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滿洲國國家格言90條
遲子建小說偽滿洲國鑒賞
導語:《偽滿洲國》中,作者通過記錄他們的家長里短、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命運浮沉,來展示偽滿洲國統治下的民眾生活狀態,并希望以此來還原、或者說論證這段歷史的存在。下面是對《偽滿洲國》的作品鑒賞。
【第1句】:藝術手法
敘述方式
《偽滿洲國》延續了司馬遷開創的歷史敘述方式,從各個層面上表現歷史中的人物,有帝王、后妃,有不可一世、專橫拔扈的侵略者,也有以侵略者身份的普通百姓;有各為其主的軍界人士,有令人尊敬的抗日英雄,也有嘯傲山林、豪氣沖天的俠膽義匪。有工商階層,有平民百姓,有文化界、演藝界、知識界人,也有小手藝人,賣身女;有工人、農民、學生、士兵;有漢人、滿人、鄂倫春人;有白俄、朝鮮歷史的演變讓歷史的人物以不同的面目出現,歷史的發展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但形式可能改變,歷史的本質不可能改變。歷史在她的筆下,充滿了生命的質感,像她的文字一樣富有生機和活力。
審美意義
《偽滿洲國》作為一部新歷史主義小說,是有著獨特審美意義的。從歷史觀來看,盡管它與革命歷史主義都追求宏大歷史敘事,可切入角度卻不是“廟堂歷史意識”,而是“民間歷史意識”,因此,在宏大敘事的同時,就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解構革命歷史主義的新歷史主義行列;從時間觀來看,她充分借鑒了革命歷史主義的線性時間觀,極具個性地走進了新歷史主義的時間觀,卻又極具個性地走了出來;從對歷史主體的塑造來看,她是拒斥革命歷史主義的,而在新歷史主義的觀照下,她表現出了一如既往的冷靜思考,既不全面顛覆、也不多加嘲諷,只是盡可能如實地切近歷史真相。
敘事體裁
筆端穿梭在“偽滿洲國”特定的歷史時空中,敘事呈現出形式的特別——大歷史小敘述。整部作品以歷史大事記為經,老百姓生活為緯,經緯交織阡陌縱橫,以年譜的形式寫出長達十四年的中華民族恥辱沉的“滿洲國”歷史。作者的用意與筆力均在于小人物的命運上盡管出于對歷史感的考慮,作品中也描寫了以溥儀為首的偽 滿洲國的行政設置以及日本侵略者關東軍的陰謀暴行,但寫得最為充沛豐盈的依然是小人物的命運和們的日活。大歷史小敘述切入了歷史氛圍,風暴的中心往往是表面靜止。《偽滿洲國》編年體的“大歷史小敘述”敘事特征,使抗戰題材傳統表現的正劇意義出現了不同的意味。在體味小人物波瀾不驚酸甜苦辣的日常人生時,作家筆下理解 的樸素簡單的英雄情結讓我們從中感悟到歷史的真諦。傳統正史書寫的抗戰史“主流”,畢竟有太多意識形態為依據的正史藍本,今天重新反思歷史,現代立場與意識已經在一些研究領域有了新的判斷。偽滿歷史也如是。對英雄理解的多元化開放化寫作態度,使《偽滿洲國》呈現出歷史厚重復雜的這一面,也因之對小人物命運的細致勾勒而使作品顯得氣韻生動。
【第2句】:人性敘述
人物塑造
《偽滿洲國》里設置這樣三個代表性的人物,羽田對愛情的絕望、張秀華對親情的扼殺、王恩浩對友情的拒絕,不能說是個別的偶一為之!是什么粉碎了人性與生俱來對愛情、親情、友情的依賴?——戰爭——以人性貪婪為動力的利益攫取,與人性善的一面殊死頑抗,昭示著人性中殘忍的一面。
《偽滿洲國》實現了深層意蘊的超越與逆轉,,在傳統結構的著力點上大規模的頹化和弱化,,使敘事對象呈現出個人化和民間化的遷移。如剃頭師傅, 作為我黨的地下工作者,無論是在四平與尋安客棧店主接頭, 還是在承德女兒家里重開理發鋪, 甚至讓教書先生王亭業寫門聯并使其入獄直至慘死,,都裊生出阻礙性情感反應, 但這種經驗非但絲毫無損作品的真實度,,反而更能激發起讀者的認同性熱情及現實展延魅力。同樣的還有對趙尚志犧牲場景的描寫,在典范的歷史題材小說那里,這是英雄慷慨激昂視死如歸的精神放歌處,而作者相當淡化的處理, 令人信服地縮短了文本和讀者的間隙。對日本人的刻畫也沒有采取簡單化的傾向, 正如作家所說:“ 尊重歷史,保持歷史的真實,在保有一個作家應有的良知的同時,對我作品中的人不管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賦予以人性的意義” ,小說中羽田的多情正直, 中村正保的大度、喜歡孩子, 山口川雄的明智、重義氣,麻枝子的`沉靜、嫻雅等都突破了小日本、日本鬼子的審美范式, 閃爍著民間理想照耀的光點。
