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1926年總罷工
英國1926年發動的全國總罷工,顯示了英國工人階級的戰斗精神,動搖了英國資本主義穩定的基礎。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大英帝國”開始衰落,工商業發展緩慢,直到1929年工業產量才恢復到戰前水平。而煤炭工業則是英國資格最老、設備最舊、機械化水平最低、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能力最弱、工人勞動和生活條件最差的一個工業部門,生產發展徘徊不前,工人失業率增長很快。企業主為了提高競爭能力和增加利潤,不斷加強對煤炭工人的進攻,階級矛盾一直很緊張。1925年6月30日,礦主宣布從8月起降低礦工工資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十三,取消最低工資限額,并以同盟歇業相威脅。礦工聯合會拒絕礦主的無理要求,煤礦、鐵路、運輸工會的“三角同盟”(1915年成立)決定于7月31日舉行共同罷工。由于政府沒有作好對付罷工的準備,就出面干予,向礦主提供二千四百萬鎊補助金,以便在九個月(1925年8月-1926年4月)內照發工資,以緩解沖突。工人初戰告捷,把7月31日星期五這一天稱為“紅色星期五”。政府指派一個委員會進行調查,并成立專門機構作好對付罷工的準備。1926年3月10日,調查委員會提出報告稱不應繼續向礦主提供補助金。在政府支持下,礦主于4月27日重提降低工資百分之十、延長工作日一小時。當這些要求遭到礦工拒絕后,礦主宣布5月1日開始同盟歇業。
從1926年5月1日開始,憤怒的煤礦工人毅然以罷工回答礦主的進攻。“三角同盟”決定5月3日舉行同盟罷工,并得到其他工業部門工人的聲援。英國共產黨提出了“工資不得少一個,工時不得加一分”的口號。參加罷工的人數從二百五十萬增加到六百萬,形成了席卷全國的總罷工運動。總罷工得到國際無產階級的支援,德、法、比等國工人拒絕裝運運往英國的煤,蘇、中、美和西歐等國工人募集了捐款。領導罷工的工會總委員會同政府秘密進行談判。5月11日,法院判決這次罷工為非法。工會總委員會代表于5月12日會見首相鮑爾溫,在取得政府同意恢復關于工資和工時談判的諒解后,5月14日下令全國工人停止總罷工。總罷工被破壞了,只有礦工單獨堅持罷工到12月。1927年6月,政府頒布“關于工業糾紛和工會”的法案,規定凡屬帶有同情罷工性質或旨在對政府施加壓力的罷工均為“非法”,參加者需受三個月以內的監禁,“煽動者”受二年以內的監禁,工人把這個法案稱為“工賊憲章”。英國1926年總罷工是英國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一次光輝戰斗,是資本主義相對穩定時期一次大規模的工人斗爭,顯示了英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暴露了英國相對穩定的虛弱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