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惜陰齋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吳海·惜陰齋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陳生璚自表其齋曰:“惜陰”,求予言,箴以貽之①:
為學(xué)之要,務(wù)在能勤②。勤則業(yè)進(jìn),不勤志分。古人為學(xué),孜孜求益。靡寒靡暑③,亦靡朝夕。孫康映雪④,匡衡鑿壁⑤。董生課余,家園絕跡⑥。韓子焚膏,窮年弗息⑦。嗜學(xué)若茲⑧,寧不成德。今人為學(xué),或怠以嬉⑨。既間既斷,無有緝熙⑩。暴棄不憚(11),忍于自欺。四十無聞,自古所悲(12)。嗚呼!人少易壯,壯者易衰。發(fā)白齒豁,骎骎相追(13)。及時不學(xué),汝將何為。大禹圣人,寸陰尚惜。眾人分陰,豈可虛擲。暖衣飽食,無所用心,語德則病,奚異禽獸(14)。臍不可噬(15),后悔何任(16)。誦言座隅,以代砭針(17)。
【注釋】
①貽(yi):贈送。
②務(wù):必須,一定。
③靡:無。
④孫康:晉京兆人,好學(xué),官至御史大夫。映雪:《尚友錄》卷四:“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xué),家貧無油,于冬月嘗映雪讀書。”映雪讀書,即利用雪的反光讀書。
⑤匡衡:字稚圭,東漢承(今山東蒼山蘭陵鎮(zhèn))人。西漢經(jīng)學(xué)家,能文學(xué),善講《詩經(jīng)》,元帝時任丞相,封樂安侯。成帝時被劾免官。鑿壁:即鑿壁偷光。《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⑥董生:即董仲舒(前179—前104),廣川(今河北景縣西南)人。西漢哲學(xué)家,今文經(jīng)學(xué)大師,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膠西王相,著有《春秋繁露》。他年輕時專心讀書,三年沒去花園。《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跋箩≈v誦,弟子……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
⑦韓子:指韓愈,唐文學(xué)家。韓愈《進(jìn)學(xué)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
年。”
⑧茲:此。
⑨以:而。
⑩緝熙:奮發(fā)前進(jìn)。《詩·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今人高亨《詩經(jīng)今注》:“緝熙,奮發(fā)前進(jìn)。”
(11)暴棄:不愛重。暴,害;棄,絕。今成語有自暴自棄,即自己不愛重自己,甘心落后。憚:怕。
(12)古人:指孔子。《論語·子罕》:“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劉寶楠《論語正義》:“無聞,謂無善事聞于人也。”
(13)駸駸(qin):馬速行貌,引申為疾速。也比喻時間迅速消失。
(14)奚:何。
(15)臍不可噬:比喻后悔不及。《左傳·莊公六年》:“若不早圖,后君噬齊。”杜預(yù)注:“若嚙腹齊,喻不可及。”“齊”通“臍”。
(16)任:勝,堪。何任:何堪。
(17)砭針:即針砭,以針與砭石刺出血以治病的方法統(tǒng)稱針砭。也用來比喻規(guī)戒過失。
【譯文】
學(xué)生陳璚自己標(biāo)志他的書齋名叫“惜陰”,請我說幾句,寫箴贈給他:
求學(xué)的要點,必須能勤奮。勤奮就會使學(xué)業(yè)長進(jìn),不勤就會分散注意力。古人求學(xué),孜孜不倦地請求教益。無論冷天熱天,也不管早晨晚上。孫康映雪讀書,匡衡鑿壁偷光。董仲舒在課余,也不上自家的花園去玩。韓愈點燈夜讀,整年不休息。像這樣學(xué)習(xí),怎能不成就自己的道德?今人求學(xué),有的懈怠,去玩耍。老是間斷,沒有奮發(fā)上進(jìn),不怕自暴自棄,忍心自我欺騙。四十歲了還默默無聞,自古以來就感到悲哀。啊呀,人從少年很快就容易變成壯年,壯年很容易就變成衰老。頭發(fā)花白,牙齒掉了,光陰很快就過去。該學(xué)習(xí)的時候不及時學(xué)習(xí),你將能做什么?大禹是圣人,還珍惜寸陰。作為眾人,即使分陰,豈可白白扔掉?穿著溫暖的衣服,肚子吃得飽飽的,無所用心。一談道德就討厭,跟禽獸有什么分別?噬臍弗及,后悔不及。把這些話記住,寫在座右,用它來代替針灸用的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