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經句全文對》譯文與賞析
經句全文對
經句全文對
【原文】
予初登詞科[1],再至臨安,寓于三橋西沈亮功主簿之館,沈以予買飯于外,謂為不便,自取家饌日相供。同年湯丞相來訪,扣旅食大概,具為言之。湯公笑曰:“主人亦賢矣!”因戲出一語曰:“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良久,予應之曰:“為長者而折枝,非不能也。”公大激賞[2]而去。汪圣錫為秘書少監,每食罷會茶,一同舍輒就枕不至。及起,亦戲之曰:“宰予晝寢,于予與何誅。”眾未有言,汪曰:“有一對,雖于今事不切,然卻是一個出處。”云:“子貢方人,夫我則不暇。”同舍皆合同稱美。
【注釋】
[1]詞科:唐朝時科舉考試題目。[2]賞:贊賞。
【譯文】
我參加詞科考試中進士之初,再次來到臨安,住在三橋西沈亮功主簿的館中。沈亮功認為我在外面買飯吃不方便,就每天從家中帶來飯菜供應我。與我在同一年參加科舉考試的湯丞相前來看望我,詢問了我在旅館中吃住情況,我詳細地回答了他。湯公笑著說:“主人真夠賢明。”并且開玩笑的給我出了一句上聯:“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我想了好一陣,對出下聯說:“為長者而折枝,非不能也。”湯公贊嘆不已,然后離去。汪圣錫任秘書少監一職時,每次吃完飯喝完茶時,與他同室居的人還躺在床上睡覺沒有過來吃飯。等他們起床后,汪圣錫就開玩笑地說:“宰予晝寢,于予與何誅。”大家頓時無話可說,汪圣錫說:“我有一對,雖然和今天的事情不太切題,但也是出自同一個典故。”于是說:“子貢方入,夫我則不暇。”同室之人都異口同聲地稱贊他對的極好。
【評析】
作者講了兩個集句對的小故事,一個是他親自經歷的,一個是聽說的,都是用古代典籍中的句子相對,又能貼合當時的情景,讓人忍俊不禁。“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說漂母看韓信乞食,供他飯吃而不求回報。對句“為長者而折枝,非不能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意思是要一個人為老年人折一根樹枝,這人說:“我做不到。”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這兩句正好與沈亮功每天請作者吃飯的事情相合。第二副對聯,出句出自《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對句出自《論語·憲問篇》:“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對句雖然和當時的情景無涉,卻也出自《論語》,而且說的都是孔子批評弟子的事情,非常巧妙。集句對,是指從古今文人的詩詞、賦文、碑帖等經典作品中分別選取兩個句法特點一致的句子,按照對聯的形式要求組成聯句。集句聯之聯句,雖系源于互不相干的句子,卻要共同為嶄新的主題服務,故以語言渾成,別出新意為佳,以給人一種“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藝術感染力。集句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并非游戲文字之類,非有一定文學底蘊不能駕馭。正因為集句對得之不易,歷史上許多文人都在這個天地里顯其才華,不懈地追索,其難度不亞于深山探寶、蒼海尋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