人道主義
在民間化的審視中, 人性及人道主義的砝碼始終左右著均衡, 在人物鏈及人物活動的動力系統中起著樞紐及潤滑的作用。所以, 以民族鋪墊升起的民間精神, 充盈于人性的光環之下,相得益彰;相反, 非民族的異質社會勢相在上述民間域里矛盾重重, 舉步維艱, 不得不靠人性觀照來擴張民間的活性。遲子建有效地調和了民間與人性的矛盾,人性的大纛超越了一切價值取向而富有形而上的意義。《偽滿洲國》絕不單單是寫給中國百姓的,它的讀者中必須包含日本人民,當然也可以是日本在內的各國人民,因為它敘述的是一個人類共同的問題,那段歷史,那段歲月中人類的處境,是無法回避的,小說不惟是飽含民族情結的愛國主義討伐和申訴,而是超越了侵略一反侵略的對立立場,面對戰爭,審視人性。作者匠心獨具的地方是用大自然強化了人本應清醒卻遺忘的意識,承接了自然里面的豐富資源,并把這些資源逆轉過來,難以泯釋的哀痛又回到自然中,形成一個自我警策、自我反思、繼而自我療傷的開放系統。
評價遲子建小說偽滿洲國
導語:《偽滿洲國》告訴我們歷史是由日復一日的生活累積而成,而主要支撐歷史這座大廈的牢固基礎便是亙古不變的蕓蕓眾生。下面是對遲子建小說《偽滿洲國》的作品評價。
《偽滿洲國》告訴我們歷史是由日復一日的生活累積而成,而主要支撐歷史這座大廈的牢固基礎便是亙古不變的蕓蕓眾生。作品對歷史的揭露滲透在小說的字里行間,不動聲色的敘述中告訴我們這樣一種事實:在看似一如既往的生活狀態中,戰爭和侵略改變了每個人的命運軌跡,罪行惟其成為一種日常生活行為,無處不在,無時無刻,才更恐怖。征服一個國家易,征服一個民族難;消滅人的肉體易,消滅人的精神難;占領的是土地,占領不了的是情感;所以放浪形骸的胡二最終選擇了逃逸山林;放蕩不羈如謝子蘭,寧可選擇嫁給可以做她父親的阿廖沙,也放棄了年貌相當的羽田;王恩浩雖然知道平頂山慘案與山口川雄無關,但他拒絕了與這個民族所有人的友誼。這是一種生命的拒絕,一種文化的拒絕。這是一種頑強而又堅韌的心靈的抵抗。真正牢不可破御敵于千里之外的長城建立在人的心上,這就是老百姓所代表的民間立場在歷史上真正的作用和意義。它讓統治者由絕望變得加倍瘋狂,最終走向滅亡。
《偽滿洲國》展現了其特殊的意義:它試圖展現在淪陷歷史中人們形形色色的日常生活,構建一種新的觀視淪陷史的角度。我們看到另一種意義上的淪陷史,這里并非不包含侵略壓迫以及奮勇抗爭,但也關注那些既無所謂附逆也無所謂抗爭的人群,甚至也關注侵略者以及附逆者內在的復雜情緒。換言之,它既容納了主線歷史的敘述,又關注東北地方的獨特性,同時不簡單拒絕日本殖民現代性,而是重新反思這段殖民歷史到底給這個地方以及這個地方的人民帶來了什么。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的沈麗萍評價說:在《偽滿洲國》中作家把歷史人性化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實際上,偽滿洲國完全是一個人格化或人性化的象征,它寓言的是人脫離母體、脫離家園后的命運。在這個角度上,“滿洲國”與一個個故事主人公的命運不正是相通的嗎?王亭業、楊浩、鄭家晴、姑姑、吉來、王金堂,包括日本人中村正保,他們演示的不正是失去家園后的痛苦與掙扎嗎?如果說,在這部小說中歷史多少顯得有點空洞的話,那么正是那些人性的細節豐富和填滿了歷史的缺口。不同于傳統的人性善惡二分和民族大義的正義考量,作者在《偽滿洲國》中對眾多人物的生存抉擇,并沒有給出明顯的愛憎和居商臨下的道德評判,而是保持一種看似超然的冷峻,把諸多的可能性向讀者、也向未來敞開。在一個還不很善于談論和正確思考人性的文學世界里,這無疑是一個比較聰明的策略。或許,疑問和模糊能夠激發更多的人去尋求答案。-沈麗萍[10]
