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明《夢溪筆談》中國名著簡介
作者: 王瑞明
《夢溪筆談》二十六卷。卷一至卷十二的篇目為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每一篇目各占兩卷;卷十三為權智;卷十四至卷十六為藝文;卷十七至二十三為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每一篇目各占一卷;卷二十四、卷二十五為雜志;卷二十六為藥議。
《夢溪筆談》作者沈括,字存中,杭州錢塘縣人。擔任過主簿、縣令、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等官職。他對文學、藝術、歷史、考古都有研究,精通天文、歷法、算學,并且有重要發明。他早在潤州(江蘇鎮江)購置有園地,花木幽推,仿佛壯年夢境中所經見,取名夢溪,在此建房筑舍,晚年就住在這里,以筆記文學體裁寫下了著名的《夢溪筆談》一書。
《夢溪筆談》內容豐富。沈括把他在科學研究方面的一些重大成果寫進來了。他明確地指出月亮本身并不發光;對日月蝕作出了正確的科學解釋。他提出了新的隙積術,用以求累層堆積的甕、缸之類物件的總和;他還創會圓術,用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而求弓形底(即弦)和弓形弧的方法。他指出隕石的物質是鐵,這是破天荒的見解。卷十八《技藝》記載畢升發明活字版,從刻字、排版到印刷,寫得很清楚。還介紹了卓越的木工喻皓及其《木經》。卷二十四《雜志》有關于指南針的記載,當時的指南針有:浮在水面上的,放在指甲上的,擱在碗邊的,還有用絲線懸掛的。《夢溪筆談》反映了宋代最新科學技術水平。
本書對宋代勞動人民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皆有所記錄。宋代在煉鋼方面,已經掌握“團鋼”、“灌鋼”的技巧。信州(江西鉛山)用膽礬熬鐵成銅,即用鐵在硫酸銅溶液中取銅。在陜西,有用雉尾收集石油的辦法,石油這一名稱,最早見于《夢溪筆談》。通過這些具體事例,沈括歌頌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宋代勞動人民在殘酷的階級壓迫剝削下,生活極其艱苦,卷九、卷十一、卷十二有所論述。卷二十五肯定李順起義的功德,“大賑貧乏,錄用材能,存撫良善,軍令嚴明。”沈括對民族關系問題也非常重視,對西夏問題談得比較多,多是他切身的經歷與體會,他當過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頗有作為。
此外,在地理、考古、文字、音韻等方面,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寶貴資料。但受時代局限,書中不免有封建性的糟粕,沈括有宿命論思想,相信鬼怪神奇。卷二十《神奇》記一女巫,千里外事物,問之皆能作出答復;人們心中的意念,她也能知道;隨便抓一把黑白棋子,她能講出數目,沒有一點差誤。剔除某些神秘主義的糟粕,《夢溪筆談》不失為我國古代一部優秀的著作,因此有“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的贊譽。沈括還有《補筆談》、《續筆談》。公元1956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夢溪筆談校證》上下二冊,對各卷逐條進行考釋校正,并附有各種版本的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