由于當時的時間問題一級種種原因,我們沒有看當時已經(jīng)好評如潮的電影,在《南極之戀》和《馬戲之王》中選擇了后者,當時我并不知道男主是休叔拍的,而且搜了一下豆瓣的評分似乎也不高,所以也沒有抱著多大的期待去看。但是看完了,感覺這部相對小眾的電影,值得一看。整部電影,最為精彩的就是他的每一首歌曲,都很貼切劇情,很耐聽。其實已經(jīng)看完這部電影很久了,現(xiàn)在突然想動筆寫點東西的原因是,想看看自己過了一段時間,一想起這部電影是什么樣的情節(jié),果然還是當時那個很帶感的片段,是男主和男二在酒吧談判,真的超贊!
羅里八嗦的說了一長段,現(xiàn)在就講講我的感想吧。感覺整部電影都在圍繞著階級愛情、勇氣與夢想開展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其實我對里面女主的父親的一句話特別有感想。當男主來迎娶女主的時候,那時候男主還只是有一份很普通的工作,并不能給予女主所擁有過的生活,但是女主的父親并沒有像國產(chǎn)劇的父親一樣落入俗套,什么百般阻攔,他任由女兒跟著那個窮小子,和那個窮小子女婿說了一句,“總有一天,她會自己回來的。”其實父親早已認為階級的問題確實能阻撓這對有情人,女兒遲早忍受不了劣質(zhì)的生活質(zhì)量而重新的回到自己身邊。但是女主恰恰就是看淡物質(zhì)的生活,甘愿在愛情里沉淪的女人,即使面對著丈夫的失業(yè),生活的困窘,她許下的愿望依然是希望這樣的時光一直都在。另外一段愛情故事,同樣是圍繞著階級的,就是男二和一個雜技女的愛情,感覺故事都大同小異,就是都最后男二奮身去救雜技女時打動了她,于是兩人便不顧世俗眼光在一起了。接下來我想講的是關(guān)于勇氣和夢想。此時就要推出一首歌“This is me",說到勇氣就是電影中一群怪咖吧,他們是自身有著各種各樣不同于常人的特點,因此常被人排斥歧視,冷嘲熱諷,終日只能隱藏自己,獨自舔著傷口,直到那一天,男主找到了他們,給了這群人一個家——巴納姆博物館之馬戲團,他們終于重新站到了陽光下,在男主的組織下,他們表演著,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重拾了自信。同樣圍繞著這個主題的`當然也有男主,他憑借著自身的努力和天才的構(gòu)想,成功跨越了階級,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說到這里就引申出了電影的后半段的主題,男主憑借著馬戲團獲得了大量的財富,但是依然不被上流社會的富家子弟認同,于是他慢慢的往另一個方向發(fā)展,他去發(fā)掘高品位的表演的人才,比如男二和一位女音樂家。在此期間,他漸漸成功了,得到了上流社會的認可,但是得到的同時,也總會失去什么的道理從不缺席。他忽視最初和他并肩作戰(zhàn)的朋友和背后默默等待他的家人,他被虛榮和浮華蒙蔽了雙眼,漸漸的迷失在成功的海市蜃樓中。好在最后的破產(chǎn)的轉(zhuǎn)折中,及時找回了自己。差點忘了提,還有一個片段也很驚艷的,是女主在家等待男主的時候i,在窗前跳起了舞,想象著男主一起跳,但突然一陣風(fēng),男主幻化成了窗簾一動,真的很是驚艷啊。歌曲是”tightrope”。
總的來說,故事情節(jié)不得不說還是有點俗套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認有些細節(jié)確實做的出色。音樂和演員的出色的臺詞功底和出彩的舞蹈表演,還有一個是看完電影后我才知道的背景,當時男主剛完成鼻子上基底細胞瘤的摘除手術(shù),他的手術(shù)醫(yī)生告訴他千萬不要開嗓,鼻子上可是有80針,傷口真的會崩,甚至?xí)芨腥荆臼怯腥颂姘⑿莩模坏健秄rom now on》,他也忍不住唱了起來,導(dǎo)致最后傷口開裂出血。演員的敬業(yè)的精神著實令我動容。不得不說,這里面的歌曲真的每一首都值得歲月的考驗。這些歌曲最終也得到了音樂領(lǐng)域的認可,獲第7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獎。要是不看電影,至少還是去聽聽這些歌曲吧。
【第1句】:《The Greatest Show》
【第2句】:《A Million Dreams》
【第3句】:《A Million Dreams (Reprise)》
【第4句】:《Come Alive》
【第5句】:《The Other Side》
【第6句】:《Never Enough》
【第7句】:《This Is Me》
【第8句】:《Rewrite The Stars》
【第9句】:《Tightrope》
【第10句】:《Never Enough (Reprise)》
【第11句】:《From Now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