珠海教育學院的方守金評價說:一部氣勢恢弘,場面繁雜,人物眾多且鮮活生動的長篇小說,在敘述結構上必定有其強大而獨特的吸附力才行,《偽滿洲國》便具備了這一凝結形象貫穿情節的力量。它以人物的命運及其心靈的展示作為情節之維,鏈接著一時間和人物關系上似無多大瓜葛的故事板塊,其內蘊又共同指向那個悲慘年月東北大地民眾的生存境遇和情感生活。
遲子建評價說:《偽滿洲國》這部編年體的長篇小說出版后,評論家們都說是 “歷史小說”,遲子建卻覺得,它只是涉及了特殊歲月的生活。她筆下的“歷史”仍然是日常的,沒有大事件、大人物,有的只是開當鋪的、當勞工的等等小人物的生存狀態。“把一個特殊年代的日常生活寫足了”,這便是她理解的歷史小說。她認為,真正能讓人回味無窮的作品,其實是靠冷靜的敘述、富有“質感”的生動的細節營造來實現的。她不喜歡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作品,覺得和文學的本質背道而馳,文學的表達需要的是小提琴似的“如泣如訴”。
遲子建偽滿洲國
每當年末,或者像我們這樣的總喜歡期末的時候來一點總結。至少回顧一下,眨眼間就過去的一年里,我們都做了一些什么,是不是該到了收獲的時候呢?我也很想整理一下,希望能說點什么總結發言詞。但是,好像沒有什么可以說的。最大的收獲可以用汪涵在接受采訪時說的一句話來總結,他說:人太多的煩惱來自于這種自以為是,自以為別人會依賴你。人的煩惱來自于欲望,世界上有兩種人很牛。一種人什么都拿得起,還有一種人什么都放得下。經典,不是嗎?
相比這個,我更有興趣談談我最近看的遲子建的《偽滿洲國》。
接觸遲子建的文字應該是在初中的時候,當時就對這個女人產生了好奇。我覺得通過文字的魅力,我想她一定優雅,有品位,是新一代知性女性的代言人,她的文字平淡不失色調,清新委婉又有一點郁郁的憂傷,因為她死去的丈夫。不錯,當時是看到她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這本書給了我很多遐想,我在腦子里描繪著那件旅館,想象著停電時那個寡婦歇斯底里的吼叫。我想,那里的夕陽一定別樣唯美,溪邊的露水一定晶瑩可愛。這是一種我的向往,自由的散心。慢慢享受時間在暮色中的流淌,沒有我的故事,只是偶爾有片刻回憶,我只是一個生活的旁觀者。悲傷中的主人公不正是嗎?逃離正常的生活,在陌生的地方,療養受傷的心。用愛將哀傷、痛苦和絕望凝結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終于魔術師丈夫化成蝴蝶,落在主人公的無名指上。映襯著藍寶石戒指散發出的蔚藍色光彩,讓夜不再是夜,新的美好在此刻如此溫暖光明。是那一次旅行,還是去聽的那一些故事,或是在那期間的那些人的那些事,讓她從悲痛中走出來,能從愛人的愛中復活過來??說到這里,我突然想到昨天考試的作文,是faction還是textbook交給我們生活或是生命、人生多一點。遲子建的《夜晚》讓她的文字蛻變,讓她的生活重新開始,是課本中能給她的嗎?但是如果沒有課本,她能讀字能寫這些嗎?所以這樣的題目出出來是有什么意義。言歸正傳,說說最近讀的《偽》。700多篇幅的文字,七年多的準備,這樣的一本書,從一九三二年到一九四五的故事,豈能一言兩語說得清。這段時期的中國式最混論的年代,清政府走向滅亡,日本侵略東北乃至驕橫全中國,共產黨與蔣介石的斗爭,國內軍閥的混戰,以及太平洋彼岸所發生的一切,都顛覆著歷史的足跡,改變著人類的生活。但是這些,都是偉人們的視角,平民百姓想的只是今天的溫飽。書中描寫刻畫的都是這段特殊年代幾個平民百姓的生活,生活中的小人物也終于有了在文字界的大舞臺。這一次,他們不再是配角,不再是燈光背后的人物。彈棉花的老人,當鋪和餐廳老板,店小二,土匪,剃頭師傅,日僑,抗聯軍人,教師,乞丐等等許許多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他們是主角,他們的人生記錄著歷史,他們的人生反應著當時的社會。是一種折射,也是一種縮印。我喜歡那一面被分成兩瓣的銅鏡,他古老卻不失光澤,穩穩當當的沉淀著歷史的粉末。
