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并非易事
“出家”并非易事
很多人認為“出家”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把頭發剃光,換上袈裟,便是皈依佛門了。但真正的“出家”其實很難。
古語有這樣一句話:“出家乃大丈夫事也,非王侯將相所能為也!”意思是說,“出家”是大丈夫的事情,即便是將軍宰相也未必能做得到。這句話似乎過于夸張,因為將軍可以憑武功平定賊寇禍亂,保衛國家;宰相可以憑其文才學識治理政務,使國家太平。將相幾乎掌握著天下的大事,怎么偏偏“出家”例外呢?之所以說“出家”難,是有原因的。
在古代,即便一個人有強烈的出家愿望,還必須持有度牒才能“出家”。度牒是官府發放的,是證明僧尼合法身份的憑證,是被朝廷認可的出家資格證明。度牒一般由尚書省下的祠部頒發,故亦稱“祠部牒”。
度牒上一般會寫明所度僧尼的法名、俗名、身份(指明童子或行者及其職銜)、籍貫、年齡、所住或請住持寺院(入何寺院名籍)、所誦經典、師名等,并有祠部的批文、簽署日期和官署名等。僧尼有了度牒身份才算合法,才能算得上一個正規僧人。留居本寺或行游其他地方便不會遭受刁難,可免賦稅和勞役、兵役等義務,受到政府的保護。
得到一本度牒絕非易事。歷代官府為了增加國庫收入,不會無償發放度牒,一般會明碼標價出售度牒,因此需要很大一筆錢才能買到它,錢少是不能夠“出家”的。在宋代,有一段時間,度牒曾被停止印發,這樣得到它就更難了。
即使在現在,“出家”也并非易事,是一件非常嚴肅鄭重的事情,除了發心純正外,還有一大堆的條件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