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審美分類創造·民居
文藝審美分類創造·民居
供人們日常生活用的住宅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建筑類型,也是最基本最大量的類型。 根據不同地域氣候和生活條件, 出現了多種住宅形式, 住宅的形制也反映了倫理、宗法等人文因素。 各地民居樸素實用, 靈活適應性很強, 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 民間建筑匠師們仍發揮了卓越的藝術才能。
北京四合院是華北地區明清住宅的典型。 它嚴格區別內外, 尊卑有序, 講究對稱, 對外隔絕, 自有天地, 顯示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強烈影響。 它們中軸線串連主次不同,功能各異的大小院落, 表現了成熟的尺度和空間安排。
四合院由房屋垣墻包繞, 對外不開敞, 屋門面向內院, 院內栽植花木, 陳設魚缸、盆景、鳥籠等, 室內外空間較易流通, 形成安靜閑適的居住環境。 庭院面積較大, 能充分接納日照, 一般不建樓房, 通風日照均較好。 這種布局能防風沙、防干擾、 防噪音, 同時能略加兼顧人與自然的交流, 因此, 至今為人們樂于居住。 裝飾上, 一般皆用青瓦, 僅在大門、 中門、 上房、 走廊處加簡單彩畫, 影壁、 墀頭、 屋脊等處施磚雕。 整體比較樸素淡雅,適于家庭生活。 簡單四合院僅分內外院。 大型的四合院從縱深增加院落, 再橫向增加縱軸, 為跨院。 還可另辟空地, 經營花園, 布置山池。
作為江南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的蘇州, 住宅規模較大, 以高大垣墻包繞, 縱深分若干進, 每進有較狹的高深天井或庭院。 多樓房。 廂房也淺或無。 各進之間交通不必經由正中的廳門,而在側另辟甬道,狹長陰暗, 造成空間轉換。 大宅常有平行軸線二三路。 側路主要是供宴客會友之處, 有花廳及花園, 富有生趣。 蘇州住宅雖多雕飾, 極少彩畫, 青瓦白墻, 木料涂棕黑暗紅油漆, 色調淡雅, 宛如水墨丹青。
我國華北、 西北廣大的黃土高原, 長期以來, 人們就在土層中挖穴為居室。 這種窯洞住房, 冬暖夏涼, 施工便利, 經濟簡便。 各地區有不同的形式。
四川山地因炎熱多雨潮濕, 住房就比較開敞外露, 多外廊, 深出檐, 窗口開孔大, 朝向不限, 依地形起伏或分段跌落, 或修筑階臺形地基。
閩南的客家土樓是以夯土為承重墻的堡壘式住宅, 源于客家人遷徙至此防止械斗侵襲聚族而居, 造型雄偉渾樸。
云貴少數民族用干闌式住宅,利于防水防蟲蛇毒害, 外形輕巧。有全用竹為材料的, 也有半竹半木或全木的。有以小紅瓦鋪頂, 在熱帶叢林中 紅綠相映, 色彩艷麗。
草原少數民族為適應游牧生活, 采用帳幕式住房, 便于拆卸遷移, 造型渾厚飽滿。
新疆吐魯番盆地氣候干燥炎熱, 夏季高溫時間長, 冬季又嚴寒, 因此發展了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的居住形式。
不論何種民居, 都把實用與審美合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