遲子建 《偽滿洲國》教師王亭業是可憐的細菌戰犧牲品,他成了實驗室里面被解剖的對象,不管他的代號是十六號,還是二十六號,精神麻木不是身體上的摧殘,似乎是對有那么一群人的縮寫。對吉來,該慶幸還是該悲哀?慶幸的時候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還能有這樣的富二代過得逍遙自在,仿佛是生活再世外桃源,說明我們經濟還沒有垮,在大多數人吃不上飯時,還是有幾個富人。悲哀的是,他的存在就是一種浪費。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玩世不恭。我絕對相信在那時,有像吉來這樣的人,過著盲目庸俗的生活。彈棉花的老人,因為惦記著家里更老的老伴,為了能活著出去,不得不對漢奸對日本人低頭獻媚。但是卻又有骨氣和勇氣在給他們準備的食物里加一些作料,鼻涕、洗腳水,甚至尿液。看到他們吃得津津有味,書外的我都覺得大快人心,干得好!民族的'骨氣,連老人都沒有放棄過斗爭,中國怎么沒有希望,怎不能屹立在東方?只是當時,小老百姓為了在艱苦的日子中生存下來,為了簡單的衣食住行,他們在渾濁的空氣中無力的掙扎著。
遲子建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偽滿洲國》《額爾古納河右岸》,小說集《逝川》《霧月牛欄》《清水洗塵》,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遲子建文集》四卷和三卷的《遲子建作品精華》。《霧月牛欄》曾獲得第一屆魯迅文學獎、《清水洗塵》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小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2004—2006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獎”等多種文學獎項,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文等海外譯本。遲子建是當今文壇一顆耀眼的明星,她是唯一一位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兩次獲得冰心散文獎、一次莊重文文學獎、一次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一次茅盾文學獎的作家。
遲子建 《偽滿洲國》
書的內容由幾個部分分別穿插著進行,每一部分都有他的主角,就像黑白連續電視劇。滄桑中浸透著悲涼,困苦中夾雜著生的力量。但字里行間還是可以看出它們有同一個線索——戰爭。隨著時間在變,戰事在變,人民的日子也在變。所有的矛盾,所有的變化,都圍繞著戰爭。但是我們卻看不到一丁點兒關于戰爭的描寫,看不到敵我雙方廝殺的場面,也看不到槍彈如雨林般的畫面,這就是本書最大的特點也是與其他同樣題材類型的書的不同。它的故事沒有直接或者很明顯的表達對戰爭的憤怒,對社會局勢想要有一個具體的描繪。總體看來,更像是在描述他們的故事,用一種平淡的姿態來處理故事情節的波動。但是,讀完后,能讓人對整個局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仿佛刻意勾畫卻又不著痕跡。文字語言、篇章段落、故事情節的處理藝術技巧,遲子建在這里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本書我看了好幾天,真的讓人有進入時空的穿梭的感覺。每每一進入書里面的文字,心底有一根神經就被牽動著移動。他的血,她的笑,他的苦,她的淚,他的故事,她的人生,他們的命運。文字會說話,立刻就是舞臺中央的話劇表演。周圍景物的描寫,就是背景音樂的音符,隨著劇情的發展而跳動。仿佛是空氣中久久不能散去的氧氣分子,耗盡了讀者所有的情緒,承載了作者所有的感情。是的,歷史的烙印刻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歷史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能再次浮現,重新點燃那顆熾熱的心。這就是遲子建的文字,她的《偽滿洲國》,我們曾經的偽滿洲國。
