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祥《白云繚繞的大地》東方文學名著鑒賞
作者: 陳永祥
【作家簡介】千世峰(1915— ),朝鮮著名的小說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出生在咸鏡南道高原郡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小學畢業后在家務農,創辦農民夜校。1940年初在郡城運輸部門當雇員和公務員。1945年“8·15”朝鮮解放后開始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以善于寫農利題材的小說著稱,他1946年2月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嶺路》。1947年以后創作的短篇小說《五月》、《新的脈搏》、《土地的序曲》、《虎老爹》、《故鄉之子》、《青松》、《新管理委員長》、《新春時節來了一個年輕人》等等,大都取材朝鮮解放初期和朝鮮祖國解放戰爭時期的農村生活。《虎老爹》是他短篇小說最著名的一篇,小說描寫解放后的農民爭交公糧的故事,表現了他們對于新生的人民政權的熱愛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激情。他的中篇小說《戰斗的村民》和《白云繚繞的大地》是他早期的優秀代表作品,前者描寫朝鮮祖國解放戰爭時期一支活躍在敵人后方的農民游擊隊的戰斗事跡,后者描寫身殘志堅的人民軍復員軍人如何帶領群眾修復被敵人飛機炸毀的抽水站的故事,多方面地反映了翻身解放了的農民群眾的生活和斗爭,表現了朝鮮人民在保衛祖國戰爭中堅韌不拔的獻身精神。作者曾參加過游擊隊,又熟悉農村生活,兩部作品中都塑造了游擊隊員和農民英勇無畏、樸實憨厚、真實豐滿的形象以及鮮明的個性。從50年代后期開始,千世峰主要致力于長篇小說的創作,重要的作品有《大河奔流》、《苦難的歷史》、《石溪的新春》和《祝愿》等。他的長篇小說《大河奔流》是繼李箕永的《土地》之后又一部反映朝鮮土地改革的作品,規模宏大,氣勢磅薄。
千世峰曾任朝鮮文學藝術總同盟委員長和作家同盟委員長。
《白云繚繞的大地》,冰蔚、沈圣英、文公譯,外國文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
【內容提要】朝鮮戰爭爆發后的第二個春天,在前線和美國侵略軍廝殺了兩年的金哲洙回到了故鄉南川江畔的江南里。他是一位戰斗英雄,在戰斗中失去了一支胳膊。復員后,他又積極投入了領導后方農業生產的戰斗。
艷陽當頭,熏風撲面,正是春耕黃金時光。但美國飛機還在不停地轟炸著朝鮮后方和平的土地,江南里兩個抽水站先后都被炸毀了。水,是莊稼人的命根子,不把水引到蓮壙坡的大田里,就無法播種插秧種水稻。修復抽水站是擺在人們面前的迫切而艱巨的任務。
英玉是哲洙的未婚妻,她溫柔、能干,在后方是一把勞動好手。哲洙負傷歸來,使英玉對他的感情起了波瀾。哲洙為英玉的感情變化心情沉重,情緒一度低落。但他想到黨對自己的重托,認識到肩負的責任重大,于是斷然拋開個人得失,全力投入了工作。
村黨支部會議通過了修復抽水站的決議,但村委會委員們的態度不一樣,尤其是人民委員長金仁學和農民同盟委員長張德一等人,借口得不償失、不能增加農民負擔,不同意修復抽水站。根據金哲洙的提議,這件事交由村民大會來決定。會上,受壞人樸大炮挑唆的落后分子申龍三公開表示反對,其余的人都顧慮重重,閉口不言。哲洙激動地向大家談起了自己兩年來在前線和美國鬼子殊死奮戰的經歷,號召大家向前方部隊的戰士們學習,克服困難,奪取勝利。人們深受感動,一致同意修復抽水站,金哲洙被推選為委員長。
樸大炮的父親原是日偽時期的惡霸地主。他本人在“撤退”時期有著嚴重罪行。敵人進來以后,他曾偷偷地加入了邑城的特務隊,當了一名密探。由于他的告密,村黨支部委員長姜文弼和委員金仁學的家屬被敵人抓去殺害了。鬼子撤退后,樸大炮又痛哭流涕控訴敵人暴行,并且偽裝積極,潛藏下來。村里只有申龍三知道他的這段底細,但申龍三因歷史問題曾被管制半年,對政府懷恨在心,所以樸大炮一直沒有暴露。
江南里的人民開始了修復抽水站的工作。金仁學、張德一的落后思想受到了前來視察的郡農民委員長的嚴厲批評。在郡黨委員長的支持下,金哲洙決定在黨支部內展開思想檢查,批評工作中的安逸思想和官僚主義。會上有人提出嚴肅處理金仁學,把他清除出黨。但哲洙不同意,他認為應該積極幫助金仁學,使他回到正確道路上來。通過思想斗爭批評教育,金仁學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決心振作起來,完成人民交給他的神圣的任務。
