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方文學作品分析
指描寫美國南部地區的社會生活和歷史面貌的文學創作和文學運動,興起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南部地區”,一般指美國東南部和南部的阿肯色、佛羅里達、佐治亞、肯塔基、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馬里蘭、俄克拉何馬、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田納西、得克薩斯、弗吉尼亞等十六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它們的歷史、文化、經濟和社會觀念都同美國其他各州有極大的差異,連居民的口音都與北方大不相同。南北戰爭前,南部地區的經濟支柱是棉花種植業,白人種植園主統治著大批黑奴勞動力,并依賴英國的紡織工業,因而竭力維護其蓄奴制度而結成南部聯邦,導致內戰。戰后,南方的種植園主階級漸趨消滅,出現了大批“貧窮的白人”,他們處在貧困、落后和怨恨的氛圍之中,被迫適應現代商業和農業的生活方式。這種嚴酷的社會環境構成了“南方文學”的背景,它的主要特色是執拗、好走極端和悲觀厭世。
南方文學中最重要的作家是威廉·福克納。他的大量作品在構筑一個獨特的藝術世界、反映美國南方的精神面貌、刻劃復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藝術手法的創新上,都很有特色。他的小說大多采用時序顛倒、情節跳躍、內心獨白、象征隱喻等各種意識流手法,但又有自己的發揮和創造。他的作品風格是意識流*與傳統手法兼收并蓄,文體既簡單明了又復雜晦澀,既有莎士比亞式的夸張又有美國南方的幽默。
南方文學中的另一重要作家托馬斯·沃爾夫*,則把南方的浪漫主義、二十年代藝術家的孤獨感和三十年代大蕭條等各種事件融為一體。他的小說都可以看成是他傾訴人生經驗的連續劇。
受福克納巨大影響的其他南方作家多為女性,重要的有:凱塞琳·安妮·波特*、尤多拉·韋爾蒂、卡爾松·麥克勒斯、弗蘭納里·奧康納。她們和福克納以及其他南方作家常常站在道德、宗教的立場上批判現代資本主義的物質文明,并在作品中有許多對罪惡、對變態心理的描寫,意在清除污穢,讓心愛的南方故鄉變得更干凈一些。
二次戰結束后,南方文學仍有發展,老作家福克納、波特、威爾蒂仍有重要作品問世,如《村子》、《小鎮》、《大宅》(福克納),《樂天派的女兒》(威爾蒂)。新作家也不斷涌現,著名的除麥克勒斯和奧康諾外,還有田納西·威廉斯*。他們不再以歷史的傳奇里尋找題材,而是關心現實生活中南方人精神上的苦悶。威廉斯的《玻璃動物園》*等劇作,通過人物的變態心理表現生活的不幸與空虛,因而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