遲子建 偽滿洲國讀后感
《偽滿洲國》作品描繪了日本占據中國東北三省,建立了滿洲國偽政權那個令中國人刻骨銘心的時代。
遲子建偽滿洲國讀后感一
接觸遲子建的文字應該是在初中的時候,當時就對這個女人產生了好奇。我覺得通過文字的魅力,我想她一定優雅,有品位,是新一代知性女性的代言人,她的文字平淡不失色調,清新委婉又有一點郁郁的憂傷,因為她死去的丈夫。不錯,當時是看到她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這本書給了我很多遐想,我在腦子里描繪著那件旅館,想象著停電時那個寡婦歇斯底里的吼叫。我想,那里的夕陽一定別樣唯美,溪邊的露水一定晶瑩可愛。這是一種我的向往,自由的散心。慢慢享受時間在暮色中的流淌,沒有我的故事,只是偶爾有片刻回憶,我只是一個生活的旁觀者。悲傷中的主人公不正是嗎?逃離正常的生活,在陌生的地方,療養受傷的心。用愛將哀傷、痛苦和絕望凝結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終于魔術師丈夫化成蝴蝶,落在主人公的無名指上。映襯著藍寶石戒指散發出的蔚藍色光彩,讓夜不再是夜,新的美好在此刻如此溫暖光明。是那一次旅行,還是去聽的那一些故事,或是在那期間的那些人的那些事,讓她從悲痛中走出來,能從愛人的愛中復活過來??說到這里,我突然想到昨天考試的作文,是faction還是textbook交給我們生活或是生命、人生多一點。遲子建的《夜晚》讓她的文字蛻變,讓她的生活重新開始,是課本中能給她的嗎?但是如果沒有課本,她能讀字能寫這些嗎?所以這樣的題目出出來是有什么意義。言歸正傳,說說最近讀的《偽》。700多篇幅的文字,七年多的準備,這樣的一本書,從一九三二年到一九四五的故事,豈能一言兩語說得清。這段時期的中國式最混論的年代,清政府走向滅亡,日本侵略東北乃至驕橫全中國,共產黨與蔣介石的斗爭,國內軍閥的混戰,以及太平洋彼岸所發生的一切,都顛覆著歷史的足跡,改變著人類的生活。但是這些,都是偉人們的視角,平民百姓想的只是今天的溫飽。書中描寫刻畫的都是這段特殊年代幾個平民百姓的生活,生活中的小人物也終于有了在文字界的大舞臺。這一次,他們不再是配角,不再是燈光背后的人物。彈棉花的老人,當鋪和餐廳老板,店小二,土匪,剃頭師傅,日僑,抗聯軍人,教師,乞丐等等許許多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他們是主角,他們的人生記錄著歷史,他們的人生反應著當時的社會。是一種折射,也是一種縮印。我喜歡那一面被分成兩瓣的銅鏡,他古老卻不失光澤,穩穩當當的沉淀著歷史的粉末。
教師王亭業是可憐的細菌戰犧牲品,他成了實驗室里面被解剖的對象,不管他的代號是十六號,還是二十六號,精神麻木不是身體上的摧殘,似乎是對有那么一群人的縮寫。對吉來,該慶幸還是該悲哀?慶幸的時候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還能有這樣的富二代過得逍遙自在,仿佛是生活再世外桃源,說明我們經濟還沒有垮,在大多數人吃不上飯時,還是有幾個富人。悲哀的是,他的存在就是一種浪費。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玩世不恭。我絕對相信在那時,有像吉來這樣的人,過著盲目庸俗的生活。彈棉花的老人,因為惦記著家里更老的老伴,為了能活著出去,不得不對漢奸對日本人低頭獻媚。但是卻又有骨氣和勇氣在給他們準備的食物里加一些作料,鼻涕、洗腳水,甚至尿液。看到他們吃得津津有味,書外的我都覺得大快人心,干得好!民族的骨氣,連老人都沒有放棄過斗爭,中國怎么沒有希望,怎不能屹立在東方?只是當時,小老百姓為了在艱苦的日子中生存下來,為了簡單的衣食住行,他們在渾濁的空氣中無力的掙扎著。
