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和平的經濟基礎
【3792】持久和平的經濟基礎
(〔英〕詹姆斯?E?米德著,高歌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7萬字,2017年1月第1版,32元)
△共10章:①序篇;②自由經濟與計劃經濟;③國際貨幣;④浮動外匯匯率;⑤國際貿易;⑥國際資本流動;⑦外匯管制和清償協議;⑧國際人口流動;⑨殖民地和原材料供給;⑩總結與結論。
○這本書的主旨在于討論新國際秩序賴以建立的經濟基礎。
○這本書的初版是在1940年,提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新國際秩序應當建立的基礎原則。對在分裂的國家經濟體系——無論自由的還是計劃的,資本主義的還是社會主義的——讓構建這種國際秩序的可能性給予了特別關注。很顯然,作者將理論分析與對戰爭前夕經濟形勢的描述相結合,以經濟學家和非專業讀者都同樣易于理解的語言風格進行寫作。
○“從某種程度上,國際沖突的原因,在性質上是經濟性的。正由于此,只有建立一個穩定、公正和有效的經濟基礎上的國際組織,才能實現其主要的政治任務”。詹姆斯?E?米德。
○詹姆斯?E?米德,197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曾在日內瓦國際聯盟經濟部和英國政府部門工作。他被視為西方國際經濟宏觀理論和國際經濟政策領域的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