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李(lǐ)》姓起源
4 李(lǐ)
4 李(lǐ)
【尋根溯源】
李姓主要來源有兩種。一是來源于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的后裔,因曾三代世襲大理職務,故以官為氏,稱理姓。商末理徵直言紂王,而遭殺身之禍。其子理利貞逃亡時,因李子充饑相救,得以生還,其后人改姓李。二是來源于賜姓或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后,賜當地少數民族李姓、趙姓、張姓、楊姓;北魏時,鮮卑族中本來的復姓叱李氏,隨孝文帝入中原后,改為單姓李;此外,唐初曾有徐、安、杜、郭、麻、鮮于等16姓開國元勛因功被賜為國姓李。三是來源于他姓改李姓,如唐代許多功臣被賜李姓。
【變遷分布】
李姓形成時,族人世居今安徽渦陽一帶。春秋時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傳的首個李姓人物。先秦時期,主要在中原活動。秦漢時期,向各地遷移,南入兩廣,西進甘肅,以后在隴西(大致在今甘肅省南部和東南部)、趙郡(今河北邯鄲市)等地形成望族,并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太平盛世的李氏唐朝。唐代以后,出于多種原因,李姓播遷更加頻繁,分布地更為廣泛。先后還有大成、西涼、涼、吳、魏、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李氏政權建立。在越南、朝鮮也有李氏王朝建立。李姓當今在海內外有廣泛分布,在東北、冀魯豫、四川和蘇皖北部分布密度最高,河南則是李姓人口第一大省。
【名人薈萃】
李耳: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道家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
李廣: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人。多次參加反擊匈奴的戰爭,以勇敢善戰著稱。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匈奴數年不敢侵擾,稱之為“飛將軍”。
李春:隋代造橋匠師。現今河北邢臺臨城人。建造趙州橋(安濟橋)。趙州橋存世1400多年,堪稱中國建筑史上的奇跡之一。
李世民:唐代明君、政治家、軍事家,即唐太宗。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祖籍趙郡隆慶(今邢臺市隆堯縣)。創造了“從諫如流,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盛世。
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人稱“詩仙”。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