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敏《詩人氣質與浪漫找尋》
于德北特別會講故事,他的小小說強項就是敘述,細微的描寫較少。他的敘述技能顯得訓練有素,從容,大氣,收放皆備于我,可以看出他對敘述語言的高度自覺。于德北小小說的選材也有自己的特點,常常以第一人稱“我”作為故事中的主角或配角,名篇《杭州路10號》的開頭就是:我講一個我的故事。于德北善于在平淡的、為人們習焉不察的日常生活中發現其中的戲劇性和詩意,把普通的故事經營得聲情并茂。這個特長,在《三笑》和《酒事》中表現得十分突出。
《三笑》的故事發生在蘇州。戴著眼鏡、長髯飄拂的旅行者,在蘇州怡園飲春茶的時候,一下子愛上了這里的一切:美麗的茶姑、吟詩的老人、古老的楹聯。所有的人物對話都充滿詩情,女孩斟茶時說的是“靜坐參眾妙,清潭適我情”,老翁飲茶時說的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那種清雅的氣氛令人神往不已。這篇小小說的語言委婉有致,與題中之旨相得益彰?!度Α返娜逖胖?、純凈之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德北2006年發表的《酒事》,是他的“青春期成長系列小小說”中較為出色的一篇。一個17歲的少年離家外出打工,因為沒技術讓人瞧不起,苦與累使他陷入苦悶和彷徨。在一次艱苦的任務完成后,李師傅請客讓弟兄們喝酒,并把一大碗燒酒端給了少年。痛飲之后,師徒二人,還有那些窮哥們兒一起沖著如注的大雨放聲大喊:“啊——”那聲音撕心裂肺,神鬼皆驚,如同悲愴的《命運交響曲》,透出一股男人的硬朗和豪氣。讀完這篇小小說,那嘶啞的喊聲猶響在耳,令人心潮難平。同樣是詩意,《酒事》和《三笑》風格迥異,顯示出于德北情感積累的厚度。他能大雅,亦能大俗,能纖細如蘇州女孩的眉毛,也能粗獷如民工漢子們的放聲一吼。詩意的憂傷相比于詩意的喜悅甚至更能打動人。
于德北的小小說在展示現實人生時,往往有意避開紛擾的命運滄桑和人世糾葛,而專意探求那些富有詩意的層面。他不回避生活的復雜性,但賦予人物以隱忍、從容的生活態度;他不回避生活的矛盾性,但給予人物以樂觀的單純的理想精神。除了膾炙人口的《三笑》,他的《秋夜》《杭州路10號》《民謠》《剪紙》等也都明晰地傳達了這種追求?!肚镆埂穼懭齻€業余詩人在鄉下聚會,少不了飲酒誦詩,一個名叫佳衛的背誦者,那天喝了不少酒。點燃篝火之后,他喃喃地說:“我是那么恨火,可現在我突然發現,我又那么愛它?!边@些場景都是實寫,實在是讓人神往的雅興和情調。虛寫的是,業余詩人佳衛還是一位消防隊長,不久后因救火而犧牲。于德北寫他,不寫他怎么赴湯蹈火,而寫他背誦詩時眼中的淚光。更讓我們相信:他是鳳凰,他涅槃了?!肚镆埂吩谶x材上的實寫和虛寫,看得出于德北執著于對藝術品格的詩意追求。
于德北的《秋夜》,通篇流淌著詩情,如熾熱浪漫的音符在跳動,韻律鏗鏘。評論家伊水對《秋夜》的評價是:“充分展示了小說寫作者對情節控制的能力,從詩意的秋夜到佳衛獻身的陡轉,處理得圓潤而流暢,這真是功夫。”詩人氣質,詩意結構,詩質敘述,讀于德北的作品,會讓人平靜中有率真感悟,字里行間悸動內在的本色性情。
于德北是第三屆“小小說金麻雀獎”的獲得者,如今也年過不惑,但他心中涌動的詩意的潮水卻沒有絲毫消退。新作《結局》凄美而傷感,青春、愛情這些字眼,是同快樂與痛苦、憧憬與迷茫、代價與責任等,結伴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的。《歧途》屬逆向思維結構,凡內涵豐富的好作品往往會體現出多義性,只是這種多義性會更加耐人琢磨。
近年來于德北的小小說數量雖然不多,但那種詩意盎然的表述,那種閱盡滄桑之后的恬淡、飄逸,伴隨著喜悅的感傷、沉重的輕松、苦澀的甜蜜、成熟的幼稚和嚴肅的幽默,永遠是于德北小小說中充分展示個人才情的質地。
于德北善于用輕松解讀沉重,用幽默化解嚴肅,用積極的心態釋然生活的窘迫與無奈。主題集中聚攏,細節精致出神,敘述不急切,節奏不紊亂,彌漫著真實的生活氣息。楊蘊崎知曉“我”愛吃李子,一心只知道送李子,買房卻楊蘊崎聽說我只借到一半的錢,于是趕來送錢?!拔摇毕矚g吃鯽魚,飯店點菜沒有,誰知楊蘊崎離席而去,獨自跑到幾十里外買來鯽魚。行文自然、從容、恬淡,尤其作品人物看似木訥或是幼稚的言行以及所產生的幽黙感,常常給讀者帶來會心一笑。
小小說最講究化繁為簡,畫龍點睛,于德北尤其能把情感類題材寫得平中見奇,韻味十足,著實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