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今古奇觀序》
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今古奇觀序》
“笑花主人”作。 “笑花主人”的真實姓名已不可考。后代人根據原刻上的“墨憨齋手定”、 “吳郡寶翰樓”字樣及其他證據,斷定作者與馮夢龍是朋友。序言大致作于明代崇禎十年前后。
這篇序言是圍繞著如何“善讀小說”這個中心議題作論的,在中國古代小說理論批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首先,作者明確指出小說的地位和重大社會作用,把它與正統的《四書》、 《五經》相提并論。作者認為,小說的目的和主要意義是“風化”。他說: “仁義禮智,謂之常心;忠孝節烈,謂之常行;善惡果報,謂之常理;圣賢豪杰,謂之常人”。這些“常心”、“常行”、“常理”、 “常人”既是“善讀小說”的出發點,也是小說的內容。小說的最終目的是“共成風化之美”,要“曲終奏雅,歸于厚俗”。作者認為,小說不僅必須“厚俗”,而且在“風化”方面可以起到比《四書》、《五經》更大的作用。小說可以使人“欽異拔新、洞心駴目”,可以達到“其善者知勸,而不善者亦有所慚恧悚惕”。充分認識到小說的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
其次,這篇序言接觸到藝術的真實性問題,作者把生活與小說的關系看成是“?!迸c“奇”的關系。并對二者的關系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指,出: “天下之真奇,在未有不出于庸常也”。這句話另一方面的意義是對當時文藝創作中出現的虛假化傾向的矯正,這里所說的“真奇”是同 “好奇”、 “失真”相對立的。作者對藝術的真實性問題的認識并沒有在此終結,他把自己的理論更進一步加以闡發,從感性上提出了藝術創作中的典型化問題。他說,小說要“極摹人情世態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所謂人情世態之“歧”,悲歡離合之“致”,是指那些最動人心弦的、最典型的事件。它們經過作者精心提煉、意匠經營、布局謀篇,最后達到“真奇”的高度。具有“真奇”的作品雖然出自“庸?!钡默F實生活,但在本質上已經不同于“耳目經見之事”,因此才會獲得“欽異拔新、洞心駴目”,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
這篇序言對其他問題的評論有些也頗為中肯。對于象《開元天寶遺事》、 《無雙傳》一類初具小說規模的作品,作者說是“名為小說,而其文雅馴,閭閻罕能道之”。指出小說要能夠“雅俗共賞”。評論《西游記》、 《三寶太監西洋記》是“逞臆于畫鬼,無關風化,奚取連篇”。
本來, 《今古奇觀》這部書是“三言”、 “二拍”的選輯本?!岸浴薄?“二拍”本來有自己的序言,這些序言是很有價值的?!督窆牌嬗^序》在“三言”、 “二拍”序言的基礎上,對其主要理論觀點,加以總括、作出概括性更強的敘述,并且在許多地方作了進一步的發揮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