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哪里來,人到哪里去”——《毛猿》
“人從哪里來,人到哪里去”——《毛猿》
《毛猿》,奧尼爾代表作品。1921年首演。劇本描寫一個名叫楊克的郵船鍋爐工的悲劇人生。是一部用表現主義手法創作的象征戲,劇中郵船象征現代社會,楊克則是人的代表,作為鍋爐工,他象征著蒸汽時代的人,充滿力量和勇氣。但在“白色幽靈”般的米爾德里德小姐面前,他感到了自己那種“無名的、深不可測的、赤裸裸的、無恥的獸性”,他迷惘而憤怒,于是在大街上橫沖直撞,被關進監獄。他去求助于“世界產聯”,只得到一頓臭罵與毒打。他意識到別無選擇,只能與毛猿為伍了,于是鉆進動物園的鐵籠子,在毛猿的大力擁抱中死去了。楊克的遭遇反映著人的悲劇:在創造性勞動中,人失去的同得到的一樣多,甚至更多。人從猿性中掙扎出來,使自己脫離了動物界,希望成為世界的主人,人無休止地與大自然、與人本身的局限性斗爭,改造著世界,并改造和完善自身,從初級智人到帆船時代、蒸汽機時代,但人卻越來越成了自己所創造的世界的奴仆,在新的意義上回到了人的出發點,變成了猿。作品要表達的正是作者的深沉思考:人從哪里來,人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