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全集《殺群牛喻》譯文賞析
殺群牛喻
【原文】
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頭牛,常驅逐水草,隨時餧食。時有一虎,啖[1]食一牛。爾時牛主,即作念言:“已失一牛,俱不全足,用是[2]牛為?”即便驅至深坑高岸,排著坑底,盡皆殺之。
凡夫愚人,亦復如是。受持如來具足之戒[3],若犯一戒,不生慚愧,清凈懺悔,便作念言:“我已破一戒,既不具足,何用持為?”一切都破,無一在者。如彼愚人,盡殺群牛,無一在者。
【注釋】
[1] 啖:吃或給別人吃。
[2] 用是:因此。
[3] 具足之戒:出家人應該遵奉的所有戒律。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養了二百五十頭牛,他經常趕著這些牛到水草豐美的地方,讓它們能隨時隨地得到飼料。后來有一只老虎吃掉了一頭牛,牛主人便想:“我已經失去了一頭牛,數目已經不足二百五十頭了,還要這些牛做什么呢?”于是他就把其余的牛驅趕到一個深坑里,將它們推到坑底全部殺死了。
世上的愚人也是這樣。當他們受持了如來二百五十條具足戒,但如果違反了其中一條戒規,心中非但沒有產生慚愧之情,也沒去真誠地懺悔,反而這樣想:“我已破了一戒,已經不是具足受持了,那我還持戒干什么呢?所以就將一切戒律都破掉,不再受持任何一條。就像那個愚蠢的放牧者,把牛全部殺掉,沒有留下一頭。
【評析】
從這則短小的故事中,我們足以看出牛主人的愚昧,這種極端主義是極不可取的啊。以小見大,任何事物都存在兩個極端,不要因為看到人家的一點小過失,就認為這個人無可救藥。我們不可吹毛求疵,也不可求全責備,一定要記?。簺]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故事征引
其實回頭并不難
有一天,師父吩咐大和尚與小和尚結伴下山,要他們去鎮上購買糧食。去鎮上有兩條路可選:一條是遠路,需要繞過一座大山,趟過一條小溪,一個來回就得花一整天的時間;另一條是近路,只需要沿山路下來,再過一條大河即可,不過河上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獨木橋,誰也不知道哪天就會橋斷人翻。
大和尚和小和尚自然走的是近路,他們輕輕松松就下到了山下,正準備過這個獨木橋。這時候,細心的大和尚發現獨木橋的前端有一絲斷裂的痕跡。他趕緊拉住小和尚說:“慢點兒,這橋恐怕是不能過了,太危險了,看來今天我們得回頭繞遠路了?!?/p>
小和尚經大和尚的提醒,也看到了橋的斷痕,但他甚是遲疑,說:“回頭?我們都走到這兒了,還能回頭嗎?過了橋可就是鎮上了。”
大和尚知道小和尚性格倔強,便不再言語,只是走到了小和尚的前面,并隨手撿了一塊石頭扔到木橋上?!芭椤钡囊宦?,腐朽老化的獨木橋應聲而落,碎入湍急的河流中。
在回頭的路上,小和尚感激地對大和尚說:“師兄,剛才幸虧你投石問路,要不然我可要葬身魚腹了。”大和尚不無深意地說:“只要懂得放棄,其實回頭并不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