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甘石星經(jīng)》》賞析
《甘石星經(jīng)》
【點睛之筆】
《甘石星經(jīng)》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戰(zhàn)國時期的楚人甘德和魏人石申,在長期觀測天象的基礎上各寫出一部天文學著作,后人把這兩部著作合起來,稱之為《甘石星經(jīng)》。
【經(jīng)典解讀】
《甘石星經(jīng)》一書記錄了800個恒星的名字,其中121個恒星的位置已經(jīng)測定,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比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在公元前2世紀測編的歐洲第一個恒星表大約還早上200年。書里還記錄了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等五大行星的運行情況,發(fā)現(xiàn)了五大行星出沒的規(guī)律。后世許多天文學家在測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運動時,都要用到《甘石星經(jīng)》中的數(shù)據(jù),因此,《甘石星經(jīng)》在我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甘石星經(jīng)》在宋代就失傳了,在唐代的《開元占經(jīng)》中還保存有一些片段,南宋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的書目中保存了它的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