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泰誓下第三》譯文與賞析
泰誓下第三
泰誓下第三
【原文】
時厥明[59],王乃大巡六師[60],明誓眾士。王曰:“嗚呼!我西土君子。天有顯道,厥類惟彰[61]。今商王受狎侮五常[62],荒怠弗敬,自絕于天,結怨于民。斮朝涉之脛[63],剖賢人之心,作威殺戮,毒痡四海[64]。崇信奸回[65],放黜師保[66],屏棄典刑[67],囚奴正士。郊社不修[68],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上帝不順,祝降時喪[69]。爾其孜孜奉予一人[70],恭行天罰!古人有言曰:‘撫我則后,虐我則仇。’獨夫受洪惟作威[71],乃汝世仇[72]。樹德務滋,除惡務本,肆予小子誕以爾眾士,殄殲乃仇。爾眾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73]!功多有厚賞,不迪有顯戮[74]。“嗚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臨[75],光于四方,顯于西土,惟我有周誕受多方[76]。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
【注釋】
[59]厥明:戊午的一大早。
[60]六師:六軍。這里指會合河北的討伐大軍。
[61]厥類惟彰:類,法則。惟,當。彰,彰明,使彰明。
[62]狎侮:輕慢。五常: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常教。
[63]斮(zhuó):通“斫”,殺戮。
[64]痡(pū):傷害。
[65]回:邪。
[66]黜:退。師保:太師、太保。
[67]屏(bǐng):除去。典刑:常刑。
[68]郊社:郊,祭天。社,祭地。
[69]祝:斷然。
[70]奉:幫助。
[71]獨夫:眾叛親離,孤獨一人。受:紂王名。
[72]世仇:大仇。
[73]尚迪果毅:尚,庶幾。迪,用。果,果敢。毅,堅決。登乃辟:登,成就。你的。辟,君。
[74]迪:用,指用命。
[75]文考:指文王。
[76]誕受多方:誕,大。受,親近。這句是說,廣泛被多方諸侯所認可。
【譯文】
時在戊午的天明,周武王大規模巡視六軍,明告眾將士。王說:“啊!我們西方的將士。上天有明顯的常理,它的法則應當顯揚。現在商王紂輕慢五常,荒廢怠情無所敬畏,自己棄絕于上天,結怨于人民。斫掉冬天清晨涉水者的腳脛,剖開賢人的心,作威作惡,殺戮無罪的人,毒害天下。崇信奸邪的人,逐退師保大臣,廢除常刑,囚禁和奴役正士。祭天祭社的大禮不舉行,宗廟也不享祀。造作奇技荒淫新巧的事物來取悅婦人。上帝不依,斷然降下這種喪亡的誅罰。你們要努力幫助我,奉行上天的懲罰!古人有言說:‘撫愛我的就是君主,虐待我的就是仇敵。’獨夫商紂大行威虐,是你們的大仇。建立美德務求滋長,去掉邪惡務求除根,所以我小子率領你們眾將去殲滅你們的仇人。你們眾將士要用果敢堅毅的精神來成就你們的君主!功勞多的將有重賞,不用命的將有明顯的懲罰。“啊!我文考文王的明德,像日月的照臨一樣,光輝普及四方,顯著表現在西土,因此我們周國特別被眾方諸侯所親近。這次如果我戰勝了紂,不是我勇武,是因為我的文考沒有過失;如果紂戰勝了我,不是我的文考有過失,是因為我這小子不好。”
【解析】
本篇可以看成是戰前的誓師演說。聰明的將帥為了激發士氣,首選自然是歷數敵人的罪狀,申明自己武裝斗爭的正當性。另外,由于本次東征屬于聯合作戰,各的部族的實力和作戰習慣都不一樣,所以需要預先約束,申明紀律,這些都是本篇理所當然的內容。
據有關史料記載,直到這時候,紂王才停止歌舞宴樂,和一幫貴族大臣們商議對策。這時,殷商軍隊的主力還在其他地區作戰,一時也調不回來,紂王只好將大批奴隸和俘虜來的東南夷人武裝起來,湊足了十七八萬人開向牧野。可是,這些臨時拼湊起來的人馬剛與周軍相遇,就掉轉矛頭引導周軍殺向朝歌。紂王眼見大勢已去,只好登上鹿臺放火自焚。周武王趕到鹿臺,用“輕呂”擊刺帝辛的尸體,并親自斬其頭顱,懸旗示眾。至此,商朝宣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