書的內容由幾個部分分別穿插著進行,每一部分都有他的主角,就像黑白連續電視劇。滄桑中浸透著悲涼,困苦中夾雜著生的力量。但字里行間還是可以看出它們有同一個線索——戰爭。隨著時間在變,戰事在變,人民的日子也在變。所有的矛盾,所有的變化,都圍繞著戰爭。但是我們卻看不到一丁點兒關于戰爭的描寫,看不到敵我雙方廝殺的場面,也看不到槍彈如雨林般的畫面,這就是本書最大的特點也是與其他同樣題材類型的書的不同。它的故事沒有直接或者很明顯的表達對戰爭的憤怒,對社會局勢想要有一個具體的描繪。總體看來,更像是在描述他們的故事,用一種平淡的姿態來處理故事情節的波動。但是,讀完后,能讓人對整個局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仿佛刻意勾畫卻又不著痕跡。文字語言、篇章段落、故事情節的處理藝術技巧,遲子建在這里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本書我看了好幾天,真的讓人有進入時空的穿梭的感覺。每每一進入書里面的文字,心底有一根神經就被牽動著移動。他的血,她的笑,他的苦,她的淚,他的故事,她的人生,他們的命運。文字會說話,立刻就是舞臺中央的話劇表演。周圍景物的描寫,就是背景音樂的音符,隨著劇情的發展而跳動。仿佛是空氣中久久不能散去的氧氣分子,耗盡了讀者所有的情緒,承載了作者所有的感情。是的,歷史的烙印刻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歷史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能再次浮現,重新點燃那顆熾熱的心。這就是遲子建的文字,她的《偽滿洲國》,我們曾經的偽滿洲國。
遲子建偽滿洲國讀后感二
初識遲子建,大約是在2007年的初冬,因一本題名為“我的冬天下雪了”的散文集。身在清華的我,想著北國故鄉此時也該初雪飄飛,“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淡淡哀愁,不禁讓我喜歡上了故鄉作家在故鄉特別的季節和氛圍中描寫故鄉土地上心情的文章。晶瑩的雪花紛紛揚揚地灑,獨自站在白茫茫的場景中,遠近的一切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樹是白的,地是白的,房屋也是白的,此時的天地融為一體,密云不斷播撒的雪花就是密縫這天地融合的絲線。沉沉的氛圍,沉沉的筆觸,沉沉的感情,卻被一位女作家用一支纖細的筆記在了如雪一般潔白的紙上,散發出了感情的真摯,對生活的珍視。文字和感情都如雪一樣晶瑩純潔。
從此,知道了“遲子建”這個名字。
以后,對這個名字的印象逐漸加深,并且與“茅盾文學獎”聯系在了一起。希望這個輝煌的榮譽不是這位黑土作家創作的巔峰,希望她的心靈和文筆都繼續恬淡純凈地流淌,直到遠方。
捧著《偽滿洲國》這本厚厚的小說,作為一位東北人,自己的故鄉就曾經歷了這十四年的浩劫,自己的祖輩就曾經歷這段身邊的歷史,1種蒼涼感伴著好奇由我心底生出。關于“歷史是英雄還是群眾創造的”這樣的討論已經爭鳴良久,且在哲學上按照各自的觀點也都有了更易空間不大的確認。群眾在書面歷史的背后默默推動著歷史,而英雄卻是踩在無數群眾的肩膀上、在至關重要的轉折點順流一推、立于時代潮頭而名垂青史的幸運兒,英雄與群眾互為表里,輔車相依。可是,隨意翻開身邊的史書,歷歷在目的仿佛只有大人物的名諱,老百姓的身形被隱藏在了巨人的背影之后。
很慶幸,這部以史為背景也以史為內容的長篇小說,就是以小見大——以1個個普普通通小人物的尋常生活反映大時代大事件的,至少絕大部分內容是遠離英雄只有群眾的。不知道史詩的定義為何,但我認為這的確是一部百姓所經歷史的長詩。誠然,再重大的歷史事件,盡管可能徹底改變今后幾千年的人民生活,但是對于社會底層的老百姓,它的影響也是漸漸顯現的',生活還要繼續,只不過是在悄悄偏離原來的軌道。這有可能就是傳統的慣性,也是生活的力量。
