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就這么有趣
【4392】經濟學就這么有趣
(梁小民著,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1.3萬字,2014年8月第1版,36.8元)
5章:[1]在歷史與經濟之間;[2]經濟學與怪現(xiàn)狀;[3]買賣里的經濟學;[4]書頁間的經濟學;[5]和經濟學家閑話經濟。
企業(yè)家從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自己的發(fā)展的環(huán)境出發(fā),要與政府建立良好的關系,西門慶、盧俊義都學不得。任何一個企業(yè)的成功都要依靠制度。晉商能輝煌500年,尤其是產生了匯通天下的票號,依靠的也是制度。
賈府是一個經濟單位,愛情也好,斗爭也好,都是以經濟為基礎的。賈府的繁華是以計劃經濟體制為基礎的,賈府的衰落是經濟轉衰失敗的結果。
赫魯曉夫的改革并沒有給廣大群眾帶來更大好處,這也是他失敗并受指責的一個原因。
金錢對人幸福的貢獻為20%左右。
中國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都希望強國并富民。不過由于國是自己家的,所以,強國之心甚于富民之心。在他們心中,富民僅僅是手段,強國才是目的。而且,富民往往不是自覺的,是逼出來的。
貨幣本來是作為交換媒介的,越簡單、越穩(wěn)定,越有利于流通。
用一些人品不好、胸懷私心的人進行變法,再好的設想也沒用。
當政府成為權力有限的小政府,權力受到公開立法的限制和監(jiān)督時,權力不能換成金錢,買官的沒了,賣官的也沒了。市場化改革是廉政的經濟基礎。
幸福是人的一種感覺,一個人幸福還是不幸福完全取決于個人的主觀感覺。
“大多數人對于自己的才能總是過于自負”。
經濟學不以數字化計算為本質,人也不能數字化生存。
利己就是利他。
人死畫值錢。
經濟學的真諦不是最大化,而是均衡與和諧。
一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修養(yǎng)。一個心胸狹窄,從“憤青”長成“憤老”的人,終究是成不了大事的。讀名人的傳記、回憶錄,首先要學的是他們的人生態(tài)度。
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在于理性,是理性使人不同于動物。但人又不能太理性了,太理性就沒有人味了。人要有感情、有血性、有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