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藤明生作品分析
【介紹】:
日本內向派*作家。生于朝鮮咸鏡南道。戰后回原籍福岡縣。1953年入早稻田大學俄文科。1955年,處女作《紅與黑的記憶》在全國學生小說競選會上入選。在學期間,任《新早稻田文學》編輯。1957年大學畢業后,發表《關系》(1962)被評為第一屆文藝獎中短篇佳作。《人類病》(1967)被評為芥川文學獎候補作。1969年,以旺盛的創作熱情,連續發表了《私生活》、《笑的地獄》等小說和許多隨筆。1971年發表的作品集《不能寫的報告》,通過集體住宅區的一個男人的意識活動,以漫畫般的筆調,描繪出日常生活的空間給人帶來的影響。在《圓和橢圓的世界》(1971)中他談到了自己的創作和對自己有影響的作家,是了解作家內在思想動態的重要參考作品。他的長篇小說《夾擊》(1973),以新的角度觀察現代社會,通過一個中年男子尋找二十年前丟失的軍外套的一天經過,揭示出從戰中到戰后,處于左右思想的夾擊中的一代人所形成的曖昧思想和精神狀況。作品通過個體,透視全體,揭示出存在于個性之內的共性,是一部典型的內向派作品,1972年,去俄國旅行,走訪了果戈里等俄國作家的故鄉,回國后發表《俄國旅行》(1973)。
后藤明生作品的特點在于,作品中的所謂“自我”并非內在的孤立的自我,而是存在于不絕和無限之中的帶有共性的個體實例。在“自我”解體中,顯現出作者對社會共性的理解。所以說,他的小說鮮明地體現出內向派最基本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