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十妻梁氏
作者: 楊桂珍劍鋒 【本書體例】
元好問
元好問(1190—1257年),金代文學(xué)家。字裕之,號遺山,秀容(今山西忻縣)人。金宣宗興定年間進(jìn)士,仕至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工詩文,晚年以著作自任。有《遺山集》、《中州集》、《唐詩鼓吹》等著作。其《續(xù)夷堅志》為晚年所作,共四卷。內(nèi)容多為神仙鬼怪,也有寫世事的幾篇,較為真實地反映了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實。
戴十不知何許人,亂后,居洛陽東南左家莊,以傭為業(yè)。癸卯秋八月,一通事牧馬豆田中,戴出逐之,通事怒,以馬策亂捶而死。妻梁氏,舁尸詣營中訴之。通事乃貴家奴,主人所倚,因以牛二頭,白金一笏,就梁贖罪。且說之曰:“汝夫死,亦天命。兩子皆幼,得錢可以自養(yǎng)。就令殺此人,于死者何益?”梁氏曰:“吾夫無罪而死,豈可言利?但得此奴償命,我母子乞食,亦甘分!”眾不可奪,謂梁氏曰:“汝寧欲自殺此人耶?”梁氏曰:“有何不敢?”因取刀,欲自砍之。眾懼此婦憤恨通事,不令即死,乃殺之。梁氏掬血飲之,攜二子去。
(選自《續(xù)夷堅志》)
戴十,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兵亂以后,住在洛陽東南左家莊,靠給人傭工過活。癸卯年秋八月,一個通事在他的豆田里牧馬,戴十出來驅(qū)趕馬,惹惱了通事,他用馬鞭亂抽,把戴十活活打死。戴十的妻子梁氏,同鄉(xiāng)里人一起抬著尸體到軍營中告狀。那個通事是貴族家的奴才,主人非常器重他。就把兩頭牛、一錠銀子送給梁氏,打算用財?shù)肿铩V魅藙袼f:“你的丈夫已經(jīng)死了,這也是天意。你的兩個孩子還很小,得到這筆錢財后可以養(yǎng)活自己。即使把通事殺了,對于死者來說,能得到什么好處呢?”梁氏說:“我丈夫無罪被人打死,我怎么能貪圖錢財?只要讓通事償命,我們母子就是沿街乞討,也心甘情愿!”大家看到梁氏的意志不會改變,就對梁氏說:“你難道想要親手殺死這個人嗎?”梁氏說:“有什么不敢的?”說著就拿起刀來,想要親手砍死通事。大家害怕梁氏憤恨通事,不肯讓他快死,于是動手殺死通事。梁氏雙手捧起鮮血喝了下去,領(lǐng)著兩個孩子離開了。
這篇小說寫的是戴十妻梁氏為夫報仇的故事,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不屈的反抗精神。
讀罷這篇小說,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梁氏聰明機(jī)智、輕財重情、疾惡如仇、果敢堅毅、倔強(qiáng)執(zhí)著的性格。
梁氏是一位貧苦的農(nóng)家婦女,她生活于戰(zhàn)亂頻仍的年代,四處流浪,無以為家,直到戰(zhàn)亂后才定居在洛陽東南左家莊。這時,她“兩子皆幼”,“以傭為業(yè)”。然而如此艱難的生活也無法繼續(xù)下去,新的災(zāi)禍降臨到她的頭上——丈夫因驅(qū)趕豆田里的馬,被一個通事活活打死了!
噩耗傳來,梁氏悲痛欲絕,立志報仇。可是她深知硬拼蠻干不行,明智之舉是找地方說理,于是,“舁尸詣營中訴之”,希望通事的主人給他應(yīng)有的懲罰。
事情大大出乎梁氏所料,通事乃“貴家奴”、“主人所倚”,主人見通事闖下了如此大禍,欲懲不忍,欲罷不能,于是想出了個兩全其美的妙計——“以牛二頭,白金一笏”為通事贖罪。針對主人的錢財利誘,梁氏毫不妥協(xié),義正辭嚴(yán)地指出:“吾夫無罪而死,豈可言利。但得此奴償命,我母子乞食,亦甘分。”這飽含著悲痛與仇恨的鏗鏘有力的話語,不正表現(xiàn)了梁氏嫉惡如仇、輕財重情的美好品格嗎?當(dāng)眾人問她是否想“自殺此人”時,梁氏毅然決然、斬釘截鐵地回答:“有何不敢?”這充分表現(xiàn)了梁氏的果敢堅毅。由于梁氏的堅持斗爭、決不退讓,那個殺人的劊子手——通事終于遭到了應(yīng)有的懲罰。
小說在描寫梁氏為夫報仇的同時,也深刻揭露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一個“貴家奴”,居然橫行鄉(xiāng)里,鄉(xiāng)民百姓將何以生?由此一斑,不難窺見當(dāng)時整個社會是何等腐朽黑暗!這篇小說,敘述平直,卻引人入勝。行文流暢自然,人物語言精煉傳神,這些則是它藝術(shù)上的特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