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鑒賞
作者: 毛炳身
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邪也(1)。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2)。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5)。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6)。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7),起坐而暄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8),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9)。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宋代的亭臺樓閣記獨樹一幟。佳作甚多,蔚為大觀。《黃岡竹樓記》、《岳陽樓記》、《滄浪亭記》、《超然臺記》、《快哉亭記》……在這一長串著名的“記”中,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可謂一枝特秀,光采照人。
慶歷四年(1045),以范仲淹為首的“慶歷新政”失敗了,許多參與“新政”的官吏均遭貶謫。歐陽修起初被借故派往河東,后又調到鎮州(河北正定),次年又被人誣謗貶到滁州任太守?!蹲砦掏び洝愤@篇詩美淳厚的華章,就是他到滁州的第二年(1046)寫的。
滁州地處江淮之間,山光水色,恬靜安謐,地僻事簡,民風淳樸,歐陽修對它充滿了濃濃的情誼。
滁州西南有一座瑯邪山,這里樹木繁茂,泉水叮冬,野花怒放,禽鳥叨啾,風景極其娟麗迷人。歐陽修經常邀賓朋往游,賞景賦詩,投壺對奕,飲酒行令,激情洋溢,興味盎然,陶醉在山光水色之中,忘掉了遭貶的痛苦與羞辱,索性連自己的年齡和身份也忘卻了。他還在環境最為佳盛之處修建了一座醉翁亭,春夏秋冬,朝朝暮暮,抒懷寄情,留連忘返。
關于本文的主旨,許多賞析文章都引用文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結合寫作背景,指出這是一篇官場失意后的寄情山水之作,就是要在山水之樂中忘掉其它方面的不樂,“它的熱鬧之中有著難言的寂寥?!蔽艺J為,這只是《醉翁亭記》思想的一個方面,它的內涵或者并非全在這里。歷史記載,歐陽修初到滁州之時,由于賦稅沉重,年成不好,人民生活十分貧困,沒有一點生氣。歐陽修到滁州后,減輕賦稅,使百姓安心農業生產,加上老天相助,第二年,便是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市上熙熙攘攘,人們容光煥發。正是在這國泰民安的情況下,才有滁州人民傾城出動,跟隨太守游山玩水的動人場面。作為一州之長的歐陽修,面對著眼前的“大好形勢”,誰能說他的歡樂不是真樂,他的陶醉不是真醉呢!《醉翁亭記》可以說是對自己政績曲折隱晦的褒揚。
《醉翁亭記》在藝術上很有特色。結構縝密是一大優長。通篇圍繞一個“樂”字來寫,第一部分主要寫亭,落腳于樂。第二部分重點記游,突出在樂。朝暮之樂、四時之樂,游山之樂,野宴之樂,以至最后寫禽鳥之樂。首尾呼應,嚴謹完整,不落窠臼,別具一格。
通常把《醉翁亭記》看成一篇散文,其實它的語言完全是詩化了的。簡潔是詩化的第一特征?!碍h滁皆山也。”開頭五字何等突兀,又是何等氣勢!據朱熹說,有人買到這篇文章的初稿,開頭敘四方之山,有數十字,后均刪去,唯留此五宇。朱子贊為“改到妙處”,知文之論也。再如寫一年四季,每句僅用一個短句,抓住特點,高度概括,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絕。節奏鮮明、聲韻諧美是詩化的第二特點。本文駢散相間,融為一體,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鏗鏘悅耳。其對偶富于變化,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耙病弊值倪\用是詩化的第三個特點?!蹲砦掏び洝范潭涛灏儆嘧郑谷挥昧硕粋€“也”字,貼切準確,十分了得。文中深厚的感情,簡浩的敘事,生動的寫景,巧妙的議論,都與這個“也”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當我們朗讀《醉翁亭記》,不能不感嘆:“也”者詩也!綜上所述,我看它即今世所謂的“散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