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學作為向反動勢力斗爭的武器——革命文學論爭
用文學作為向反動勢力斗爭的武器——革命文學論爭
革命文學論爭,現代文學史上圍繞著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倡導爆發的一場論戰。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后,中國革命進入由無產階級單獨領導的新的歷史時期。參加過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作家如郭沫若、成仿吾等,剛從日本回國的青年作家如馮乃超、李初梨、彭康、朱鏡我等,以及在國內從事實際工作的作家如蔣光慈、錢杏邨、陽翰笙等,相繼來到上海,聚集在文學崗位上。面對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形勢,他們對于文學不能適應斗爭需要的現狀深表不滿,急迫地要求用文學作為向反動勢力斗爭的武器;蘇聯和西歐各國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的活躍,尤其是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的蓬勃興起,給予他們很大的影響和啟示,在郭沫若等人的積極推動之下,從1928年初前后開始,以創造社和太陽社為主,在他們創辦的《創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陽月刊》等雜志上,開始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的倡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