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靖
【介紹】:
日本小說家。一九〇七年生于北海道上川郡旭川的一個軍醫家庭。曾在九州大學法文系肄業,后入京都大學哲學系,專攻美學。一九三六年發表處女作《流轉》。大學畢業后,在大阪每日新聞社任記者、編輯長達十五年之久。1949年因發表小說《斗牛》獲芥川獎,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同年,辭去報社職務,專門從事創作。他是位多產作家,主要成就是小說,尤以中短篇為最佳。一九七四年出版的《井上靖小說全集》竟有三十二卷之多,許多作品被拍成電影,并獲各種文學獎。他的現代題材和歷史題材的作品都各有特色。在現代題材作品中,《斗牛》為成名之作。小說寫大阪晚報社總編輯津上,以報社作賭注,組織了一場斗牛賽,結果遭到失敗。揭露了戰后初期暴發戶和投機商人的爾虞我詐和唯利是圖的卑劣行徑,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此外,《比良山的石楠花》(1950)、《一個冒名畫家的生涯》(1950)、《射程》(1956)、《冰壁》(1957)等也從不同的側面暴露了日本戰后初期的混亂、丑惡和種種不合理現象。井上靖后期的作品也同樣把批判的筆鋒指向當時的日本社會。如《夜聲》(1967)、《櫸樹》(1970)和《方舟》(1970)都從側面反映日本現代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嚴重環境污染,對人民生活和生存的威脅。他的歷史題材小說,以寫中國歷史題材居多,主要作品有《天平之甍》(1957)、《樓蘭》(1958)、《敦煌》(1959)、《蒼狼》(1959)、《楊貴妃傳》(1963)等。其中《天平之甍》最為膾炙人口。它寫唐代高僧鑒真于十一年內,克服航海困難和社會上各種阻力,六次啟行,五次失敗,其中兩次覆舟,竟至雙目失明,但一志未泯,最后終于成功地抵達日本講學。這故事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和兩國傳統友誼的悠久歷史。井上靖創作態度嚴肅,藝術技巧純熟,在委婉含蓄之中蘊藏著批判的鋒芒,但有時流露出孤獨的情調。他是日本藝術院會員,一九七六年獲日本政府文化勛章。現任中日文化交流協會會長。