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及其主要作家
“南社”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進步的文學團體。同盟會成立后,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運動迅速發展,適應革命運動的需要,同盟會成員陳去病、高旭、柳亞子等人于1907年開始醞釀成立革命文學團體。1909年,“南社”在蘇州成立。第一次集會時有十七人,其中十四人為同盟會會員?!澳仙纭敝 安倌弦舨煌渑f”之意,表示反清革命。它以民族氣節相號召,團結廣大擁護民主革命的作家,配合資產階級的民族民主革命?!澳仙纭背闪⒑笱杆侔l展,辛亥革命前已有成員二百余人;辛亥革命后劇增到一千余人,成為明末復社以來最大的文人結社團體,“南社”擴充后,政治思想狀況趨于復雜化,辛亥革命后即逐漸分化。部分成員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的斗爭,也有一些人后來投靠了北洋軍閥和其他反動政治派系,1923年因內部的分化而停止活動?!澳仙纭睆?910年開始出版《南社》(分文錄、詩錄、詞錄),到1923年共出版二十二集。1917年出版《南社小說集》?!澳仙纭钡某闪⑼苿恿烁锩膶W的發展,有力地配合了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南社”成立和發展的過程中也涌現出一批重要的作家。陳去病(1874-1933),字巢南,江蘇吳江人。是一位活躍的革命者,是“南社”的發起人之一。曾參加同盟會等多種革命團體,積極參加革命活動。他的詩歌多歌頌宋明時期民族英雄、革命烈士和游俠劍客,借以抒發自己的革命懷抱,往往寫得雄健有力。也擅長文章,著有《浩歌堂詩鈔》、《巢南詩》、《巢南文選》、《詩學綱要》等。高旭(1877-1925),字天梅,號劍公,別號純劍,江蘇金山(今上海)人。曾留學日本,歸國后創辦健行公學,提倡革命,并曾任同盟會江蘇支部部長,是南社的發起人和組織者之一。他發揚了“詩界革命”的積極精神,用通俗的詩歌宣傳革命思想,如《光復歌》、《愛祖國歌》、《女子唱歌》等。他的在辛亥革命前作的詩往往能直抒革命懷抱,辛亥革命后的詩往往流露出頹唐失意的情緒。柳亞子(1887-1958),名棄疾,江蘇吳江人。初受改良運動影響,后思想轉向革命。1906年參加同盟會和光復會。1907年與陳去病、高旭等人醞釀成立革命文學團體。“南社”成立后,他以很高的熱情做了許多實際的工作。他是詩人,青年時期就勇敢地沖擊當時各種腐朽詩派。他早期的詩抒寫革命懷抱,表現了極大的革命熱情。他的《孤憤》詩憤怒斥責袁世凱的竊國罪行?!拔逅摹边\動后,他能同情和支持新民主主義革命。解放后仍能歌頌新社會,贊揚勞動人民。他是一位能隨著時代前進而不斷前進的詩人。著有《摩劍室詩集》、《摩劍室文集》、《摩劍室詞集》等。蘇曼殊(1884-1918),原名玄瑛,字子谷,廣東中山縣人。母親日本人,出生于日本,后隨父回廣東原籍。家庭關系復雜,他自幼過著孤苦無依的生活。1903年留學日本,曾參加愛國運動?;貒?,在蘇州吳中公學任教,后曾去香港,又至惠州古寺削發為僧,法號曼殊。曾參加南社。他有多方面的才能,通中、日、英文和梵文,詩、文、畫、小說都很擅長。曾翻譯過拜倫的詩和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他的詩清穎秀麗,多抒寫惆悵感傷的情懷,但也偶有憂國傷時之作。辛亥革命后的詩歌表現的思想情緒更加低沉。他的小說《斷鴻零雁記》、《天涯紅淚記》、《絳紗記》、《碎簪記》等都以愛情為題材,帶有較濃厚的悲觀厭世的消極情緒。對辛亥革命后上海流行的“鴛鴦蝴蝶派”小說有一定影響。除上述作家外,馬君武、周實、寧調元等也是“南社”的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