統一了思想,團結了人心,大家的熱情空前高漲,修復抽水站掀起了高潮。郡人民委員會及時地給江南里調撥來變壓器和電動機。技術工人李滿甲帶著助手晝夜不停地在抽水站安裝機器。樸大炮表面上偽裝積極,暗地里卻干著破壞勾當,他常常把一些螺絲釘和零件偷偷扔掉,企圖拖延時間。金哲洙覺得事情蹊蹺,對樸大炮提高了警惕。第二抽水站的機房由于隱蔽不好,被敵人的飛機發現了。一天,十多架敵機輪番轟炸了抽水站。所幸金哲洙舍命及時轉移了電動機,才保住了抽水站的命根子。
英玉近來心思重重,耳旁老覺得有個聲音在責備她不該動搖對哲洙的愛情。一天,哲洙的母親來到英玉家,指責她不該提出和哲洙解除婚約。英玉很委屈,但哲洙媽不由分說,數落了她一頓恨恨地走了。第二天,樸大炮又散布謠言中傷打擊,英玉終于病倒了。村宣傳室主任崔粉玉來看英玉,誠懇地指出了她思想上的錯誤,希望她能慎重考慮,回心轉意。英玉也感到自己的確犯了嚴重的錯誤,但她對于金哲洙已經熄滅的愛情之火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夠重新點燃起來的。
第一抽水站剛剛安裝完畢,第二抽水站正在緊張地安裝。干旱又在威脅著蓮壙坡的水稻秧苗。必須集中力量設法灌水!哲洙當機立斷,組織大家挖井蓄水灌溉苗圃。一天,人們突然發現苗圃被人挖開,寶貴的水竟流失了大半。經查問,原來是申龍三干的。申龍三老婆在金哲洙的教育下,提高了覺悟,當眾揪住申龍三廝打起來。在大伙的幫助下,思想落后的申龍三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把挑動他挖田放水的幕后策劃者樸大炮揭露出來。樸大炮的真面目終于大白于天下。江南里召開了揭發樸大炮罪行的大會,公安局依法逮捕了他。
第二抽水站進行最后一次機器試轉,人們急不可耐地盼望著抽水機噴出水來。然而機器卻像老牛一樣發出悶響,紋絲不動。安裝失敗了。哲洙和滿甲足足熬了幾個通霄,查出了毛病,重新安裝了機器。但由于發電廠遭到敵機轟炸而停電,抽水機依然不能運轉。連日的過分勞累,金哲洙一下病倒了。他得了肋膜炎被送進了醫院。
英玉這時已經振作起來,對哲洙的愛情也一天比一天強烈。她鼓起勇氣去醫院看望了哲洙,兩顆年輕的愛心又終于連在了一起。
就在金哲洙住院的當兒,發電廠的工人兄弟戰勝困難修復了發電機,抽水機終于轉動了。水頭像一只壯牛從水管里沖出來。蓮壙坡大田活了,綠了,恢復了生機。一個月之后,金哲洙出院回家了,他望著綠油油的稻田和那繚繞在山峰上的白云,不由得兩眼閃耀著興奮的淚花:“啊,我們的土地,我們的祖先生活過的土地啊……”
【作品鑒賞】中篇小說《白云繚繞的大地》是千世峰早期的代表作品。它以50年代初朝鮮偉大的保衛祖國戰爭為背景,描寫了經受血與火洗禮的朝鮮農民在勞動黨的帶領下,恢復發展農業生產,在另一條戰線上奪取抗美救國戰爭的新勝利的過程,表現了朝鮮人民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英雄主義品質。
1950年6月25日,美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侵朝戰爭。剛剛從日本帝國主義長達36年的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解放的朝鮮民族,剛剛在朝鮮北部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權當家做主的朝鮮人民,又陷入了水深火熱的戰爭深淵。但是,英雄的朝鮮人民在朝鮮勞動黨和金日成同志的領導下,展開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抗美救國戰爭。戰爭爆發的第二天,金日成同志就發出了“一切為了戰爭的勝利”的號召,廣大朝鮮人民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在三千里江山的各條戰線上勇敢地投入了戰斗。
小說《白云繚繞的大地》描寫的是:在戰斗中負傷復員的人民軍英雄金哲洙,回到家鄉領導農民弟兄發展農業生產。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修復了被敵機炸毀的抽水站,保證了春耕播種插秧的進行,以實際行動支援了前線戰斗。這部作品是當時眾多描寫祖國解放戰爭題材的作品中角度比較新穎的一部,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
