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學派
宋代理學的主要派別。創始人是程顥、程頤和朱熹。程顥、程頤講學于洛陽,其學派稱為“洛學”,朱熹繼承和發展了二程的思想,曾在建陽(今屬福建)講學,學派稱為“閩學”。他們的主張基本一致,后人稱之程朱學派,其學說成為“理學”。
程朱學派形成于宋代。這時,生產力和自然科學雖然受到了生產關系的束縛,但比以往有顯著發展。火藥、指南針和活字印刷術三大發明,對世界經濟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政治上,封建統治者極端腐敗,階級矛盾特別尖銳,農民起義不斷出現,嚴重地沖擊了封建主義制度。程朱學派正以適應鞏固封建主義制度而出現的。當時,哲學斗爭的中心問題,就是圍繞“理”與“氣”,“天理”與“人欲”等問題進行的。程朱學派認為“天下只有一個理”,“理”是離開事物獨立存在的客觀實體。說“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熱,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之間,皆是理。”(《遺書》)卷十九)從自然界的火和水,到社會上君臣父子之間的關系,都是“理”所規定的。把“理”看成是至高無上的范疇,它是宇宙的本體,萬物的本原。在“理”與“氣”的關系上,肯定“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是理,后生是氣。”(《朱子語類》卷一)在認識論上,認為“知者,吾之所固有。”“非由外鑠也,我固有之也。”(《遺書》卷十八)“指出人的認識,是內心所固有的。只要誠敬地進行內心修養,就可以達到“明天理”。在人性論上,提出“性即是理”。“論天地之性,則專指理言;論氣質之性,則以理與氣雜而言之。”(《朱子語類》卷四)以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為基礎,還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主張,把“天理”和“人欲”對立起來,“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同上,卷十三)認為“圣賢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欲。”(同上,卷十二)宣揚禁欲主義。
程朱學派是與陸王學派相對立的。朱熹曾與陸九淵等有過“太極”和治學方法問題的爭論,還與葉適、陳亮關于功利、王霸等問題爭辯。宋以后統治者提倡程朱學理,這一學派,曾長期保持思想上的統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