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增長:中國經濟的前景與挑戰
【5328】未來的增長:中國經濟的前景與挑戰
(盧鋒著,中信出版社,27萬字,2020年12月第1版,68元)
△8章:[1]世界與中國;[2]WTO改革的影響;[3]中美經貿競合關系;[4]直面產業政策;[5]從部門經濟看全局;[6]通貨緊縮究竟離我們有多遠;[7]撥開潛在增速的迷霧;[8]疫情影響下的世界經濟。
〇這本書立足于世界與中國的高度,從國內外兩個角度進行觀察分析:對外,觀察近幾年來世界各國和中國的關系,包括WTO改革對于對外關系發展和中國經濟的影響;對內,從宏觀調控、產業政策、部門經濟等角度,分析近年來的經濟走勢,以及當下經濟面臨哪些問題和困局。最終,以未來發展和經濟增速這個眾所矚目的問題作為全書的落腳點,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從學術層面和現實經濟的角度,對中國經濟的增長做了各個層面的分析。
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致使世界經濟遭遇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大的衰退。
〇現階段中美經濟關系的特點是,美國試圖抵制時代潮流演變,受危機感驅動“窮則思變”先聲奪人,表面主動實則被動;中國則處于歷史上升期,對內改革與對外倡導開放合作選項更多,在戰略上更具有能動性。中國應審時度勢、保持定力、以靜制動、因勢利導,采用有理有節的方式接招較量,通過一個“不打不相識”的博弈反制過程,最終使美國對華政策回歸相互尊重與互利共贏的正確軌道。
〇所謂貿易摩擦,一般指某國引入貿易堡壘措施限制別國進口,或通過傾銷和外匯貶值等措施爭奪出口市場,并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報復與反報復行為。
〇應對短期性或周期性糧食市場供求與價格波動仍是棘手問題;從內外資源利用關系看,需理性看待糧食貿易依存度問題;從鞏固糧食生產能力要求看,需持續治理農業環境污染;從廣義食物安全角度看,需繼續加強食品質量監管,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節約糧食,杜絕浪費,重視膳食與營養結構不平衡的問題。
〇鋼鐵:化解產能過剩、企業兼并重組、發掘拓展潛在國內需求、推動供給側轉型升級。
〇疫情經濟學的現有視角和體系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
(2021年2月1日夜11:10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