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和馬克思主義哲學
列寧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學說的忠實繼承者。他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捍衛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推向發展的新階段即列寧階段。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的發展進入到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歷史階段,是壟斷的資本主義,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資本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壟斷是帝國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和實質。帝國主義的經濟壟斷,加劇了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家私人占有的固有矛盾,激化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以及被壓迫民族和帝國主義的矛盾。帝國主義矛盾的加劇和激化,使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社會革命提到了歷史的實踐日程上來。被壓迫國家人民大眾的覺醒和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為帝國主義國家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強大的后備力量,削弱了帝國主義的統治,形成了帝國主義鏈條上的薄弱環節,為無產階級直接沖擊資本主義造成了良好條件。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
俄國雖然是經濟落后的國家,但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也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俄國帝國主義是“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因此,俄國廣大的工人和農民遭到多方面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民族壓迫也十分嚴重。同時,它還與西方帝國主義勾結,實行擴張、侵略,是歐洲、亞洲反動勢力的強大堡壘。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皇俄國是帝國主義各種矛盾的焦點,帝國主義鏈條中的薄弱環節,世界革命的中心。
新的歷史時代擺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面前的刻不容緩的任務是:分析和研究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揭露帝國主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制定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和策略。為此,必須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為解決新任務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而在俄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更加迫切性和現實性,因此,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任務,歷史地主要地落到了俄國馬克思主義者肩上,特別是落到列寧肩上。
在資本主義進入到帝國主義的歷史轉變關頭,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面臨著許多新課題的情況下,第二國際內部出現一股以伯恩斯坦為代表的,借口時代變化,在經濟、政治和哲學等方面全面修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的思潮,特別是在哲學方面,要用新康德主義“補充”馬克思主義。修正主義是帝國主義政策的產物,是帝國主義資產階級在工人運動中的思想支柱。因此,無產階級、特別是俄國的無產階級,要實現自己的歷史任務,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必須批判修正主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的發展,自然科學也有了巨大進步,特別是物理學中出現了一系列新發現,例如,X射線的發現,電子的發現,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等等。這些發現,推翻了古典物理學關于物質構造及其特性的傳統觀念,改變了一些定律的適用范圍,對物理學中一直占統治地位的形而上學自然觀是一次巨大的沖擊。自然科學的新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馬克思主義者,適應時代的需要,總結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新經驗,批判了資產階級、修正主義哲學,概括了自然科學的新成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列寧的主要哲學著作有:《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1894)、《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1908)、《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1916)、《哲學筆記》(1914-1916)、《國家與革命》(1917)、《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再論工會、目前局勢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錯誤》(1921)、《論戰斗唯物主義的意義》(1922),等等。
列寧在這些著作中,全面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歷史觀方面,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與俄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分析了俄國社會性質,確定了俄國社會改造的力量和道路,制定了俄國革命的戰略和策略。積極捍衛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堅持和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的原理。辯證地分析了帝國主義的矛盾,創立了社會主義“一國勝利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的學說,關于過渡時期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
在認識論方面,列寧進一步劃清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同唯心主義、不可知論及形而上學認識論的界限,作出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三個重要結論,即物是不依賴于我們的意識而客觀存在著;在現象和自在之物之間沒有任何原則差別;在認識論上應該辯證地思考。闡述和發展了關于客觀真理、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的辯證關系的原理,提出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區分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思想,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提出了生活、實踐的觀點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以及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原理,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制定了馬克思主義的物質概念,提出了物質和意識對立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原理,論證了物質運動和時間空間的不可分割性、因果性規律性的客觀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提出了哲學的黨性原則,闡述了堅持哲學黨性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在辯證法方面,列寧第一次提出了兩種發展觀,即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對立的發展觀。論述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核心的原理。明確提出了辯證法也就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科學論斷和邏輯、辯證法、認識論三者同一的原理。提出了具體地分析具體情況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這一著名命題。揭示了唯心主義產生的認識根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