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文女
作者: 傅平 【本書體例】
晉時,武都太守李仲文在郡喪女,年十八,權(quán)假葬郡城北。有張世之代為郡。
世之男字子長,年二十,侍從在廨中。夜夢一女,年可十七八,顏色不常,自言:“前府君女,不幸早亡。會今當(dāng)更生。心相愛樂,故來相就。”如此五六夕。忽然晝見,衣服薰香殊絕。遂為夫妻。寢息,衣皆有污,如處女焉。
后仲文遣婢女視墓,因過世之婦相問。入廨中,見此女一只履在子長床下。取之啼泣,呼言發(fā)冢。持履歸,以示仲文。仲文驚愕,遣問世之:“君幾何由得亡女履耶?”世之呼問,兒具道本末。李、張并謂可怪。發(fā)棺視之,女體已生肉,姿顏如故,右腳有履,左腳無也。子長夢女曰:“我比得生,今為所發(fā)。自爾之后遂死,肉爛不得生矣。萬恨之心,當(dāng)復(fù)何言?”涕泣而別。
(選自《搜神后記》)
晉時,武都太守李仲文,女兒死在武都,當(dāng)時才十八歲,姑且葬在了郡城北。有張世之代為郡守。
張世之的兒子子長,年齡二十歲,陪同父親在官舍。夜里夢見一個女子,年齡大約十七、八歲,長得端莊漂亮,不同尋常,自言:“我是前太守的女兒,不幸早亡,今天相會,可以重生。心里愛慕你,所以前來相會。”這樣來了五、六個夜晚,忽然白天也來相見了,衣服上薰得特別香。于是,他倆結(jié)為夫妻,夜間二人同居,女子的衣服沾有臟污,才知道她是一位處女。后來,李仲文派婢女看女兒的墳?zāi)梗值綇埵乐覇柡蛩姆蛉耍趶堊娱L的房中,看見女兒的一只鞋丟在床下。婢女取出鞋子啼哭起來,喊著是子長盜墓。將鞋帶回,讓仲文看。李仲文驚呆了,派人問張世之:“你的兒子怎么得到我死去的女兒的鞋?”世之把兒子喊來相問,子長說出了事情的經(jīng)過。李仲文、張世之都覺得奇怪。遂開棺察看,女兒在棺內(nèi)的尸體已長滿了肌肉,姿態(tài)、顏色象原來一樣,右腳上穿著鞋,左腳上的鞋沒有了。夜里,子長夢見女子說:“我將要復(fù)活,今天被開棺,露了相,從此以后,我就死了,肉也腐爛,再也不能活了。我心中萬分痛恨,遇到這種情況,還有什么可說的呢?”就這樣哭著告別了。
這是一則悲劇故事。
武都太守李仲文女,年輕身亡。故事的開頭,和一般描寫人鬼戀愛、結(jié)婚的故事一樣,由于她年輕貌美,遭此不幸,死不甘心。于是,有張子長夜夢亡女,亡女坦率地告訴了她的不幸,表達(dá)了對子長的愛慕之情,二人情投意合,遂結(jié)為夫妻。
但是,故事并不是這樣簡單,作者又以亡女的一只鞋為小道具,使故事陡生波瀾,情節(jié)曲折逶迤。既然李仲文亡女與張子長結(jié)成了夫妻,不可能不走露一點風(fēng)聲。不久,這件事傳到了李仲文的耳朵里。他先是派人看亡女的墓,后又到張子長臥室,發(fā)現(xiàn)有亡女的一只鞋,李仲文與張世之問清了事情的原委,決定開棺察看。結(jié)果亡女“右腳有履,左腳無也”,證實事情是真的。
由情之所感,亡女將復(fù)活,因為開棺的緣故,亡女遂死,“肉爛不得生矣”,釀成一個悲劇的結(jié)局。
讀罷這篇小說,我們想起了湯顯祖的名劇《牡丹亭》。《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和《李仲文女》中的亡女,有相同之處。他們的生生死死,都是為了爭取自由幸福的愛情。追求幸福愛情的強烈程度,可謂達(dá)不到目的死不罷休。
杜麗娘的藝術(shù)形象,是典型的,在藝術(shù)上是相當(dāng)成功的,然而,從杜麗娘的身上,看到了《李仲文女》中的亡女的某些影子。無疑,湯顯祖在創(chuàng)作杜麗娘這一藝術(shù)形象時,吸收借鑒了《李仲文女》的故事情節(jié),甚至是藝術(shù)構(gòu)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