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黑云壓城城欲摧(黑云壓城城欲摧原文及翻譯)
毛主席曾經說過:“詩最愛三李,詞只合嫁軒。”“三李”便是李白、李賀、李商隱。其中李賀可以說是文學史上少有的天才,他跟另一位天才詩人王勃一樣,只活了二十六歲便死了,但是卻留下了眾多經典詩篇,成為名垂千古的著名詩人,被稱為“詩鬼”
“詩鬼”李賀的詩,我們最熟悉的,恐怕就是《雁門太守行》了。
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太守行”是古樂府舊題,“行”是“歌行”的意思,是一種詩詞體裁。李賀生活的時代,時有藩鎮叛亂,經常爆發戰爭,這首《雁門太守行》,可能就是寫一場平定藩鎮叛亂的戰爭。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黑云壓城城欲摧”,黑云既是指天上黑色的烏云,也含著戰爭的煙塵。云本輕,這里卻寫“黑云壓城”,是用外在環境來渲染大軍壓境的氣氛。這座城就快要被黑云壓毀了,隱喻著敵我力量的懸殊,守城形勢之孤危。
開篇只用了七個字,卻將交戰前緊張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可謂妙絕千古。薛雪《一瓢詩話》中評:“李奉禮'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是陣前實事,千古妙語。”
第二句寫守軍戰士嚴陣以待,在昏天暗地壓抑緊張的環境中,忽然一縷陽光穿過烏云,照在戰士金色的鎧甲上,閃耀著魚鱗般的光芒。最后一個“開”字,仿佛鎧甲反射的光芒欲沖開黑壓壓的烏云,寫出了戰士們不畏危勢的勇敢。
這兩句可以說是描寫戰場形勢的千古名句,但是王安石卻說李賀寫得不合理。
北宋王得臣《麈史》中載:長吉才力奔放,不驚眾絕俗不下筆,有《雁門太守》詩曰:“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射日金鱗開。”王安石曰:“是兒言不相副也。方黑云如此,安待向日之甲光乎?”
王安石認為,既然黑云壓城,哪里來的日光?其實,讀詩不能像杠精一樣,藝術的真實不等于生活的真實,真實的戰場上也未必有黑云壓城。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第二聯是從聽覺與視覺上寫戰斗的慘烈。角聲,是指軍中的號角。燕脂,即胭脂,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現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戰場血跡。
秋色凋零,滿天都是戰斗的號角聲,戰士的流血,染紅了大地,在暮色中顯現出暗紫色,就像胭脂一樣。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第三聯寫馳援部隊的活動。寒風中,紅旗半卷,增援的軍隊奔向易水,寒霜之中,戰鼓聲低沉。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尾聯寫戰士報國的決心。黃金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國燕昭王為招納賢才所筑。玉龍:寶劍。
為了報答君王招納的恩情,手揮舞著利劍甘愿為國血戰到死!
李賀的這首《雁門太守行》,是描寫戰爭不可多得的經典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