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在敲門》鑒賞
作者: 宋生貴
劉湛秋
你總是披著玫瑰色的霞光,或者頂著瓢潑的大雨,甚至是寒冽的雪花,來到我的門前,固執地敲著……
不,我不是你所希望的,我默默地望了你一眼,痛苦地關上了門。被海水拋棄的貝殼,寧愿躲在沙粒中,不幻想自由的浪花和廣闊的蔚藍。
但你,還是按時地、固執地敲著,敲著我的門,也敲著我的心。
并不是你對我偏愛,只是你愿把自己的種子,平等地賜與每一個人,不管他是否被不適時的雷電所擊傷,或者在愛戀中變得頹唐。
今天,你只輕輕扣了一下,我馬上打開了門。我覺得,在大自然的照耀下,我的眼睛也和別人的一樣黑,一樣亮,我終干在你固執的敲門聲中認識了存在的我,也有自己的價值。
我把你請了進來,親了親你,露出一個直到生命終結都不會遺失的微笑。于是,你風一樣地消逝了。
我又聽見你在遠方的敲門聲……
“你”是誰?它牽系著全詩的靈魂而詩人卻又始終未將其點破。這便需要破譯了。“破譯”是有彈性的,很可能在不同讀者的心目中形成差異,而至多意性。而我們這里理解到的是,“你”是在詩人心靈世界中站立起來的人格化的特殊形象——人生自信。“人生自信”的內蘊也是豐富的,包括對生活的自信,對事業的自信,對前途的自信,對愛的自信,等等。
與詩人劉湛秋其它大量即景抒情的散文詩不同,《是你在敲門》顯然是直接將筆觸伸向心境的,寫下的是對一種人生哲理和生命現象的把握。“你”具有突出的心理象征意味。不過,詩人這里將筆觸伸向心境,并不是所謂的丟棄生活而轉向“自我”,而恰恰是他擁抱生活,擁抱時代,經過深切體驗后而對人生作出的詩意反思。它是一支特別的人生變奏曲。
作品為了呈現這“變奏”,于短小的篇幅之中,有人物,有場面,有情節,有動態,有“人物獨白”,有豐富的“潛臺詞”,有曲折,有波瀾,極似一個含蓄深沉的戲劇小品的格局。先是于抑遏中構成了“結”——沖突。“你”來到“我”的門前,“固執地敲著”,而“我默默地望了你一眼,痛苦地關上了門”。這是一種不能理解,不能感應溝通的難堪和不幸。原因在于“我”的人生受挫和處境不妙,而失去了接納“你”的勇氣:“被海水拋棄的貝殼,寧愿躲在沙粒中,不幻想自由浪花和廣闊的蔚藍。”貝殼曾忠實地置身于大海之中,但卻遭受了海水的拋棄,冷落于沙灘,它受到了極大的創痛,于是熄滅了自信之燭,而自暴自棄,自我消磨。這里的寓意很深刻,它折射出的是一種特定的社會現實,以及某種現實中的人生。以上是低沉的情緒,抑遏的筆調。
沒有勇氣并不等于即沒有潛在的渴念;熄滅了自信之燭,并非等于不再有點燃的期待,要緊的是有真誠的呼喚和美好光焰的照耀。當“我”終于理解了“你”那固執的敲門,“并不是你對我偏愛,只是你愿把自己的種子,平等地賜與每一個人”時,便有了感應和接納的可能。于是,“今天,你只輕輕扣了一下,我馬上打開了門。”“結”于是解開了。這是真誠的力量,是善的魅力。“我”一旦得到這人生自信的召喚,便又重新感到生命的光彩和自身的價值。詩中寫道:“我覺得,在大自然的照耀下,我的眼睛也和別人的一樣黑,一樣亮,我終于在你固執的敲門聲中認識了存在的我,也有自己的價值。”這段話有點題旨的意味,道出了那“固執的敲門聲”的意義——它是喚起人生自信的最動聽的旋律。
詩人是在由衷地贊美真誠、向善、向上的美好品格。不過,這是一種深沉思索中的贊美。它的內涵超越具體描寫對象,提升到了普遍的人生哲學和社會道理的層面。詩中以固執的敲門者“你”擬寫人生自信,既取其形,而更取其神,是一個具有深刻象征意義的意象,它的不確指,使人想到那是隨時會來到自己身旁的真誠朋友。同時,“你”在全詩中顯示出了無處不在的靈動之美。我們在閱讀中,總是禁不住在腦海里構想著“你”的神情,更被那固執的敲門聲所激動,甚至直到掩卷細思時,那富有召喚力的聲音還在耳邊響,在腦際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