在三年解放戰爭的歲月里,廣大朝鮮農民也和前方戰士一樣,在后方農村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斗爭。當金哲洙肩負著黨的重托,帶著傷殘的身體回到他的家鄉江南里,他立刻認識到,這里實際上是抗美救國的另一個戰場,一個聽不到槍聲,看不見硝煙的戰場。金哲洙首先面對的敵人是老天爺。要戰勝老天爺,奪取豐收,就得有水。要把水引上蓮壙坡,就得修復抽水站,這是取勝的關鍵。圍繞著修復抽水站,金哲洙又面對著一個接一個的敵人。小說生動地描寫了金哲洙依靠黨的領導和群眾的支持,排除萬難、克敵制勝的艱苦歷程。
首先是戰勝敵人飛機的轟炸。美國侵略者喪心病狂,他們依仗空中優勢,不擇手段地對朝鮮后方和平地區狂轟濫炸。江南里兩處抽水站連遭幾次轟炸,被徹底破壞了。“攔腰炸斷的鐵管滾滿一地……成排的電線桿橫倒在地上,電線斷了,電瓶碎了,變壓器也不知去向……”而且,“去年冬天的一次轟炸,男女老少,就死了42口……”在修復抽水站的那段時間,敵機又轟炸了三次。其中一次,十幾架“油擔子”輪番俯沖轟炸抽水站,金哲洙冒死向前,轉移了寶貴的電動機,加上他們對抽水站進行了精心偽裝,敵人的陰謀才沒有得逞。
面對階級敵人的破壞,金哲洙始終是提高警惕,嚴密戒備的。以樸大炮為代表的反動分子,出于剝削階級的本能和對新生人民政權的刻骨仇恨,他們或散布謠言、挑撥離間,或煽風點火、蠱惑群眾,表面上偽裝積極,暗地里進行破壞。樸大炮的目的就是千方百計阻止和拖延抽水站的修復,破壞春耕生產。但金哲洙依靠群眾的力量,爭取了申龍三的老婆,把申龍三從敵人隊伍中分化出來,從而孤立了樸大炮。最后將這個認賊作父、出賣同胞的潛藏敵人揭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實踐證明,黨內的落后意識、安逸思想和官僚主義是革命工作最大的敵人。小說以大量的篇幅描寫了金哲洙跟黨內錯誤思想的斗爭。人民委員長金仁學、農盟委員長張德一等人都是苦大仇深的好同志,但他們的落后意識、安逸思想和官僚主義卻成了修復抽水站的思想大敵。金哲洙以高度的黨性原則和細致的思想工作方法,對他們進行同志式的批評和幫助,終于使他們認識到錯誤,振作起來,投入到修復抽水站的戰斗中去。“通過這件事情,他(金仁學)深深地認識了自己的錯誤”,“他有信心去完成人民交給他的神圣、光榮的任務,所以感到心里非常踏實,新的雄心壯志充溢在他的胸膛”。統一了黨內的認識,群眾中的思想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黨和群眾團結一心,齊心協力,江南里出現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勞動熱潮:“在工地上,婦女們熱火朝天的勞動著,泥水從他們掖在腰間的裙子上滴滴嗒嗒地流下來,她們的臉在敵人照明彈的照耀下,閃著青銅色的光彩。”男人們則“赤腳站在南川江里修筑一條攔水壩。不少人懷里抱著石碾般的大石塊,馬不停蹄的搬運著。嘩嘩的䠀水聲、扔石頭的聲音和歌聲響成一片。”抽水站的修復戰斗就在這樣萬眾一心的奮斗中一步步走向了勝利。
小說還描寫了金哲洙努力鉆研技術知識、克服設計安裝中的技術難關的場面。“金哲洙一面躺著,一面拿起一支鉛筆和一本破舊的筆記本子,把腦子里想好的設計方案寫上去;上面已經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數字,有的地方全部涂去,重新另寫。他那只瘦削的手一直發顫,嘴唇和舌根干燥得有說不出來的難受,眼睛里充滿了血絲,可是他仍然不停在那里苦思苦想。”應該說,這是作品中最有現實意義的、也是最具新意的內容。和許多朝鮮作家不同的是,千世峰以他深厚的生活閱歷和廣闊的社會視野,認識到科學技術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性作用,尤其是在和世界上科技最先進的美帝國主義較量的生死存亡的時刻,他更加了解科學技術對戰爭的影響。有了科學,有了技術,才能和侵略者爭時間、搶速度,才能與之抗衡,戰而勝之,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戰斗。小說通過金哲洙攻克技術難關的細節,刻意表現了作者的這一思想,這既說明了千世峰的遠見卓識,也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