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樹》鑒賞
作者: 趙福生
沈尹默
白楊樹!白楊樹!你的感覺好靈敏呵!微風吹過,還沒搖動地上的草,先搖動了你枝上的葉。
沒有人跡的小院落里,樹上歇著幾個小雀兒,“啾啁啾啁”不住的叫。他是快樂嗎?這樣寂寞的快樂!
除了“啾啁啾啁”的小雀兒,不聽見別的聲響。地下睡著的一般人,他們沈沈的睡著,永遠沒有睡醒時。難道他們也快樂嗎?這樣寂寞的快樂!
白楊樹!白楊樹!現在你的感覺是怎樣的,你能告訴我嗎?
小雀兒是那么的快樂,不住的叫著,人們是那么的快樂,他們沉沉的睡著。但,白楊樹,卻沒有這種感覺,也快樂不起來。因為它的感覺靈敏,微風吹過,它就從中聽到了嗚咽,陽光照射,它卻看到了陰影。這也許是一種悲哀,不被他人所理解的悲哀,但是,在這深深的悲哀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白楊樹對明天的渴望,對未來的企盼。
現實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白楊樹怎么能快樂起來呢?內里是矛盾沖突,無所適從,白楊樹怎么能快樂起來呢?但,小雀兒卻唱個不停,人們卻長眠不醒,如果說這是快樂,只能是寂寞的快樂,因為它脫離了時代,脫離了人民。與其說是快樂,還不如說是麻木。而白楊樹在這里體現了一種先驅者的品格和風范。這一點卻不是小雀兒和沉睡的人們所能理解的,作者問:白楊樹!白楊樹!現在你的感覺是怎樣的,你能告訴我嗎?白楊樹悄然無息,獨立曠野,答案留給了每一位讀者。
這是一首早期的散文詩。在五四時期,它是作為向舊文學的示威而崛起的,顯示了新文學同樣可以以美文的形式出現,并獲得讀者。沈尹默是一位辛勤的耕耘者,他的散文詩比詩自由,比散文含蓄,以少少許勝多多許,象大海上的冰山,僅露出它的一小部分,給人們以遐思和回味。這篇就顯示了這一特征??鞓放c寂寞的組合,構成了相反相成的兩極,篇末的問句,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思索余地,真正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