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中會
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成立。通過孫中山草擬的《興中會章程》,說“是會之設,專為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見。蓋我中華受外國之欺凌已非一日……茲特聯絡中外華人,創興是會,以申民志而扶國宗”;另在會員的秘密誓詞中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推劉祥、何寬為正副會長,數月后會員發展為一百余人。參加者多為華僑資產階級,也有部分工人,會黨和知識分子。1895年1月,孫中山到香港,與楊衢云領導的香港輔仁文社合并,2月21日成立香港興中會,通過了修定的《興中會章程》,把原章程的“乃以庸奴賣國”,改為“乃以政治不修,綱紀敗壞,朝廷則鬻爵賣官,公行賄賂;官府則剝民刮地,暴過虎狼……”更為明顯地把斗爭矛頭指向了朝廷和官府,公開揭示了興中會反抗清王朝的主旨。10月選舉楊衢云為會長,決定重陽節在廣州起義,因事泄失敗,陸皓東等被捕犧牲,孫中山被迫逃亡國外。1899年興中會邀請哥老會、三合會各個頭領集會于香港,確定三會結成興漢會,推孫中山為總會長。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孫中山又策劃第二次起義,10日由鄭士良在惠州三州田發動起義,起義軍發展到一萬多人,因外援不繼,中途遣散。史堅如在廣州謀炸廣東巡撫、署兩廣總督德壽,響應起義,不果,被捕遇害,第二次起義失敗。興中會還在國外設有許多分會,在華僑中發展組織。1903年孫中山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綱領,1905年與華興會等組成中國同盟會。可參看金沖及:《論孫中山的革命思想的形成和興中會的成立》,《辛亥革命史論文選》;袁鴻林:《興中會時期孫楊兩派的關系》,《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