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的啟蒙:18世紀與當代的正義和道德情操
【4213】同情的啟蒙:18世紀與當代的正義和道德情操
(〔美〕邁克爾·L·弗雷澤著,胡靖譯,譯林出版社,22.1萬字,2016年9月第1版,48元)
7章:[1]休謨以前的情感主義;[2]休謨的自立的情感主義;[3]休謨的保守情感主義;[4]亞當·斯密的自由情感主義;[5]康德對情感主義的拋棄;[6]赫爾德的多元情感主義;[7]情感主義在當代。
這本書重點討論了18世紀情感主義政治哲學的代表休謨、亞當·斯密以及赫爾德等人的理論,介紹了康德對于情感主義的批判,并探討了情感主義對當代政治哲學的意義。
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們致力于反思性自主的理想,即原則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獨立思考,特別是在確定道德和政治標準的時候。那個時代的情感主義哲學家們認為道德和政治反思是作為整體的心靈的恰當活動,沒有感情、想象力和同情,就無從發(fā)展我們的道德情感,而道德情感是構成正義和美德的基礎。啟蒙情感主義證明了感情是我們公民生活的必要核心,并展示了我們的反思性情感是如何平衡非反思性感覺的,后者可能導致我們的政治原則誤入歧途。
“必須要有細致的想象力,才能辨析細微的感情”。和理性的思考能力一樣,想象力和辨析細微差別的能力常常是天生的,但是通過后天的教育和練習,這些都是可以被改進的。
恪守實踐規(guī)則不一定總能得到道德褒賞。
休謨:“當一個哲學家,但在所有的哲思中,別忘了當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