故事從新京羅鍋彈棉花匠王金堂老人家的事開始。新京是東北的中心地帶,這一家人也是故事輻射的中心,所有人物都與王羅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或為親戚里道,或為鄰里鄰居,遠的如下山胡匪胡【第2句】:鬼子軍官羽田也都與王老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與老人有聯系的關聯者,就算康德皇帝也是老人妻子的族親。世界真小,這是廣義上王老漢的大的家事紀年。
大人物和小人物本沒有什么實質區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很多小人物一躍而成大人物還是靠出身機緣的因由。小人物經歷的,在時代的籠罩下,大人物大概也要經受,只不過形式可能更隨和,程度也更循序漸進。人物經歷的事件,有小有大,有親歷有道聽,但都有可能不經意間成為歷史并改變歷史,借用米蘭達規則的表述就是“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成為歷史”。作家在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查閱了大量資料,可從書中展現了大多數偽滿洲國史上的重大事件看出,如撫順平頂山慘案、日本拓荒團、強建集團部落、日本對東北經濟的掠奪、駭人聽聞的關東軍細菌戰731部隊、抓勞工建要塞、東北抗聯等等。“在那樣的年代,人的命運是不能由自己做主的,他(她)隨時隨地都可能遇到意外的變故”,人命如發,隨風飄搖。
把大歷史和小人物的命運聯系起來是這部書的特色,更為可貴的是,能把小人物的生活在歷史的背景下展現出來,進而勾勒出小人物命運的脈絡。我們在這部作品中看到了當時人的衣食住行言語風俗,看到了當時的生活軌跡。的確,不管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只要沒有被剝奪生命,只要沒有被逼到失望的絕境,生活就還要繼續。能夠揭竿而起、奮勇殺敵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只能默默承受,默默地熬,熬生活。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城里人有城里人的苦悶,鄉下人有鄉下人的悲戚,士農工商各有各的難處,當兵的不是附逆就是抵抗再有就是在上述二者之間掙扎。作品中讓如此多的人物,什么人什么場合什么心境下說什么話,對一位作家也是很大的挑戰。語言的東北化生活化平民化樸質化多樣化,打造了這部作品的真實與動人。誰能想到中天的明月也可以金黃的玉米餅作比?大概不是久歷饑餓饑腸轆轆的草根群眾,是不會跳出嬋娟玉輪的窠臼的。
我深深地贊成作家的觀點。“戰爭是一場意外事件……蕓蕓眾生只能默默承受。日本占領東三省期間,老百姓還是得按部就班地生活,其中蘊含著歷史的傷痛和人生的悲劇”。對此,其基本態度是“尊重歷史,保持歷史的真實,在抱有1個作家應有的良知的同時,對我作品中的人,不管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都賦予他人性的意義”。歷史是人創造的,人不會因為面對鐵壁森森的歷史就失去自己的人性,而歷史也不會因為其自身的規律就甩掉創造者的人性。
我想,偽滿洲國正是一部很值得一讀的平民版歷史。沒有歷史暢銷書的縱橫捭闔、幽默詼諧、侃侃而談、指點江山,卻有生活、有血肉、有質感。宛若就在身邊,讀來似臨其境。這是一位東北作家用一顆東北心寫的書,一段我們流著東北血的東北人,按著東北個性,說著東北話,主動被動走過的一段東北路。
北風吹,雪花飄,時間也已經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