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片》鑒賞
作者: 楊平
楊澤(臺灣)
在那個遙遠的城市,我猶記得,某次當我鼓起勇氣公開表示我對一位朋友大量制作咸濕電影的不滿,我的朋友忽然轉過臉來大聲的對我說他的電影并不比“比死亡”低級或者暴露:
“——沒有什么,是的沒有什么比死亡更暴露更obsence了。我的影片”他竭力對我呼喊,眼神里閃動著我不了解的一種奇異的熱情“我的影片假如你了解的話,是用來對抗死亡——是以肉體來反叛它的……”
我的朋友,他的意思或者是大部分是指暴力片而言。衡之當時我聯想到的卻是圍繞在生活周圍的車禍的現場,兇殺的現場,裸尸的現場……啊,
請不要圍觀他人的死吧!冷漠的群眾請莫要議論紛紛,因為我們同是一樹枯枝上的顫危危的敗葉。
楊澤基本上是一位抒情詩人。作品風格既充滿了古典的婉約,又具有濃厚的現代色彩。而他的迷人之處,往往是透過幾近透明的文字意象,把兩者巧妙地融結在一起,并賦以個人氣質和獨特的詮釋。
在《斷片》中作者透過電影的遠程焦距手法,表現出一個人對不義世界的憤怒。那憤怒,初看之下,仿佛是對傳統社會秩序的認同,是小我的,也是激情的、陳舊的;所以,當作者在詩中向友人發出吶喊時,得到的回應是一種繼之而來的反諷:恰恰表現了六十年代的思潮理念。在這種情況下,敏感的詩人以其聯想指出了他的質疑:一是叛逆的公正性,一是藝術至上的可疑性——從這個角度向前探索,便很容易地超越一己之私的進入大我之境:當詩人在最后以一顆關愛的心向全人類發出痛苦的呼吁時——不但使全詩增加了思考空間的深度,其境界也由初啟的疏離提升到有如宏觀的悲憫。值得同是現代人的我們細細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