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哪首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全詩賞析)
如果你在街上隨便問一個還未上學的小朋友,會背什么古詩。
隱娘完全想象得出答案:《鋤禾》、《詠鵝》、《草》、《登鸛雀樓》。
這四首出鏡率絕對最高。
確實,這四首古詩都收入了小學教材,成為兒童啟蒙必背的古詩。
今天,隱娘想說的詩,是白居易的《草》。
白居易的《草》,全名《賦得古原草送別》,背后有一個“居長安不易”的故事流傳甚廣,詩的最后兩句被南唐后主李煜化用成千古名句。
隱娘上小學時,這首詩入選小學課本,詩名叫《草》,當時,只有前四句,讀來朗朗上口。
很多年以來,隱娘一直以為這首《草》詩就四句。長大后,才知道,這首詩有八句,全名為《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是白居易16歲時所作。
詩題中有“賦得”二字,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可知這是白居易少年時準備應試的試帖詩習作,也就是說這是白居易模擬考試的作品。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這是一首送別詩,白居易安排了一個送別的典型環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滿草原。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每年秋來枯黃,春天又綠色濃濃。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不已。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嘆,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是全詩的經典之句。
野草生命力頑強,野火燎原,瞬息后,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
巨大的毀滅,讓人生畏,可來年春天,春風一吹,野草頑強復蘇,古原草恢復了勃勃生機。
柔弱的小草戰勝了強大的烈火,小草積極的精神讓人振奮。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在古道旁,小草散發著芬芳;在陽光下,青翠的小草連著荒城。
一個“侵”字,一個“接”字,再現了草頑強的生命力和古原草的生機勃勃。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最后兩句點題,我在這里送友人歸去,那萋萋的芳草盡是離別之情。
以草比離別之情,要知道,那連天的碧草,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
可知這離愁別緒有多濃烈。
南唐后主李煜化用了白居易的這一句,寫就了“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的名句,讀來意味不盡。
關于這首詩,還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
話說白居易初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拿著詩作去拜訪當時的文壇盟主顧況。
顧況看了白居易的名字后,調侃道:年輕人,長安米價很貴,居此不容易喲。
說完之后,就翻看白居易的詩文,第一篇就是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讀完這四句,便不住地贊賞,對白居易說道:你寫出這樣句子,有這樣的才華,住在長安,可是太容易了。
從此以后,顧況逢人就夸贊白居易的才華,白居易在長安的聲名大噪。
可以說,這首詩已經成為國民詩詞,幾乎所有人都會背。
隱娘每當低落時,都會北背一背這首詩。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每每讀來,讓人感受到草的頑強與堅韌,這種堅韌通過詩句傳到我們心中,讓低落的心靈充滿了力量。
詩詞總有這樣的魅力,能用簡單而有力的語言,給我們以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